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協議Ⅲ》誤傷了誰?國際商會呼吁貿易金融“松綁”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隨著歐債危機愈演愈烈,歐洲銀行在考慮使用《巴塞爾協議Ⅲ》這樣更為嚴格的資本規則時,國際商會(ICC)銀行委員會的專家們卻發現,對于貿易金融提出的過高資本要求,卻在誤傷包括中國在內…
隨著歐債危機愈演愈烈,歐洲銀行在考慮使用《巴塞爾協議Ⅲ》這樣更為嚴格的資本規則時,國際商會(ICC)銀行委員會的專家們卻發現,對于貿易金融提出的過高資本要求,卻在誤傷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出口大國。
英國巴克萊銀行貿易運作資本全球主管、國際商會銀行委員會副主席陳加財(Kah Chye Tan)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由于《巴塞爾協議Ⅲ》的制定者并未考慮到可能誤傷貿易融資領域,并且對所有國家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這會阻礙全球經濟貿易發展,因此ICC會動用自身力量,影響即將到來的G20戛納峰會的決策。
中銀航空租賃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長、國際商會銀行委員會副主席張燕玲則在昨日對記者解釋了上述“不公平現象”:金融危機始于歐美國家銀行過分的金融衍生品創新,但是現在對所有國家進行一刀切,必然會誤傷像中國這樣的出口大國。
“亞洲這些國家沒有什么衍生產品,表外全部是貿易融資,所以巴塞爾委員會要把表外全部拿進表內,這就產生了一個新的不公平。”張燕玲指出,二十國集團(G20)和巴塞爾委員會必須要正視一個現實:各個國家在執行資本協議時處在不同的階段,所以可以執行的年份也不可能一致。
ICC在昨日發布的報告中就指出,對于希望從事商品、生活消費品和資本設備進出口的企業來說,可靠且成本低廉的融資和擔保對保持國際貿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世界貿易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而且風險較小。相比較而言,目前《巴塞爾協議Ⅲ》的資本金要求顯得過高。
上述報告是在10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的ICC銀行委員會秋季會議上發布的,名為《全球風險——貿易融資2011》。報告還對貿易融資的違約風險做出了展望。
報告也認為,過去五年國際貿易中的金融融資風險已經降低,呼吁各國金融監管者解除對貿易金融的限制,以促進世界貿易的發展。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