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包鋼人精神永相傳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包鋼不僅僅是一個物質產品生產企業,更是一個精神產品出產者。而恰恰是根植于血脈的一代代包鋼人的精神傳承,成為它扎根邊陲,戰勝任何艱難險阻,始終在地方乃至國家發展中挺立前列的永動力。…
包鋼不僅僅是一個物質產品生產企業,更是一個精神產品出產者。而恰恰是根植于血脈的一代代包鋼人的精神傳承,成為它扎根邊陲,戰勝任何艱難險阻,始終在地方乃至國家發展中挺立前列的永動力。為了不能忘卻的記憶,為了讓更多的青年后繼者們了解這段歷史,銘記這一精神,值此包鋼“12·23”搶險20周年之際,特編發此稿,再次禮贊萬眾一心、奮力搶險的英雄的包鋼人,再次為新征程進發的我們來一次精神的再加油再宣誓。
英雄的包鋼人精神永相傳
2002年12月23日,包鋼正向年產鐵500萬噸這一目標發起最后沖刺,一場由于包頭一電廠突發事故導致公司全線停產的特大災難卻突然降臨……
千鈞一發之際,包鋼廣大干部職工緊急行動,團結奮戰,力挽狂瀾,爭分奪秒排除險情,展現出一幕幕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用智慧、汗水和甚至犧牲生命的英勇果敢,譜寫了一曲令人震撼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華彩樂章,向企業、向包頭市、向自治區交出了一份用無畏和忠誠寫就的“紅色答卷”。
險情發生 他們是沖鋒陷陣的勇士
12月23日17時55分,包頭一電廠傳出幾聲震天巨響,3號爐供熱母管突然爆裂。剎那間,包鋼熱電廠鼓風車間也滾雷似地響起懾人心魄的撞擊聲。熱電廠驅動汽輪鼓風機的蒸汽由一電廠提供,原本推動汽輪機的420℃、3.7兆帕的水蒸汽此刻變成200℃、4.2兆帕的汽水混合物向熱電廠汽輪鼓風機涌來。蒸汽管道由于瞬間降低200多攝氏度,在強大的拉力和壓力下,熱電廠主蒸汽管道上的25個直徑300毫米大閥門的所有法蘭盤接口瞬間全部撕裂,鼓風機接盤、門蓋撕裂扭曲。一股股水蒸汽在強大的壓力驅動下,從無數個方向同時噴射出來,高大的廠房旋即變成了蒸汽彌漫的蒸籠。正在運行的3號、4號、5號、6號鼓風機被迫停了下來,設備險象環生。
危險遠不僅如此,由于鼓風機停止送風,4座高爐動力之源立即消失,高爐風口全部灌渣,并直接導致焦化廠焦爐使用的高爐煤氣熱源無源,焦爐被迫降溫。如果焦爐降溫時間過長,磚襯將全部報廢,后果不堪設想。一時間,焦化廠五座焦爐漆黑一團,煙氣四溢,熱浪灼人。爐體受損甚至倒塌的危險近在咫尺。鼓風機、高爐、焦爐、煤氣管道危機四伏……
危急時刻,公司主要領導當即作出指示:必須保人身和設備安全!公司強調:要萬無一失確保煤氣系統壓力,使用煤氣的各軋鋼廠立即止火,保住焦爐……搶險按應急預案緊急啟動,一場生死保衛戰打響。
危急時刻,熱電廠鼓風車間的職工從驚悸中清醒過來,看到那些潛伏著巨大危機的開關、閘門,他們不顧一切地沖過去,撲向廠房、撲向閘門、撲向管道,在生與死的碰撞中,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責任。與此同時,熱電廠檢修車間的一些工人們,正騎車行進在下班的路上,突然聽到一聲巨響,憑著多年的工作經驗,預感到廠里肯定出事了,便轉身往廠里趕。該廠100多名職工接到返廠搶修的指令后,也紛紛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廠里。
