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緊補航運軟肋 加速搏擊國際市場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上海市建設交通委員會主任黃融15日在此間介紹說,2010年上海地區船舶險和貨運險總量達到21.94億元人民幣,相當于中國內地其他五大主要港口的業務量總和。
上海市建設交通委員會主任黃融15日在此間介紹說,2010年上海地區船舶險和貨運險總量達到21.94億元人民幣,相當于中國內地其他五大主要港口的業務量總和。
他指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在船舶融資租賃、海上保險等“軟件”方面均有一定起色。
此外,上海的國際郵輪業務量也出現大幅增長。數據顯示,2010年上海港郵輪靠泊108艘次;進出境旅客26萬人次,同比增長55%。業內人士指出,該趨勢表明上海的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正在朝著軟硬件齊頭并進的方向發展。
不過,盡管上海港的貨物吞吐量已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一,集裝箱吞吐量也在2010年超過新加坡港,首次躍居世界第一,但在船舶融資租賃、海上保險、船務經濟等方面,仍存在大幅提升的空間,這些被此間業界視為“航運軟肋”的領域,一直是上海打造國際航運中心的“絆腳石”。
有數據顯示,當前全球船舶貸款、融資業務幾乎被公認的三大船舶融資業務中心倫敦、漢堡和紐約掌控,上海在全球航運金融交易中所占的市場份額不足1%,與其貨物吞吐量的“世界第一”顯然難以匹配,這將是上海未來爭奪國際航運“話語權”亟需努力的方向。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他指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在船舶融資租賃、海上保險等“軟件”方面均有一定起色。
此外,上海的國際郵輪業務量也出現大幅增長。數據顯示,2010年上海港郵輪靠泊108艘次;進出境旅客26萬人次,同比增長55%。業內人士指出,該趨勢表明上海的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正在朝著軟硬件齊頭并進的方向發展。
不過,盡管上海港的貨物吞吐量已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一,集裝箱吞吐量也在2010年超過新加坡港,首次躍居世界第一,但在船舶融資租賃、海上保險、船務經濟等方面,仍存在大幅提升的空間,這些被此間業界視為“航運軟肋”的領域,一直是上海打造國際航運中心的“絆腳石”。
有數據顯示,當前全球船舶貸款、融資業務幾乎被公認的三大船舶融資業務中心倫敦、漢堡和紐約掌控,上海在全球航運金融交易中所占的市場份額不足1%,與其貨物吞吐量的“世界第一”顯然難以匹配,這將是上海未來爭奪國際航運“話語權”亟需努力的方向。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