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手筆:分拆巢湖做大合肥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當合肥在2010年宣布要建設成為“區域性特大城市”時,有人嗤之以鼻,這個城市在全國省會范圍內,無論從人口、面積還是經濟總量都不算大。
當合肥在2010年宣布要建設成為“區域性特大城市”時,有人嗤之以鼻,這個城市在全國省會范圍內,無論從人口、面積還是經濟總量都不算大。
但這個夢想,還是逼真地展開了第一頁。本報記者從安徽省政府獲悉,安徽方面已收到國務院下發文件,并于8月15日召開了省內專項會議,部署相關工作。按照計劃,會在9月份完成合并的初步工作。
消息人士稱,巢湖市被一拆為三,并入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且并進合肥的面積最大。
“泛長三角”區域格局陡然生變。一直被南京光環籠罩下的安徽東部城市實力突然大增,而大合肥的輻射力進一步加強。
一分為三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瀕臨長江,現轄廬江、無為、和縣、含山四縣和居巢區。全市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與南京、合肥、安慶、蕪湖、馬鞍山、銅陵等市相鄰。巢湖市面積巨大,皆因環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但現在迎來了被正式拆分的命運。
國務院在2011年7月14日以國函[2011]84號文下發給安徽省名為《國務院關于同意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
文件指出,撤銷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設立縣級巢湖市,以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的行政區域。新設的縣級巢湖市人民政府駐臥牛山街道,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
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無為縣劃歸蕪湖市管轄,和縣的沈巷鎮劃歸蕪湖市鳩江區管轄;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這就意味著巢湖將被分為三個部分,分別并入合肥、蕪湖和馬鞍山,其中,合肥市受益最大,巢湖似乎成為合肥的“內湖”,最為明顯的就是有利于合肥濱湖新區的發展。
南京都市圈受沖擊
在上述批復中,國家層面要求安徽省方面“加大區域資源整合力度,優化總體布局,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事實上,盡管撤銷一個地級市影響巨大,或許很多當地人一時無法適應,但對于安徽、江蘇等長三角城市的影響卻不容小覷。
在分拆巢湖之前,安徽東部城市,包括蕪湖和馬鞍山以及巢湖都采取了東向戰略,主動融入長三角,尤其是南京都市圈。
因此,每年一度的南京都市圈論壇,安徽東部大部分城市都齊聚南京,甚至對于安徽東部城市,當地官場有一句流言:白天看合肥,晚上看上海和南京。
這折射了一個現象,作為省會的合肥卻很難發揮省內龍頭作用,由于地理位置并非位于沿江地區,加上人口、面積等先天“缺陷”,合肥對省內城市的輻射力一直是個大問題。
此次三分巢湖或許將改變這種局面。
此前,在2010年,巢湖方面和合肥方面都強調要加強合作,比如巢湖市的規劃就要求“在巢湖北岸地區拉開巢湖濱湖城區的大框架,實現與合肥的濱湖新城和東部新城在空間布局上的呼應和有序對接”。
但事實上,跨越行政區劃的對接往往還是有諸多隔閡,同城效應也很難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
此次合并,將極大增強合肥的實力,增加合肥產業競爭力,提高合肥輻射力。
按照目前的消息顯示,調整區劃后,合肥市所轄區縣達到至少10個,面積100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800萬人,人口占全省比例12%,規模增加不小。
不僅如此,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孫金龍剛剛被任命為安徽省省委副書記不久,這也顯示安徽省方面對于鞏固合肥核心地位的重視程度。
合肥的向心力也因此增強,與此同時,將合肥、馬鞍山、蕪湖三個城市無縫對接起來,極大地增強了皖江城市帶整體競爭力。
當地一位學者認為,這會對南京都市圈產生巨大的影響,南京對安徽,尤其是東部城市的影響力將受到“阻隔”。
