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選搖撼歐盟領導軸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當地時間4月22日晚8點,法國總統大選的第一輪投票結束。沒有意外,中左翼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和現任總統、中右翼人民運動聯盟候選人薩科齊分別得票28.6%和27.1%,進入第二輪投票,將在5月6日展…
當地時間4月22日晚8點,法國總統大選的第一輪投票結束。
沒有意外,中左翼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和現任總統、中右翼人民運動聯盟候選人薩科齊分別得票28.6%和27.1%,進入第二輪投票,將在5月6日展開最終對決。
“意外”發生在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瑪麗娜·勒龐身上。她獲得近20%的選票,比此前民意調查高出近5個百分點。
這位強調法國價值,反移民、反歐盟和反全球化的候選人如何抉擇,將很大程度影響法國下任總統的人選。勒龐稱將在5月1日宣布站在哪一邊。
另兩名主要候選人,左翼的梅朗雄獲得11%的選票,中間派貝魯拿到近9%的選票。4月22日至5月6日,奧朗德和薩科齊陣營將與3個小黨派密集議價,爭取他們選民的支持,小黨派則希望拿著手上的牌,在6月進行的議會選舉中獲得先機。
隨著第一輪投票結果公布,歐洲股市作出反應:三大股指齊齊下跌。法國總統人選將再次震動脆弱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局勢。奧朗德已經發出了重寫歐洲財政聯盟條約、歐洲央行應直接干預國債市場等政策信號。這都讓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頗為不適。
“歐盟事務除了有國家利益之外,越來越多的以黨派立場劃分。如果法國中左翼上臺,必然會給與德國中右翼執政黨的合作帶來困境”,歐洲外交關系理事會巴黎辦公室主任托馬斯·克勞對記者稱。
勒龐的選擇
黨派之間的談判尚未開始,薩科齊就開始向右翼選民示好。
第一輪投票后的首個民調顯示,奧朗德在最終競爭中優勢明顯,支持率在53%-56%之間,而薩科齊只有43%-47%之間。爭取到更多的右翼和中間派選民支持,是總統薩科齊反敗為勝的最后機會。
由于法國特殊的兩輪制投票制度,少數黨派往往能在第一輪選舉中吸引眼球。托馬斯·克勞解釋,選民了解小黨派無望當選,第一輪投票更多是立場、不滿的表達,第二輪才是理性的思考。
往往右翼選民在第二輪會投向中右翼,左翼則會支持中左翼。但最新的民調顯示,民意仍有很大搖擺空間。法國民調機構BVA22日的結果顯示,只有57%的勒龐支持者會在第二輪投票給薩科齊,23%將棄權,還有20%會支持奧朗德;而在左翼陣營,90%的梅朗雄支持者都會把選票投給奧朗德。
勒龐也頻繁攻擊薩科齊,稱其沒有機會連任。在22日晚間,勒龐高呼:“法國的戰斗才剛剛開始。我們打破了兩黨的壟斷……所有事情都要發生變化”。此次投票是國民陣線自建立來,在大選中所取得的最好成績。
相比起來,左翼則顯得團結的多。梅朗雄在集會中,絲毫不提與奧朗德的政策分歧,矛頭直指薩科齊和勒龐。
但奧朗德陣營也不敢疏忽右翼選民。社會黨書記奧布萊在當晚稱:“我們也應該想想那些憤怒的人們,在薩科齊的任期內,這些人感到被忽略被羞辱了。”
全歐洲看法國
奧朗德在其曾任市長的法國中部城市圖爾舉行集會,一向謙和的他在當晚表現自信。“現在的選擇很簡單,要么繼續現任總統失敗的政策,要么讓一位團結的新總統重振法國!”
旨在加強財政紀律的歐盟財政公約是薩科齊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大力推動的歐債危機解藥之一。奧朗德則要重新對該公約進行談判,加入更多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的要素,而不是單純注重財政紀律;同樣的思路也用于法國的公共財政。雖然與薩科齊一樣以平衡財政為目標,但奧朗德反對進一步縮減政府開支,宣稱要加大政府開支促進經濟增長,以提高稅收的方式增加政府收入。這都給市場新的擔憂。
奧朗德若當選,也給法德關系帶來變數。在過去2年,薩科齊與默克爾是推動歐元區危機解決的軸心。此前默克爾一直公開支持薩科齊,拒絕與奧朗德團隊接觸。
雖然22日投票率高達80%,但對不少法國人來說,這仍然是在不甚滿意的候選人中選出最不差的那一個。“不管是薩科齊、奧朗德還是誰當選,他們都無法決定法國,是那些銀行家決定法國,決定我的事業。”餐館老板Thivaut稱。
在巴黎15區的一個投票站,工作人員在計票結束后將幾個藍色信封單獨擱置出來:這是沒有選票的投票。選民不同意10位候選人中的任何一個,但仍然參加了投票將空信封投入,“這是一種抗議的表達”,工作人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