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水期恐提前結束 南方電網供電重現緊張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南方電網公司(下稱“南方電網”)官網8日發布消息稱,受五省區用電需求增長較快、來水嚴重偏枯以及煤炭供應不足等因素影響,南方電網供電形勢緊張。專家表示,水電出力下降或由于豐水期的提前…
南方電網公司(下稱“南方電網”)官網8日發布消息稱,受五省區用電需求增長較快、來水嚴重偏枯以及煤炭供應不足等因素影響,南方電網供電形勢緊張。專家表示,水電出力下降或由于豐水期的提前結束;在水電占多數的電源配置格局下,龍頭水庫建設的滯后成為了南方電網供電緊張頻現的根本原因。
供電重現緊張
據南方電網介紹,今年上半年南方五省區全社會用電增長11.9%。
進入7月份以來,南方電網全網統調負荷快速攀升,最高已達11323萬千瓦,同比增長10.6%。受用電快速增長、來水嚴重偏枯、電煤供應緊張等因素影響,目前南方電網最大錯峰負荷已達1120萬千瓦,除海南外,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省區均出現錯峰限電情況。
據了解,今年以來,南方電網統調負荷連續12次創歷史新高。預計三季度南方電網將面臨電力電量雙缺局面,全網最大電力缺口可能達10%以上,個別地區缺電20%以上。如存煤來水情況低于預期,電力缺口還可能進一步加大。
豐水期提前結束或為主因
南方電監局一位專家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今年豐水期過短,導致水電出力過早下降,恰逢華南地區用電需求猛增,火電出力由于煤價高企也難以短期提高,從而導致南方電網供電重現緊張。
截至7月底,南方電網區域內紅水河、烏江和瀾滄江三大流域水電蓄能量只有68億千瓦時,僅為上年同期的39%。特別是7月份以來,紅水河和烏江流域來水偏枯超過七成,為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最枯水平。
中國水利工程協會秘書長張博庭告訴本報,今年的確存在豐水期雨量較少的現象,并有可能提前進入枯水期。“出現旱澇急轉現象的是一部分地區,還有部分地區的旱情始終未能緩解,”張博庭說,“例如湖南、廣東和廣西都有此情況。”
據張博庭介紹,整個南方電網的水電裝機共5627萬千瓦,其中烏江流域水電廠總裝機容量為1079萬千瓦;紅水河流域總裝機近1500萬千瓦,發電量為400億千瓦時/年左右,紅水河流域水電廠發電量為640多億千瓦時/年;瀾滄江規劃的總裝機為2560萬千瓦,年發電量為1200多億千瓦時,但目前建成的裝機約1000萬千瓦。
截至目前,上述三大流域的平均可調出力僅2130萬千瓦,比年初預計減少1070萬千瓦,且這一態勢還有可能加劇。
南方電網一位內部人士告訴本報,整個南方電網統調的電源中,水力發電廠的裝機超過火電裝機,下轄各省的情況也大致相同。以云南為例,該省電網統調的水電裝機有2000多萬千瓦,而火電裝機僅有1000多萬千瓦。而貴州、廣西等省區的情況也基本類似。因此水電出力對供電形勢的影響尤其巨大。
“南方五省在規劃中就是優先發展水電,所以火電電源相對較少,”張博庭說,“西南的水電出力原本很強,西電東送都是以水電為主力電源直供長三角的。”但他同時指出,這種電源配置格局也為南方電網的供電增加了不穩定因素,“豐水期雨量充沛,供電沒有問題,但一旦結束,水電出力就只剩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了,”他說,“所以南方各省電網一直面臨著豐水期與枯水期供電能力不統一的問題。”
“治本”需加速龍頭水庫建設
張博庭指出,由于中國主要流域上游龍頭水庫建設較少,導致水庫調節能力較差;同時,洪澇和干旱等災害頻發,也是由于對水資源的控制和調節能力差所導致。而美國很早就建設了大量的龍頭水庫,在夏天豐水期能大量蓄水,冬天就可以維持強有力的水電出力。
據介紹,中國目前僅在長江流域上建有三峽水庫等三個龍頭水庫,全國水庫庫容量僅占美國全國水庫庫容量的三分之一多。
