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央行突然降息 加入全球大寬松行列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韓國也加入了全球央行集體降息的大潮。7月12日早晨9點13分,韓國央行宣布將基準利率從3.25%下調25個基點至3%。這是韓國自2009年2月以來首次降息行動。它宣告了韓國政策緊縮周期的結束。韓國…
韓國也加入了全球央行集體降息的大潮。
7月12日早晨9點13分,韓國央行宣布將基準利率從3.25%下調25個基點至3%。這是韓國自2009年2月以來首次降息行動。它宣告了韓國政策緊縮周期的結束。
韓國央行此舉可謂出人意料。在路透社此前對26位分析師的調查中,只有3位預測到韓國央行可能會降息,其他分析師都表示韓國央行將持觀望態度。
“此次韓國央行降息是為了應對短期的經濟下行風險。”韓國央行行長金仲秀(KimChoong-soo)在隨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韓國經濟下行的風險正愈演愈烈。
自2010年起,韓國的經濟增長率已連續低于世界經濟增長率的平均水平。今年6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再次提出警告,稱韓國經濟下滑的趨勢將進一步加劇,并延長到2016年。
今年1-3月份,韓國出口連續三個月下滑。4月份的出口降幅則大于預期。至于制造業,自去年12月以來,韓國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已經陷入長達5個月的萎縮,跌至3年來最低水準。
國際需求持續下降是導致韓國出口和制造業萎縮的主要原因。
2011年,韓國出口對外依賴度高達97%。但韓國的四大主要出口國——美國、歐洲、中國和日本都先后在不同程度上陷入了經濟衰退。
據今年7月2日摩根大通和Markit發布的聯合報告,美國制造業增速急劇收縮,6月份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下降至37個月來最低點。受美國拖累,中國、日本和韓國的經濟都遭遇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歐元區依然是全球制造業疲弱的主要拖累者。”摩根大通全球經濟協作總監DavidHensley在解讀報告時著重指出。歐元區產出環比持續下滑阻礙了歐元區國家的外部需求。
此外,韓國之所以選擇降息,是因為該國的通脹壓力比較小。6月份韓國預期通貨膨脹率僅為3.7%,連續第四個月低于4%。
值得注意的是,在韓國央行宣布降息的同日,巴西央行也宣布降息50個基點至歷史最低的8%,并將進一步敞開降息大門。這是巴西央行連續第八次降息。
此前,歐洲央行和中國央行也接連宣布降息。因此,全球央行集體降息可謂已具雛形。
這令人聯想起去年全球央行的集體降息行動。
2011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12月5日起下調存準率0.5%,美、加、歐、英、瑞士央行亦于同日宣布自12月5日起下調美元流動性互換定價50個基點。
“最大的區別是力度不同。”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諸建芳在比較全球央行兩次集體降息行動時說,“現階段市場已經對政策消化了很多,所以降幅有限,基本上還是緊縮的狀態。”
“相同之處是兩次大規模降息都是由于各地經濟復蘇遲緩,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居民消費水平降低,通過降息增加投資和消費從而拉動經濟增長。”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霍肖樺說。
“不過,去年降息是在金融危機之后一系列政策效用發揮完畢,經濟明顯企穩的情況下做出的;今年的降息是經濟形勢惡化,增速跌入谷底的情況下實施的。”霍肖樺補充說。
“上次是為了救銀行,這次是為了救經濟。”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