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煤炭貿易商無奈觀望
來源:經濟導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煤炭行業仍陷寒冬,港口再吹陣陣“冷風”。日前,年輸出煤炭占全國沿海港口下水煤炭總量40%以上的秦皇島港決定,自6月1日起,提高內貿煤炭港口作業包干費標準2元/噸。 截至5月31日,秦…
煤炭行業仍陷寒冬,港口再吹陣陣“冷風”。日前,年輸出煤炭占全國沿海港口下水煤炭總量40%以上的秦皇島港決定,自6月1日起,提高內貿煤炭港口作業包干費標準2元/噸。
截至5月31日,秦皇島港煤炭庫存607.8萬噸,港口鐵路調入量60.9萬噸,吞吐量62萬噸。
秦皇島港是國內煤炭市場的風向標,雖然煤炭庫存不算很高,但下游企業存煤可用天數依舊較高,目前都以消耗庫存為主,采購積極性不高,貿易商只能等待時機。
兩年來首提價
秦皇島港公告稱,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收費規則(內貿部分)》 第二十八條規定,決定自2013年6月1日起,對內貿煤炭的港口作業包干費標準進行適當調整,在現行基本費率的基礎上提高2元/噸,即末煤由21元/噸調整為23元/噸,貨物港務費0.5元/噸不變,合計23.5元/噸;塊煤由24.5元/噸調整為26.5元/噸,貨物港務費用0.5元/噸不變,合計27元/噸。這是自2011年10月1日上調3元/噸后的首次上漲。
截至5月26日,環渤海四港錨地待裝船舶數量均有所減少,其中,秦皇島港錨地下錨船舶為46艘,減少了11艘;天津港11艘,減少2艘;國投曹妃甸港8艘,減少9艘。
“在煤炭市場較為清淡的當前,秦皇島港提高港口港雜費用,不排除后期貿易商們選擇其他港口中轉的可能。”蒲曉花認為,秦皇島港是我國動力煤主要下水港,是煤炭中轉港口的龍頭,國內主要動力煤生產企業把動力煤運到秦皇島港然后再下水,在這個時候提出上漲港雜費用,對貿易商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貿易商會覺得難以理解。
蒲曉花說,秦皇島港之所以提高港雜費用,可能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是港雜費用跟港口的經營收入和業務發展相關聯,其次是為了疏港。
等待需求改善
目前,下游方面,各電廠庫存量有所增加,日耗煤量有小幅上漲,采購積極性仍較為疲軟,電煤供大于求態勢明顯。
截至5月20日,全國重點電廠供煤總量為6536萬噸,耗煤總量為6398萬噸,庫存為7310萬噸。截至5月31日,六大電廠(浙電、上電、粵電、國電、大唐、華能)電煤庫存總量為1546.41萬噸,較前一周增加3.01萬噸,增幅為0.2%;日耗總量為68.48萬噸,較前一周增加1.1萬噸;庫存可用天數為22.58天,較前一周減少0.3天。
有報道稱,聚集了500多家煤炭貿易企業的河北省,現在正常營業的只剩不到20家。在全國規模最大的秦皇島港煤炭堆場上,如今堆滿了各個品種的煤炭,而港口附近海面上只停著很少運力不算大的小型船只。
“秦皇島港對大集團有一定的返還優惠政策,大集團所受影響不大,但對中小發煤企業和個體用戶影響較大,煤炭運作成本增加。”現在宏觀經濟環境不景氣,貿易商只能觀望,等待南方地區雨季結束、氣溫回升,民用電需求增加,下游火電廠日耗上升,帶動對電煤的需求增加。到那時,貿易商們的成交壓力可能會稍微有所緩解。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山東煤企超三成虧損 下一篇:山西遭遇轉型陣痛 工業利潤持續13個月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