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企專業化管理和經營應對產能過剩困局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調整期,鋼鐵行業也進入產能過剩的殘酷競爭期。從世界范圍看,鋼鐵產能處于過剩狀態。目前,我國鋼鐵產能仍在擴張,在建產能約為5000萬噸。2013年末,我國鋼鐵產能將超過1…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調整期,鋼鐵行業也進入產能過剩的殘酷競爭期。從世界范圍看,鋼鐵產能處于過剩狀態。目前,我國鋼鐵產能仍在擴張,在建產能約為5000萬噸。2013年末,我國鋼鐵產能將超過10億噸。今年初以來,鋼鐵企業產能釋放加快,產量增長明顯,但市場需求并未好轉,鋼材庫存大幅上升,后期去庫存壓力很大。預計鋼鐵行業將較長時期處于低利潤甚至虧損的困難境況。面對產能過剩的殘酷競爭期,中國鋼鐵行業要把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作為當前最重要的思考方向,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方向是鋼鐵企業實現專業化管理和經營。
認清鋼鐵產能過剩的本質
中國鋼鐵行業出現的產能過剩與歐美鋼鐵行業目前遇到的產能過剩有著本質的區別。
歐美鋼鐵行業當前出現的產能過剩問題源于經濟的周期性,其特點是當世界經濟復蘇時,歐美鋼鐵行業會很快隨之再振興起來。而中國鋼鐵行業出現的產能過剩是產業結構性過剩矛盾所導致的,也就是說,當世界經濟復蘇后,中國鋼鐵行業的運行情況也不會隨之明顯好轉。因此,不能用應對周期性產能過剩的調控辦法來解決中國鋼鐵行業面臨的產能過剩問題,只能采用有針對性的方式。只有真正實現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才能有效解決鋼鐵行業面臨的產能過剩問題。所以,中國政府和鋼鐵行業一定要把重振鋼鐵行業的措施放到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上,而不是放到期待經濟周期性好轉上。
打造專業化能力和經營模式
從當前的發展趨勢判斷,中國鋼鐵企業很快就會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這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表面上看,企業的競爭體現在生產、技術、設備、資金、物流等方面。實際上,企業的競爭更是企業專業化管理水平和經營模式優劣的體現,不管是什么屬性的企業。
近些年,大家常說民營鋼鐵企業的機制好、成本低,有競爭優勢。我們承認這一點。但應該說明的是,這是在特定時期的特殊現象,是階段性的。優秀企業真正的競爭力,是在市場競爭中以專業化管理的差異性方式體現出來的。鋼鐵企業在制定戰略發展規劃時,一定要把專業化管理與經營看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把自己的競爭力做出來,把專業化管理和經營模式的差異化真正做出來。所以,中國鋼鐵企業要盡快實現把競爭力的提升重點放在專業化管理和經營上來,逐步打造出與眾不同的專業化能力和經營模式。
未來,在中國鋼鐵行業,什么樣的企業有競爭力?我推薦太鋼。盡管目前太鋼也經受著行業困難形勢的考驗,但未來太鋼一定是中國最好的鋼廠之一,因為其專業化管理和經營的基礎條件最好。太鋼的優勢在于:一是資源優勢,世界上最好的焦煤和鐵礦石就在附近;二是產品結構優勢,既有普鋼,又有特鋼;三是企業規模合適,鋼年產能1000萬噸;四是產品銷售半徑合理,物流成本低。太鋼只要牢牢抓住專業化管理和經營這條主線,一定會在未來世界鋼企的競爭力比拼中脫穎而出。
國際化經營是重要戰略取向
國際化經營是中國鋼鐵企業推進專業化管理和經營進程中應該采取的重要戰略取向。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到今天,都決定了中國鋼鐵企業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將世界這個大市場作為自己的市場來謀劃未來。只有這樣,才可能解決產能過剩的市場問題。下一步,貿易保護會逐步成為中國鋼鐵企業在擴大國際市場中遇到的新問題。尤其是在世界經濟復蘇后,這個問題可能會變得更加突出。每個國家在遇到市場問題時,都會首先保護本國企業的利益。重要的是,我們要有辦法突破這個“瓶頸”,甚至成為它的企業,就像三星在中國的產業一樣。
所以,中國鋼鐵企業要盡早思考用什么方式來應對國際市場。目前,我們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經營依然處在起步階段:一是國際化是一個自然的漸進過程,鋼鐵企業的國際化發展要充分醞釀,不能急于求成;二是在以資本國際化促進產業國際化方面,中國鋼鐵企業還缺乏經驗;三是文化方面的差異須引起重視。
未來,中國鋼鐵企業國際化經營有以下幾個具體方向:一是以自主品牌“走出去”為核心,建設高端化、國際化鋼鐵品牌形象。二是采取合作新建或并購等方式,建立海外加工配送和深加工基地,探索建立鋼鐵生產基地,并進行資源掌控。三是實施資本國際化戰略,與海外金融機構建立籌資、融資渠道,推進跨國并購、境外上市,為跨國資本運作建立有效平臺。四是探索在海外建立研發機構,引進人才和技術,實現研發業務的全球化運作。
延伸閱讀
- 上一篇:中國鋼廠有意轉投澳洲赤鐵礦項目 下一篇:盤點鋼管行業運行存在三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