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企非鋼業務風生水起 是救命稻草還是深坑?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非鋼產業”最早映入人們眼球的應該是武鋼的“養豬”,當時還引發了頗多非議。最近又有消息稱武鋼將目標鎖定了房地產,并定下新目標:2017年收入要做到100億元。還有9月底方大特鋼斥資200…
“非鋼產業”最早映入人們眼球的應該是武鋼的“養豬”,當時還引發了頗多非議。最近又有消息稱武鋼將目標鎖定了房地產,并定下新目標:2017年收入要做到100億元。還有9月底方大特鋼斥資2000萬在上海成立一家餐飲公司,正式涉足餐飲業。
現如今,無論生產水泥、采煤,還是釀造葡萄酒,碳酸飲料,當然還有非常Fashion的電子商務、互聯網,鋼企都已干得駕輕就熟。當然還有依賴鋼鐵的化工、深加工、鋼鐵物流園等等。
筆者從某鋼網搜索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很多鋼鐵企業都制定了較高的非鋼產業產值占比目標,寶鋼規劃到2015年,非鋼收入達2000億元;河北鋼鐵規劃非鋼年收入達1400億元左右;武鋼規劃達1100億元,占集團規劃總收入的30%以上。另唐鋼、重鋼、萍鋼、沙鋼計劃到“十二五”末達到的非鋼產業產值占比分別為50%、40%、40%和33%。
舉例來說,翻看行業龍頭寶鋼股份的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寶鋼股份凈利潤同比下滑六成至37億元,其非鋼產業累計貢獻利潤12.573億元,約占寶鋼股份上半年凈利潤的34%。沙鋼集團的非鋼產業貢獻率也逐步增加。去年沙鋼非鋼產業收入占總收入的32.7%,今年上半年,沙鋼達到44.6%,提高了12個百分點;從利潤構成來看,沙鋼去年實現利潤17.5億元,其中非鋼產業利潤超過10億元。
這樣一來,從資金流動的角度來說,去投資一個收益更好的領域,發展非鋼產業似乎成了鋼企的救命稻草。但事實上,鋼企的非鋼化生存之路走得并不輕松。
首先來看,大部分鋼企制定的非鋼路線大同小異。比如說現在很多鋼企都在大力發展鋼鐵物流園,扎堆挺進鋼鐵冶煉深加工、海外礦山投資等等。還有武鋼目前正在進行的進軍房地產計劃,有著同樣打算的還有首鋼、杭鋼、包鋼、重慶鋼鐵等。
目前我國的物流園區建設非常多,鋼企建設物流園遇到的市場競爭非常大,需要做的事情遠比其他一般物流園多得多。進軍房地產或餐飲業亦是一個與鋼鐵全然不同的行業,在經營理念,決策管理等方面還是有所欠缺。因此可以預見前期是比較辛苦和盲目的。
事實上,未來鋼企發展非鋼產業可能還會受到規范化管理的制約。前期國資委釋放市場化改革信號,支持央企通過股權置換、進場交易等手段加快剝離非主業、非戰略性資產,提升主業競爭能力。
誠然,非鋼產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鋼企的資金壓力,甚至有些鋼企是副業養主業,非鋼化生存之路還得延續下去,至于是救命稻草還是陷阱,尚待市場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