此前,在南京都市圈市長峰會上,記者采訪南京市方面一位負責人,詢問為何南京要將多個安徽省城市納入都市圈,如何看待自身的“向西發展”戰略時,對方表示,這是經濟規律的使然。
合肥的“突然”長大,讓南京措手不及。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但這個夢想,還是逼真地展開了第一頁。本報記者從安徽省政府獲悉,安徽方面已收到國務院下發文件,并于8月15日召開了省內專項會議,部署相關工作。按照計劃,會在9月份完成合并的初步工作。
消息人士稱,巢湖市被一拆為三,并入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且并進合肥的面積最大。
“泛長三角”區域格局陡然生變。一直被南京光環籠罩下的安徽東部城市實力突然大增,而大合肥的輻射力進一步加強。
一分為三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瀕臨長江,現轄廬江、無為、和縣、含山四縣和居巢區。全市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與南京、合肥、安慶、蕪湖、馬鞍山、銅陵等市相鄰。巢湖市面積巨大,皆因環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但現在迎來了被正式拆分的命運。
國務院在2011年7月14日以國函[2011]84號文下發給安徽省名為《國務院關于同意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
文件指出,撤銷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設立縣級巢湖市,以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的行政區域。新設的縣級巢湖市人民政府駐臥牛山街道,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
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無為縣劃歸蕪湖市管轄,和縣的沈巷鎮劃歸蕪湖市鳩江區管轄;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這就意味著巢湖將被分為三個部分,分別并入合肥、蕪湖和馬鞍山,其中,合肥市受益最大,巢湖似乎成為合肥的“內湖”,最為明顯的就是有利于合肥濱湖新區的發展。
南京都市圈受沖擊
在上述批復中,國家層面要求安徽省方面“加大區域資源整合力度,優化總體布局,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事實上,盡管撤銷一個地級市影響巨大,或許很多當地人一時無法適應,但對于安徽、江蘇等長三角城市的影響卻不容小覷。
在分拆巢湖之前,安徽東部城市,包括蕪湖和馬鞍山以及巢湖都采取了東向戰略,主動融入長三角,尤其是南京都市圈。
因此,每年一度的南京都市圈論壇,安徽東部大部分城市都齊聚南京,甚至對于安徽東部城市,當地官場有一句流言:白天看合肥,晚上看上海和南京。
這折射了一個現象,作為省會的合肥卻很難發揮省內龍頭作用,由于地理位置并非位于沿江地區,加上人口、面積等先天“缺陷”,合肥對省內城市的輻射力一直是個大問題。
此次三分巢湖或許將改變這種局面。
此前,在2010年,巢湖方面和合肥方面都強調要加強合作,比如巢湖市的規劃就要求“在巢湖北岸地區拉開巢湖濱湖城區的大框架,實現與合肥的濱湖新城和東部新城在空間布局上的呼應和有序對接”。
但事實上,跨越行政區劃的對接往往還是有諸多隔閡,同城效應也很難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
此次合并,將極大增強合肥的實力,增加合肥產業競爭力,提高合肥輻射力。
按照目前的消息顯示,調整區劃后,合肥市所轄區縣達到至少10個,面積100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800萬人,人口占全省比例12%,規模增加不小。
不僅如此,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孫金龍剛剛被任命為安徽省省委副書記不久,這也顯示安徽省方面對于鞏固合肥核心地位的重視程度。
合肥的向心力也因此增強,與此同時,將合肥、馬鞍山、蕪湖三個城市無縫對接起來,極大地增強了皖江城市帶整體競爭力。
當地一位學者認為,這會對南京都市圈產生巨大的影響,南京對安徽,尤其是東部城市的影響力將受到“阻隔”。
此前,在南京都市圈市長峰會上,記者采訪南京市方面一位負責人,詢問為何南京要將多個安徽省城市納入都市圈,如何看待自身的“向西發展”戰略時,對方表示,這是經濟規律的使然。
合肥的“突然”長大,讓南京措手不及。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