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確保農信社“小而不倒”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銀監會2日消息稱,農村信用社承擔著支農服務主力軍重任,在部分農村地區是農民獲得金融服務的唯一渠道,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為此,必須構建系統性的外部監督管理體制,確保其“小而不倒…
中國銀監會2日消息稱,農村信用社承擔著支農服務主力軍重任,在部分農村地區是農民獲得金融服務的唯一渠道,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為此,必須構建系統性的外部監督管理體制,確保其“小而不倒”。
銀監會合作金融機構監管部主任姜麗明日前接受采訪時透露,從2011年開始,所有農信社要通過五年左右時間的努力達到以下目標:高風險機構全面處置、歷史虧損掛賬全面消化、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現代農村銀行制度基本建立、主要監管指標達到并持續符合審慎監管要求、農村金融服務功能與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
姜麗明指出,未來要繼續推進產權制度和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取消資格股,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村信用社改制組建為農村商業銀行,不再組建新的農村合作銀行,現有農村合作銀行要全部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
姜麗明介紹,從2010年起,銀監會陸續制定實施相關制度辦法,推動資格股向投資股轉化,支持組建農村商業銀行或股份制的農村信用社,同時指導農村信用社引進新的優質合格股東,優化產權結構,改善公司治理。
歷史包袱的重壓是改革前農村信用社舉步維艱的一個重要原因。特別是受中西部農村經濟發展滯后和前些年體制性因素導致經營不審慎的影響,全國因歷史包袱過重形成的監管評級6級及以下的機構還有146家。
對此,銀監會表示,將積極協調各有關部門落實財政、稅收、貨幣政策等各項扶持政策,指導各級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銀”置換農村信用社不良資產,對農村信用社清收盤活不良貸款給予支持幫助。同時,鼓勵引導各地農村信用社實施股份制改革和增資擴股,通過股東購買方式化解不良資產,有效利用市場力量,加快歷史包袱的化解進度。對于高風險農村信用社以及經營管理水平較差的機構,鼓勵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優質企業對其實施兼并重組,允許民間資本階段性控股。
來源:中國證券報
銀監會合作金融機構監管部主任姜麗明日前接受采訪時透露,從2011年開始,所有農信社要通過五年左右時間的努力達到以下目標:高風險機構全面處置、歷史虧損掛賬全面消化、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現代農村銀行制度基本建立、主要監管指標達到并持續符合審慎監管要求、農村金融服務功能與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
姜麗明指出,未來要繼續推進產權制度和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取消資格股,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村信用社改制組建為農村商業銀行,不再組建新的農村合作銀行,現有農村合作銀行要全部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
姜麗明介紹,從2010年起,銀監會陸續制定實施相關制度辦法,推動資格股向投資股轉化,支持組建農村商業銀行或股份制的農村信用社,同時指導農村信用社引進新的優質合格股東,優化產權結構,改善公司治理。
歷史包袱的重壓是改革前農村信用社舉步維艱的一個重要原因。特別是受中西部農村經濟發展滯后和前些年體制性因素導致經營不審慎的影響,全國因歷史包袱過重形成的監管評級6級及以下的機構還有146家。
對此,銀監會表示,將積極協調各有關部門落實財政、稅收、貨幣政策等各項扶持政策,指導各級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銀”置換農村信用社不良資產,對農村信用社清收盤活不良貸款給予支持幫助。同時,鼓勵引導各地農村信用社實施股份制改革和增資擴股,通過股東購買方式化解不良資產,有效利用市場力量,加快歷史包袱的化解進度。對于高風險農村信用社以及經營管理水平較差的機構,鼓勵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優質企業對其實施兼并重組,允許民間資本階段性控股。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