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白皮書:中國六項措施轉外貿發展方式
來源:中國新聞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7日發布的《中國的對外貿易》白皮書顯示,對于目前對外貿易發展存在的不均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實現外貿的可持續發…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7日發布的《中國的對外貿易》白皮書顯示,對于目前對外貿易發展存在的不均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實現外貿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中國努力培育外貿發展的綜合競爭優勢。“十二五”規劃期間,中國將努力保持現有出口競爭優勢,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的新優勢,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延長加工貿易增值鏈,提高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和附加值。
同時,中國加快推進外貿發展中的節能減排。近年來,中國出口商品中的“兩高一資”商品的比重大幅下降,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品出口大幅增長。大部分達到一定規模的進出口生產企業都已經獲得ISO14000等與環保有關的標準認證。
中國加強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白皮書介紹,多年來,中國政府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立法、執法、宣傳、培訓及提高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2010年,中國通過《專利合作條約》提出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12295件,比2009年增長55.6%,增速居各國之首,世界排名從第五位上升至第四位。
中國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和安全要求。白皮書指出,中國出口商品質量總體上不斷提高,受到全球消費者的歡迎和認可。2010年,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檢疫的中國出口貨物為1305.4萬批,不合格率為0.14%,出口貨值為5521.8億美元,不合格率為0.13%。
中國增強出口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白皮書稱,中國政府把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作為推動外貿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任務。各級政府正通過倡導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理念,推動企業提高社會責任意識,尊重勞工權益,維護消費者權利,保護生態環境。同時,中國政府鼓勵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接受有關的社會責任標準,爭取獲得必要的社會責任認證。
最后,中國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國際合作。白皮書坦陳,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新興產業仍然處在初步發展階段。2008年之后,中國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產業振興的一項重要任務。為了推動重點領域的發展,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的同時,中國政府加強政府引導,規范市場秩序,改善投資環境,鼓勵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