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投行精簡過冬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相關數據顯示,在今年二季度,全球共有206宗IPO,共籌集41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83宗IPO和集資656億美元,分別下降了46%及36%。而從中國企業境外IPO情況看,以赴美IPO為例,2012年上半年僅唯…
相關數據顯示,在今年二季度,全球共有206宗IPO,共籌集41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83宗IPO和集資656億美元,分別下降了46%及36%。而從中國企業境外IPO情況看,以赴美IPO為例,2012年上半年僅唯品會一家中國企業在美國掛牌上市,而在2010年,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數量高達43家,融資金額達到39.9億美元。
而中國企業境外IPO銳減直接傷害了整個境外上市IPO產業鏈,其中在華外資投行充分感受了從熱點急降為冰點的滋味。
知情人士透露,在過去幾年非常活躍的PiperJaffray、BreanMurray、Oppenheimer等外資中小型投行,從去年開始就鮮有現身,連很多業內較為重要的公開場合也不見了身影。
由于沒有國內合資牌照,這些外資投行多以辦事處的形式駐扎在中國。前幾年隨著中國公司境外IPO行情火爆,不少外資投行券商都賺得盆滿缽滿,然而好景不長,在去年境外爆發的中概股財務信任危機以及今年爆發的VIE結構遭質疑等一系列負面新聞打擊下,上述外資投行券商的日子也變得緊巴起來。
“私有化幾乎是現在唯一的生意。”另有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一些實力雄厚且業界口碑良好的在華外資投行順勢把業務精力轉向了中國公司私有化退市,即便如此,和行情好時豐厚的IPO承銷利潤相比,“僧多粥少”的交易、不算高的利潤等現實,依然使在華外資投行的狀況艱難。
羅仕證券近期私有化報告顯示,從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底,共有33家公司宣布私有化交易,其中14家已經完成,17家尚在進行中,還有2家終止。
“現在擺在外資投行面前的情況是,一方面是可做業務量的大幅萎縮,另一方面業界對短期內境外IPO業務比較謹慎和悲觀。”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
而更廣泛地看,周三《華爾街日報》消息稱,瑞信、德意志、花旗、高盛及摩根士丹利等外資投行大幅下調亞洲區域的經濟增速,同時近幾周內在亞洲區域大幅裁員。
美國咨詢公司Coalition統計也顯示,2012年一季度全球主要投行在亞洲區域的裁員占全球比重上升到18%。有外電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瑞信在過去四年中將其在日本的房地產貸款業務部門從30人縮減至2人,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在最近幾個月關閉了在日本的股票自營部門,花旗銀行也在近期裁減了數個和中國企業發展業務相關的崗位。
“一些駐華外資投行機構規模精簡,根本原因是美國或歐洲總部對中國乃至亞洲區業務增長的悲觀。”分析師對記者指出,境外IPO融資業務窗口緊閉多為市場因素,而跨境并購缺乏本土資源優勢、競爭過于激烈、金融業務開展受限于地區政策開放等因素,也都導致了外資投行整體業務量下降、利潤萎縮,而跨國投行裁員的趨勢近期可能還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