危急時刻,煉鐵廠領導迅速沖向高爐,廠長、黨委書記置危險于身外,循著爆炸聲跑去。此時,為2高爐爐身送水的4個閥門開裂,水直噴向爐前。3名高爐配管工站在水里,站在零下18攝氏度的寒風中鏖戰,噴在身上的水迅速凝結成冰,棉衣成了白亮亮的冰甲。
危急時刻,焦化廠二煉焦車間副主任來不及換工作服,就組織搶險隊員封堵空氣門,關閉廢氣翻板,目的是要將熱量損失降到最低點。一座焦爐有空氣門 136個,要關閉廢氣翻板 268次。工人們打開庫房,取出密封用的巴金紙,有的用剪子剪,有的用手撕,充滿濃煙火光的狹長地下室里奔跑著工人們的身影。
原燃氣廠緊急啟動剛剛落成投產的15萬立方米煤氣柜,開始向管網反充煤氣,保存壓力,此舉為包鋼贏得了短暫而寶貴的5分鐘。在這5分鐘內,燃氣廠領導和調度室工作人員動用了幾乎所有的通訊工具,向公司所有高爐煤氣用戶單位發出同一條指令:“無論什么原因,必須停止使用煤氣,關閉所有煤氣出口。”
第一時間,鋼鐵工人用血肉之軀筑就堅強防線,遏制了災難的蔓延,保證了企業安全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爭分奪秒 連續鏖戰30余小時
這起重大事故造成公司前所未有的連鎖反應,如同多米諾骨牌一張倒地,整個格局將發生徹底的改變。受損單位不僅僅是熱電廠、煉鐵廠、焦化廠3家,包鋼所有軋鋼生產線全部停產。
當高爐全部灌渣、焦爐受到嚴重威脅時,煤氣成了既救命又要命的重要因素。高爐灌渣使包鋼的高爐煤氣管網壓力在幾分鐘內由正常值7000帕斯卡迅速跌落到1000帕斯卡。如果繼續跌落到零,空氣進入高爐煤氣管網與殘存煤氣混合,就極有可能發生劇烈的爆炸。那樣包鋼廠區的所有建筑將在瞬間夷為平地,市區管道煤氣用戶也將遭受巨大的災難。
生死抉擇面前,包鋼領導和黨員干部臨危不懼,帶頭沖鋒,用行動兌現了當初黨旗下的錚錚誓言。廣大職工群眾奮勇當先,如山的號令調動起了他們內心深處最樸素的工人階級情感。英雄的包鋼人用堅強的臂膀和不屈的精神聚集了排山倒海的搶險力量。
按照確保人身和設備安全,舍小保大,全公司一切行動聽從號令,盡快恢復生產的搶險方針,各級領導、黨員干部和廣大職工紛紛奔赴搶險救災一線,眾志成城的包鋼人誓與嚴寒一拼,誓與艱險一搏。
隨著“啟動熱電廠帶病的2號鼓風機,向‘受傷’較輕的2號高爐送風,使高爐產生煤氣,挽救焦爐。”“搶修受損設備,盡快恢復生產”命令的迅速下達,公司奏響了搶險與恢復生產同步的樂章。激戰的職工來不及喘息,就又投入到了更加激烈和危險的戰斗中。因為他們知道,危險在逼近,搶一分時間,就少一分危險。
熱電廠領導班子成員全部聚集到鼓風車間,此時,他們的目光全部聚焦到2號風機上。這臺傷痕累累已列入報廢行列的風機能擔當起搶救高爐的重任嗎?2號風機開啟了,在場的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心里默念:別出意外,千萬別出意外。2號風機緩緩轉動,一切正常。這意味著2號高爐即將受風。煉鐵廠2號高爐車間主任趙河迅速召集13人組成突擊隊,拆卸灌渣的風口。搶救高爐的重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時間寶貴,風更寶貴。期盼已久的風吹進了高爐爐膛,趙河等一班人懸著的心才放松了下來。此刻2號高爐成了一個巨大的煤氣發生器,它與2號鼓風機就像兩個生命體相互聯手,包鋼的希望之火在這緊密的連接中點燃。
