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長鋼公司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紀略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日,山西省技能大師工作室審定結果正式揭曉,以首鋼集團長鋼公司煉鋼廠技術科科長李國軍個人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獲得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稱號,以及由山西省財政撥付的工作室建設…
近日,山西省技能大師工作室審定結果正式揭曉,以首鋼集團長鋼公司煉鋼廠技術科科長李國軍個人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獲得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稱號,以及由山西省財政撥付的工作室建設經費5萬元。
近年來,長鋼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評價、服務和激勵機制,人才集聚效應日益凸顯。目前,該公司具有高級技師職業技能資格的員工359人,占技能操作人員的3.2%;技師1176人,占技能操作人員的10.7%;高級工2777人,占技能操作人員的25.2%。其中,省委聯系的高級專家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5人,享受長治市政府特殊津貼3人,全國鋼鐵技術能手4人,首鋼總公司技術能手5人,三晉技術能手12人,創新工作室20余個。
讓創新工作室成為人才聚集地
李國軍在工作期間曾多次獲得“先進工作者”稱號,以他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匯集了煉鋼廠工藝技術、設備、管理、操作各方面的人才,共有17人。其中,三晉技術能手2人,享受省政府津貼2人,高級技師13人,中級技師4人。“他們都是獨擋一面的綜合型高技能人才,具有業務能力強、專業性強、專業互補性強的'三強’特征。”說起他的團隊,李國軍很是自豪。
2013年以來,以李國軍為首的技術團隊成立了品種結構調整工作組和4個攻關組,成功實施了降低終點溫度攻關、提高終點雙命中率攻關、優化渣料結構攻關、異型坯質量攻關、降低鋼鐵料消耗攻關、提高氧槍壽命攻關、提高出鋼口套管壽命攻關等22項課題。他們先后批量生產了供高線Q195、Q235、HPB300、Q345C、MG系列產品;5號連鑄機塞棒澆鋼試車成功后,打通了LF爐精煉、塞棒澆鋼工藝,開發了Q355NHD耐候鋼、MG600、45號硬線鋼、ER70(50)S-6焊線鋼等產品,使煉鋼廠各項指標均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李國軍技能大師工作室是煉鋼廠的精英團隊。他們充分發揮團隊優勢,挖掘集體智慧,解決了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尤其是在新品種開發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煉鋼廠廠長助理燕建宏說。
“想干有責任、會干有技術、巧干有絕活、實干有貢獻”的職工工作室,已經成為該公司高技能人才的聚集“高地”和職工創新創效基地。
早在2010年,該公司就啟動了職工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燒結廠呂吉峰創新工作室、梁棟創新工作室、趙學強創新工作室把日常生產中遇到的難題集中進行立項攻關,同時積極從同行業兄弟單位引進新工藝、新技術,填補技術空白,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這些工作室成立短短幾年,完成重大技術改造19項,申請專利2項,成果轉化率100%,節約成本上千萬元。煉鋼廠李棟創新工作室,僅優化轉爐渣料結構一項,就實現每月降本120萬元。
讓技能人才“看得見”、“選得出”、“上得去”
如果說職工創新工作室是技能人才“高地”,那么,一批批如雨后春筍般成長的高技能人才就是這一“高地”的“蓄水池”,而該公司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選拔機制則是“源頭活水”。
為激發職工學技術、提技能的積極性,該公司建立完善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制度措施,堅持“人盡其才,動態激活”的理念,將技能人才培養與管理類、技術類并行,建立了操作類職業發展通道,實行技師、高級技師動態聘任制度,實行聘任、使用、考核等相結合的配套管理和激勵機制,形成了高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體系。
該公司每兩年開展一次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為“有本事”的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暢通渠道、搭建平臺。同時,該公司出臺《技師、高級技師評聘實施辦法》,對具備技師以上職業資格人員,根據生產經營需要實行動態聘任,并給予相應的津貼。他們還將培訓和競賽融合在一起,形成同專業(工種)業務培訓、技術比武、崗位建功“三位一體”綜合競賽活動。這樣一來,高技能人才不僅“看得見”、“選得出”,還能“上得去”,有效地激發了職工學技術、提技能的積極性。
技術能手董素珍是質量監督站一名普通的化學檢驗工。她十八年如一日奮戰在化驗崗位,和同事們一起加班加點找方法、做試驗,鉆研起來常常顧不上吃飯、睡覺。2013年10月份,她代表該公司參加了“馬鋼杯”第六屆全國鋼鐵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榮獲了“全國鋼鐵行業技術能手”稱號。
在技能“領軍人物”的影響和帶動下,該公司生產一線各工種人員學技術的熱情高漲,技術能手呈現星火燎原之勢,2013年又新增高級技師60人、技師118人、高級工243人。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南鋼中板廠冷矯直機工程過鋼 下一篇:沙鋼集團開發轉爐冶煉高磷鋼新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