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次40萬噸級礦石船舶“套泊熱接”順利完成 助力海上運輸保通保暢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6月13日12時30分,360米的40萬噸級超大型礦石船內比麗娜輪離開董家口礦石碼頭,14時30分另一艘滿載礦石船香港海輪安全靠妥碼頭,從前船離港到后船靠泊,僅用2個小時。40萬噸級礦石船舶套泊熱…
6月13日12時30分,360米的40萬噸級超大型礦石船“內比麗娜”輪離開董家口礦石碼頭,14時30分另一艘滿載礦石船“香港海”輪安全靠妥碼頭,從前船離港到后船靠泊,僅用2個小時。
40萬噸級礦石船舶“套泊熱接”作業屬全國首創。山東海事部門深入貫徹交通運輸部保通保暢會議精神,統籌引航資源、拖輪資源、潮汐資源和碼頭資源,深化船舶交通組織管理技術創新,順利完成40萬噸礦石船舶“套泊熱接”作業安全監管,提升船舶周轉效率和港口運營效率,鞏固國際樞紐海港地位,大幅提升港口生產力和市場競爭力。
“套泊熱接”作業是指克服港區進出港航道狹窄、交通流密度大等困難,將兩船靠離泊時等待時間壓縮到最短。此作業模式可將原先4-5小時靠離時間壓縮至2-3小時,從而節省約50%靠離時間,將碼頭泊位空泊時間降到最低,形成無縫銜接的靠泊作業模式。
“套泊熱接”模式使泊位使用率從之前平均80%提升到90%以上,不但增加泊位產能,而且減少船舶等待時間,大大節省了貨主的物流成本及碼頭作業等待時間。以董家口40萬噸礦石碼頭泊位為例,該泊位一年可以增產1500萬元,同時每次作業為船舶減少6萬元成本,一年可為船舶節約成本3000萬元。
據山東海事局統計,2022年1-5月份,山東港口國內航行進出港船舶27.53萬艘次,同比增長1.55%。國際航行進出港船舶1.77萬艘次,同比下降0.56%。集裝箱進出港量696.22萬標箱,同比增長12.66%;金屬礦石進出港量2.36億噸,同比增長8.75%。目前,山東轄區海上通航秩序良好,港口運轉正常,接卸能力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