燃氣廠一發生險情領導班子就做了明確分工:廠長、副 廠長坐鎮廠調度室協調指揮;黨委書記、副總工程師帶一支隊伍奔赴各搶險現場。燃氣廠協調調配煤氣任務壓力最大,氣氛最緊張,戰斗也最激烈。環節干部全部出動,與工段班組工人一起關閉一切煤氣放散管根部閘間,嚴防煤氣放散,搶修和堵塞所有煤氣漏點。
燃氣廠加壓車間薄板煤氣加壓站大班長、公司勞動模范、共產黨員趙虹不顧自己正發著高燒,帶領本班職工在嚴寒中展開了設備保衛戰。在滴水成冰的寒夜里,他帶人上到百米多高的15萬立煤氣柜頂部檢查、維護,對故障一一處理。12月26日,薄板煤氣管道又發生凍堵現象,剛剛輸完液的趙虹直奔現場,組織搶修。他和班組人員一起,接蒸汽膠管,向煤氣管道內通蒸汽。在蒸汽處理效果不明顯、計量儀表凍堵元法準確判斷的情況下,趙虹又和大家研究,決定選取五個點,接焦爐煤氣點火烤管道。在連續一天一夜的搶修中,趙虹背著30斤的防毒面具,30多次上下立梯,爬上 10多米高的煤氣管道確認閥門開關情況,配合計量人員處理凍堵。27日清晨,凍堵的煤氣管道終于暢通了。大家勸他休息,趙虹說,在家也不放心,我還撐得住。27日上午,當他再次戴著防毒面具爬上管道,終于用手動方式關上盲板闊時,勞累過度的趙虹暈倒在搶險現場。
“保住爐溫!保住爐溫!” 保住爐溫就等于保住了焦爐,“保溫”戰役在人們匆忙的腳步中,在人們閃電般的行動中開始了。這時的焦爐煙氣沖天,火焰四溢,部分爐磚出現開裂,流出焦油,火焰將部分爐體燒得通紅。黃綠色的氣體中混雜著一氧化碳、硫化氫等有毒氣體四處飛散。焦爐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焦油味、油漆味劇烈地剌激著職工們的眼睛和呼吸道,很多人流出了眼淚并劇烈地咳嗽起來,但手中的工作一刻也沒有停止。所有的空氣門、廢氣翻板都在最短的時間關閉起來,爐溫下降速度緩慢下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讓人群沸騰了“熱電廠鼓風機送風,2號高爐產生的高爐煤氣40分鐘后到達。”人們歡呼著、跳躍著,無數的眼睛里閃爍著淚光。時針指到23時25分,焦爐爐溫定格在900℃。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搶險方案一步一步實施。到24 日零時50分,4號焦爐恢復生產,1時50分,3號焦爐恢復生產,焦爐有希望了。英雄的包鋼人再一次創造了搶險救災的奇跡。
煉鐵廠高爐搶修大規模展開,搶修隊伍從四面八方趕來,高爐平臺上,檢修工人們急切的話語、簡單的對答如高亢而有力的號子聲劃破了寧靜的夜空;熱電廠近百人的搶險隊伍陸續抵達,分赴各個事故地點開始了搶險;計量處負責著幾乎所有的生產工藝儀表的安裝和維修,計量人在蒸汽騰騰、熱浪撲面的環境下為熱電廠鼓風機系統更換調試著儀表設備。安全環保部的工作人員穿梭于各事故單位,監督檢查搶險中的安全工作,他們手拿煤氣監測儀,對搶險現場煤氣區進行監測,確保搶險隊員的人身安全。運輸部在公司陷入停產、原料龍車壓車十分嚴重的情況下,千方百計協調指揮,保證鐵路的暢通無阻。保衛部從事故發生起就通知各門崗,對職工返廠乘坐的出租車等車輛迅速放行,同時做好廠區交通安全工作;所有消防車輛整裝待命,部領導日夜守候在公安指揮室的電話機旁。職工醫院做好了所有應急準備,救護車和救護人員時刻待命……公司上下,萬眾一心、爭分奪秒,經歷30多個小時的鏖戰,包鋼人用智慧、熱血與汗水挽救了企業,打贏了搶險攻堅戰!
