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資源集中化趨勢明顯
來源:中國能源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經歷了2008年到2011年的煤炭企業資源整合之后,山西、內蒙古主要煤炭資源集中在一些國有主力煤礦手中。去年至今年9月,煤價大幅下降,且持續時間長,這次降價風波后,市場被重新洗牌,實力…
經歷了2008年到2011年的煤炭企業資源整合之后,山西、內蒙古主要煤炭資源集中在一些國有主力煤礦手中。去年至今年9月,煤價大幅下降,且持續時間長,這次降價風波后,市場被重新洗牌,實力弱的小型煤企和經銷企業逐漸被淘汰出局,煤炭資源集中化趨勢更加明顯。如今,在沿海煤炭運輸的板塊貨源中,神華、中煤、同煤、伊泰等大型煤炭企業占據主導,成為東南沿海地區的主要煤炭供應商。這些煤炭企業牢牢掌握市場競爭主動權,煤運市場份額不斷擴大,生產量和外調量不斷增加。
2008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大量工業企業停產停工,東南沿海地區用煤企業需求低迷,耗煤量和耗電量大幅減少。山西省政府針對產能過剩、小礦浪費性開采嚴重的情況,開展資源整合和兼并重組工作,于2008年9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的實施意見》,要求到2010年全省礦井個數控制在1500座以內。2009年4月,山西省政府發布《山西省煤炭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要求到2011年礦井數量減少到1000處,形成三個億噸級和四個5000萬噸級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到2011年,山西省資源整合工作基本結束,大集團控股經營的煤炭產量提高至全省總產量的75%以上。
去年年初至今年9月份,受下游需求不振、進口煤強勢沖擊國內市場等因素影響,國內煤炭價格大幅下降。
以發熱量5500大卡煤炭為例,從去年年初的790元/噸開始,“馬不停蹄”地持續下滑;國內神華、中煤等大型煤炭企業依靠資源豐富、質量優良、實力雄厚等優勢,積極適應市場變化,主動降價回調,低價位進入市場,全力擴大生產和外銷數量;煤炭裝車發運數量不減,任務指標不變。到今年6月下旬,發熱量5500大卡煤炭降到610元/噸的盈虧平衡點位置,但此時,降價并未停止,而是繼續下降;到9月中旬,價格下降到515元/噸,比年初下降了275元/噸,降到盈虧平衡點以下100元的較低水平。隨著煤炭平倉價格的持續低位,實力不濟的小型煤炭企業長期虧損經營,生存空間縮小,造成生產經營難以維持,大批煤炭經銷企業和小型發煤礦站逐漸退出市場。南方用戶將目光集中在神華、中煤、同煤、山煤、焦煤等大型煤炭企業,后續的購煤合同也集中與上述大型煤企簽訂,促使“三西”煤炭資源集中化趨勢非常明顯。
為保證煤炭供給,浙能、國電、華能等大電廠除購入少量進口煤補充貨源以外,逐漸剔除“三西”地區資源不足、質量不穩定的小型煤礦,將采購重點放在北方港口下水的神華、中煤、同煤等企業發運的煤炭。今年1-9月份,在秦皇島港下水煤炭中,同煤、中煤、神華、伊泰、山煤、焦煤、國新能源、中順中聯等重點煤炭企業的下水煤炭占同期下水煤炭總量的86%;而在黃驊港,優質神華煤占據下水煤炭總量的95%左右。
目前,環渤海煤價雖有回升,發熱量5000大卡煤炭從9月中旬的430元/噸上漲到目前的490元/噸,但平倉價格仍然低于成本線以下,煤炭企業的盈利空間依然沒有。停產觀望的小型煤企長時間停工,再次組織人力物力進行復產的可能性不大;經銷企業無利潤可賺,也不愿意冒險經營。因此,即使大秦線維修結束后,繼續擴能增量,實力較弱的小型煤企、發運站仍難以參與到煤炭生產、外銷中去,煤炭交易雙方繼續在大型煤企和電企之間進行。煤炭資源不足仍為煤炭運輸的主要矛盾,煤市活躍程度有限。鐵路部門也為資源不足擔心,為完成年度運輸任務,全力爭取煤炭企業的支持,希望煤炭企業多發車,港口多卸車。
值得關注的是,山西省對全省所有建設礦井(包括新建、兼并重組整合、持證改造等在建礦井)一律停止建設,進行全覆蓋安全大整頓,將影響煤炭外調數量。因此,未來一段時間,煤炭市場的資源供給數量仍顯不足,沿海煤炭運輸將繼續保持低供給、高需求緊張態勢,港口優質貨源仍保持緊缺態勢。這樣也為國有大型煤炭企業開拓市場,爭取市場份額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中煤、同煤、神華、伊泰四大煤炭企業在北方港口的下水量已經占據主導。煤炭資源的集中化趨勢明顯,市場競爭激烈,大型煤炭企業必然依靠實力強、煤質好、成本低的優勢,全力擴大市場份額,贏得競爭主動權;在沿海煤炭市場中,進一步形成主力煤礦對大型電廠的交易格局。(作者系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市場觀察員)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煤炭轉型需走綠色路 下一篇: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建設漸入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