在目前這種電源規劃之下,豐水期提前結束后只能依靠火電來填補用電缺口。但中國也在努力興建大型龍頭水庫以增強水資源調節能力,例如目前處于建設中的雅礱江流域水庫竣工投入使用后,可能使未來枯水期的供電能力高于目前豐水期的供電能力,從而打破豐水期用電充裕、枯水期捉襟見肘的循環。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供電重現緊張
據南方電網介紹,今年上半年南方五省區全社會用電增長11.9%。
進入7月份以來,南方電網全網統調負荷快速攀升,最高已達11323萬千瓦,同比增長10.6%。受用電快速增長、來水嚴重偏枯、電煤供應緊張等因素影響,目前南方電網最大錯峰負荷已達1120萬千瓦,除海南外,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省區均出現錯峰限電情況。
據了解,今年以來,南方電網統調負荷連續12次創歷史新高。預計三季度南方電網將面臨電力電量雙缺局面,全網最大電力缺口可能達10%以上,個別地區缺電20%以上。如存煤來水情況低于預期,電力缺口還可能進一步加大。
豐水期提前結束或為主因
南方電監局一位專家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今年豐水期過短,導致水電出力過早下降,恰逢華南地區用電需求猛增,火電出力由于煤價高企也難以短期提高,從而導致南方電網供電重現緊張。
截至7月底,南方電網區域內紅水河、烏江和瀾滄江三大流域水電蓄能量只有68億千瓦時,僅為上年同期的39%。特別是7月份以來,紅水河和烏江流域來水偏枯超過七成,為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最枯水平。
中國水利工程協會秘書長張博庭告訴本報,今年的確存在豐水期雨量較少的現象,并有可能提前進入枯水期。“出現旱澇急轉現象的是一部分地區,還有部分地區的旱情始終未能緩解,”張博庭說,“例如湖南、廣東和廣西都有此情況。”
據張博庭介紹,整個南方電網的水電裝機共5627萬千瓦,其中烏江流域水電廠總裝機容量為1079萬千瓦;紅水河流域總裝機近1500萬千瓦,發電量為400億千瓦時/年左右,紅水河流域水電廠發電量為640多億千瓦時/年;瀾滄江規劃的總裝機為2560萬千瓦,年發電量為1200多億千瓦時,但目前建成的裝機約1000萬千瓦。
截至目前,上述三大流域的平均可調出力僅2130萬千瓦,比年初預計減少1070萬千瓦,且這一態勢還有可能加劇。
南方電網一位內部人士告訴本報,整個南方電網統調的電源中,水力發電廠的裝機超過火電裝機,下轄各省的情況也大致相同。以云南為例,該省電網統調的水電裝機有2000多萬千瓦,而火電裝機僅有1000多萬千瓦。而貴州、廣西等省區的情況也基本類似。因此水電出力對供電形勢的影響尤其巨大。
“南方五省在規劃中就是優先發展水電,所以火電電源相對較少,”張博庭說,“西南的水電出力原本很強,西電東送都是以水電為主力電源直供長三角的。”但他同時指出,這種電源配置格局也為南方電網的供電增加了不穩定因素,“豐水期雨量充沛,供電沒有問題,但一旦結束,水電出力就只剩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了,”他說,“所以南方各省電網一直面臨著豐水期與枯水期供電能力不統一的問題。”
“治本”需加速龍頭水庫建設
張博庭指出,由于中國主要流域上游龍頭水庫建設較少,導致水庫調節能力較差;同時,洪澇和干旱等災害頻發,也是由于對水資源的控制和調節能力差所導致。而美國很早就建設了大量的龍頭水庫,在夏天豐水期能大量蓄水,冬天就可以維持強有力的水電出力。
據介紹,中國目前僅在長江流域上建有三峽水庫等三個龍頭水庫,全國水庫庫容量僅占美國全國水庫庫容量的三分之一多。
在目前這種電源規劃之下,豐水期提前結束后只能依靠火電來填補用電缺口。但中國也在努力興建大型龍頭水庫以增強水資源調節能力,例如目前處于建設中的雅礱江流域水庫竣工投入使用后,可能使未來枯水期的供電能力高于目前豐水期的供電能力,從而打破豐水期用電充裕、枯水期捉襟見肘的循環。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