正如包鋼“12·23”搶險表彰暨事跡報告會上所總結的,包鋼人在“12·23”搶險中所展現出的愛崗敬業、視廠如家的主人翁精神;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艱苦奮斗精神;不怕犧牲、舍生忘死的英雄主義精神;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的集體主義精神;一心為公、強企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永遠載入包鋼的光輝史冊!
不忘初心 包鋼精神永相傳
走進包鋼集團“齊心協力建包鋼”展陳館,映入眼簾的巨大浮雕上鐫刻著當年包鋼“12·23”搶險片段,浮雕中搶險群體偉岸的身軀襯托出英雄們剛強勇烈的氣節,有力的雙手展現著鋼鐵的力度。
20年后的今天,本報記者再次與搶險親歷者對話,感受榜樣身上的“精神密碼”。
當時已退休在家,但“12·23”搶險時,不待召喚就自發地沖到一線的原焦化廠退休職工黃靈接受采訪時堅定地說:“我無悔自己當時的選擇。包鋼是我們的家,每一名包鋼人都有維系好這個家的責任”。憑借著這樣的信念,聽到險情發生,黃靈第一時間打車來到曾經日夜守護的焦爐,為戰斗在那里的職工們提供技術支持。搶險過后他作為技術指導積極參與恢復舊焦爐生產、建設新焦爐,以及舊焦爐停爐工作。黃靈還將總結出的經驗技術,毫無保留的整理成冊,送到廠里,供新職工學習、參考。
包鋼礦業董事長、黨委書記郝志忠是“12·23”搶險時,煉鐵廠的總工程師。在“12·23”搶險中,他始終站在第一線,背受寒風,腳踩水地指揮搶險。時至今日,驚心動魄的搶險影像還深深地刻在郝志忠腦海中:“當時的生產現場異常危險,但需要人上去,就會有一批人沖上去,沒有人顧及自己的安危,大家心里想的是完成自己的使命。”郝志忠感慨地說,憑借這樣的精神,無論面對什么工作都會取得勝利。今年,面對嚴峻的疫情,郝志忠仍像搶險時一樣身先士卒,堅守在抗疫保產的第一線,在包鋼礦業疫情防控陣地上,與廣大干部職工共同匯聚起同心抗疫保產的堅定力量。
回憶起“12·23”搶險時的場景,現包鋼股份動供總廠高級技術主管張曉鈺說:“感覺‘12·23’險情比1996年“5·3”地震對包鋼的影響還大,但現場職工沒有一人退縮,堅守一線直至險情解除。”當時,在燃氣廠凈化車間的張曉鈺頂著嚴寒,帶領職工在廠區管網中穿梭,處理凍堵管線,抽堵盲板,調整煤氣放散。十幾米高空作業,幾番下來,衣服就凍到了身上,張曉鈺離開現場時身體被凍僵已無法行走,是被同事背出來的,當日張曉鈺還在工作日志上寫了一篇《當職工背起我時》的短文。張曉鈺眼眶濕潤的說:“關鍵時刻包鋼人是值得信任的,包鋼精神是會永遠傳下去的!”平復好心情,張曉鈺又開始手中忙碌的工作。
和郝志忠、張曉鈺一樣,當年參加“12·23”搶險的許多職工們如今依然奮戰在抗疫保產的一線。今年10月以來,嚴峻的疫情讓企業生產經營壓力倍增。關鍵時刻,包鋼廣大干部職工積極響應公司號召,投入到史無前例的駐廠抗疫保產中。他們告別老人妻兒,日夜堅守崗位,共同戰“疫”,全力保產,在艱苦的環境下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穩產保產的優異成績。“齊心協力建包鋼”紅色精神和“12·23”搶險中鍛造出的精神,在十里鋼城的這個深秋和寒冬,薪火相傳、生動再現......
對歷史和英雄最好的致敬,就是用實干創造新的業績。20年來,“12·23”搶險英雄群體樹立起的精神豐碑,已成為包鋼跨過一道道溝坎、越過一道道難關、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的制勝法寶。歲月流逝,精神賡續,接續奮斗。“12·23”搶險精神將激勵英雄的包鋼人按照黨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早日建成世界500強企業,在中國式現代化偉大進程中盡展工業長子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