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選遭遇歐債危機:默克爾被綁上薩科齊戰車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有歐洲政治第一夫婦之稱的默克爾-薩科齊聯盟告急。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奧朗德3月17日中午在巴黎表示,他若能順利當選,將提出對歐盟新簽署的財政契約進行重新談判,特別要求添加金融交易稅及…
有歐洲政治“第一夫婦”之稱的默克爾-薩科齊聯盟告急。
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奧朗德3月17日中午在巴黎表示,他若能順利當選,將提出對歐盟新簽署的“財政契約”進行重新談判,特別要求添加金融交易稅及共同債券等條款。
由于奧朗德明確表態,如若上臺將對“財政契約”進行重新評估,令德國總理默克爾選擇在歐債危機緊要時刻“插手”法國內政,挽救好不容易鞏固的“默科齊”聯盟。
即便如此,身處大選之年,選民訴求仍令歐洲大陸上最為重要的法德兩國領導人出現分歧。失業率長期徘徊在兩位數字門檻上的法國需要一場心理上的復蘇。而在最近一次歐盟峰會的15頁閉幕宣言聲明用詞里,僅僅一次提到“危機”,卻24次提到“增長”,措辭的方向,代表著歐洲政治家們一廂情愿的設想。
正經歷一場艱難選戰的法國總統薩科齊當時帶著勝利的口吻表示:“我認為我們正在翻開新的一頁,我們已經在退出危機的進程當中了。”
而默克爾面對怨聲載道的德國納稅人,仍需要表現出對歐洲他國不要感到危機已過的警示,也要注意不能令歐盟領導下各國的改革就此作罷。
“我們仍面臨脆弱局勢,雖已取得進展,但是現在就說看清前途還為時太早。”默克爾警告,“未來兩年,同過去兩年一樣,都將是決定性的。”
德國人的態度
在外交語言里,模式一“事件B不能發生,因為條件A尚未被履行”同模式二“事件B將會發生或甚至會馬上發生,如果條件A已經被履行”之間具有巨大區別。
這種區別,正如墨西哥二十國集團(G20)財長級會議上最終發生的轉變。簡單而言,最終在公告中的語言呈現出從模式一向模式二的轉變:“歐洲提高救助基金規模后,再進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增資。”
一方面,墨西哥的G20會議出人意料地取得了一個重要的結果。在此次會議上,歐盟成功轉移了對未來的G20會議結果預期的僵局,將之置換成達成協議的“可能性”。接下來要看剩下的2場G20會議,分別是在4月的華盛頓和6月的墨西哥;另一方面,“可能性”并不意味著協議將會自然而然自動達成,為達成IMF增資的協議,德國仍需邁出關鍵的一步。
事實上,德國政府當前的態度正在松動。據德國政府內部消息人士透露,德國正在考慮將目前歐洲5000億歐元的防火墻擴容至7500億歐元,即將ESM(歐洲穩定機制)和EFSF(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合并。
不過,最終的防火墻規模可能會小于這個數字,僅在7000億歐元左右。
德國目前承受了來自于歐元區內外的壓力。目前默克爾的態度是,歐洲領導人已同意在3月份討論ESM與EFSF的問題,并會在3月31日作出決定,屆時歐洲會交出答卷。
德國政府中的信源表示,雖然默克爾本人認為,增加歐元區防火墻的規模沒有什么意義,但世界正過于關注這個議題,因此增強防火墻已經成為了一種“心理需要”,而默克爾政府在長期而言,沒辦法抵擋這種壓力。
根據上述報道,德國政府并不認為需要合并ESM和EFSF,但兩項救助基金可以在一年內平行運行。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將同時為ESM提供220億歐元應付資金以及價值在2800億歐元左右的擔保,但此前德國議會通過的上限僅為2110億歐元。
“默科齊”的友誼
最近在德國議會的一次采訪中,一名德國議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私下里,默克爾根本就“受不了”薩科齊——作為一名崇尚務實主義又非常聰明的女科學家,這種男性政客對于她而言顯得不夠聰明,當然,更不要提薩科齊的作風了。
在2007年薩科齊當選之后,德法兩國領導人的關系并不緊密,兩個人在歐債危機剛剛爆發之時,屢屢傳出吵架的消息,而且還互相為對方起了外號。
然而在歐債危機深入的這兩年以來,捍衛“大歐洲”與歐元,捍衛歐洲大陸統一性的目標再次黏合了法德領導人。在最近一次薩科齊宣布參選連任后,兩人在法國公開露面的場合“大秀恩愛”——極少跟人發生身體接觸的默克爾和薩科齊貼面擁抱,造成此后法德媒體一片嘩然,指出默克爾此舉無疑在為薩科齊背書。
近日,德國方面又屢次通過媒體放風。德國最權威的雜志《明鏡》周刊就在最近一期報道中揭露,默克爾同意大利總理蒙蒂、西班牙首相拉霍伊以及英國首相卡梅倫達成了口頭承諾:在法國大選前拒絕會見薩科齊的競爭者奧朗德。
在歐洲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以社會黨為標志的左翼黨派紛紛獲得民眾支持,作為同屬于歐洲右派陣營中的默克爾在一般情況下也會更傾向于薩科齊。但更為重要的是,奧朗德在競選宣言中過于強調國家利益,并誓言在上臺后將不遵守德國版的歐盟“財政契約”,該契約是默克爾一手促成的,是旨在防止各國違反歐盟財政政策的利器。
另一方面,原本以為勝券在握的薩科齊發現,奧朗德的一系列選戰令民調差距不斷擴大。為此,中間偏右的他從3月中旬開始,繼續向極右翼選民“右傾”,分票策略立竿見影,令民調形勢出現逆轉。
按照法國大選日程,第一輪總統選舉在4月22日,第二輪計劃在5月6日進行。
法國人的抉擇
根據上周末(17日~18日)進行的最新民意調查,再綜合法國目前兩大民調結果,薩科齊將在第一輪投票中同奧朗德的差距縮小甚至反超。在兩大民調中,薩科齊的支持率均達到27.5%,而奧朗德的支持率則在27%~30%之間。
不過,最新民調也顯示,薩科齊仍會在第二輪投票中不敵奧朗德。兩大民調都顯示,薩科齊在第二輪投票中會落后奧朗德8~10個百分點。不過執政黨“人民運動聯盟”仍希望薩科齊這個“競選動物”可以靠一向的選戰作風,在4月前繼續縮小民調差距。
此前,對薩科齊的民調不滿度已經超過68%,而他此次競選,希望把自己塑造成經驗豐富的領導者形象,號稱可以帶法國走出經濟低迷并擺脫歐元區的風暴。
薩科齊指出,他未能兌現當選時對選民作出的充分就業承諾,原因是自2007年以來“前所未有的危機”,但他仍會繼續削減公共開支,使法國經濟更具競爭力。
“如果你想說我沒有做到一切,這是肯定的。但我不知道誰可以做到。”薩科齊表示。但他抓住了法國經濟在2011年最后一個季度0.2%的增長數字(自2009年初首次超越德國),表明他的改革正在奏效。
但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目前創12年新高,法國境內工廠也不斷關閉或搬遷至國外生產,對此,薩科齊表示,他將集中培訓失業人士,讓他們重返工作崗位,并重新考慮福利資格。
反觀奧朗德,到目前為止他的一系列發言,與德國默克爾政府在歐洲力推的緊縮與保守政策背道而馳,歐洲政界憂慮奧朗德的上臺將引發法德的重新沖突,這對于歐債危機而言,只能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