去年四季度銀行不良貸款出現雙升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11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雙降的勢頭終于逆轉,業內認為,在經濟減速、貸款信用風險上升之際,銀行不良由雙降至雙升的反轉將是大概率事件。2月17日,銀監會網站披露,截至2011年四季…
2011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雙降”的勢頭終于逆轉,業內認為,在經濟減速、貸款信用風險上升之際,銀行不良由“雙降”至“雙升”的反轉將是大概率事件。
2月17日,銀監會網站披露,截至2011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4279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0%。值得注意的是,與三季度末相比,不良貸款余額上升201億元,不良率上升0.1個百分點。
從季度末統計數據來看,這是不良貸款余額自2008年第三季度后首次上升,而不良貸款率也結束了2005年第四季度后近6年的下降趨勢。
北京某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過去幾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持續“雙降”主要歸因于銀行上市的政策紅利、金融危機后人民幣信貸資產的快速擴張,以及中國經濟的兩位數增長。在他看來,上述“利好”條件現在均已不具備,因此,銀行的不良貸款未來“雙升”將是必然結果。
雖然季度數據不良出現反彈,但年度歷史數據仍然維持“雙降”趨勢:商業銀行2004年不良貸款余額為1.71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3.21%,此后,不良貸款余額大體呈下降趨勢,只在2007年稍有反復,而不良貸款率則一直呈下降趨勢,也就是說,銀行在近幾年迎來了其資產質量最好的時代。
但早在去年4月,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就發出了預警,在一份題為《關于銀行不良貸款率變化合理區間的研究》報告中,中國銀行稱,銀行不良貸款“雙降”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特殊現象,當前不良貸款率已降至正常經營下的低點,進一步下降空間不大。
上述分析師亦坦承,近期調研的銀行業內人士均認為,不良“雙升”是正常現象,他提醒投資者不必恐慌,相對不良走勢,未來息差走勢更值得關注。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認為,未來五年的銀行不良貸款率合理區間為1.61%~3.24%比較適當,而在前述分析師看來,1.5%將會是未來銀行業經歷周期后不良貸款率的中值水平。
中行報告稱,片面要求不良貸款率繼續下降,將抑制銀行正常業務開展,并建議提高監管、市場和公眾對銀行不良貸款率波動和績效表現的容忍度,中行建議,監管層應考慮銀行普遍已計提較多不良撥備的實際狀況,適當放寬撥備率要求。
2月17日,銀監會網站披露,截至2011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4279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0%。值得注意的是,與三季度末相比,不良貸款余額上升201億元,不良率上升0.1個百分點。
從季度末統計數據來看,這是不良貸款余額自2008年第三季度后首次上升,而不良貸款率也結束了2005年第四季度后近6年的下降趨勢。
北京某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過去幾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持續“雙降”主要歸因于銀行上市的政策紅利、金融危機后人民幣信貸資產的快速擴張,以及中國經濟的兩位數增長。在他看來,上述“利好”條件現在均已不具備,因此,銀行的不良貸款未來“雙升”將是必然結果。
雖然季度數據不良出現反彈,但年度歷史數據仍然維持“雙降”趨勢:商業銀行2004年不良貸款余額為1.71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3.21%,此后,不良貸款余額大體呈下降趨勢,只在2007年稍有反復,而不良貸款率則一直呈下降趨勢,也就是說,銀行在近幾年迎來了其資產質量最好的時代。
但早在去年4月,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就發出了預警,在一份題為《關于銀行不良貸款率變化合理區間的研究》報告中,中國銀行稱,銀行不良貸款“雙降”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特殊現象,當前不良貸款率已降至正常經營下的低點,進一步下降空間不大。
上述分析師亦坦承,近期調研的銀行業內人士均認為,不良“雙升”是正常現象,他提醒投資者不必恐慌,相對不良走勢,未來息差走勢更值得關注。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認為,未來五年的銀行不良貸款率合理區間為1.61%~3.24%比較適當,而在前述分析師看來,1.5%將會是未來銀行業經歷周期后不良貸款率的中值水平。
中行報告稱,片面要求不良貸款率繼續下降,將抑制銀行正常業務開展,并建議提高監管、市場和公眾對銀行不良貸款率波動和績效表現的容忍度,中行建議,監管層應考慮銀行普遍已計提較多不良撥備的實際狀況,適當放寬撥備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