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鋼節能減排既舍得投入也收益不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月29日至31日,一場霧霾席卷中國中東部地區,濟南和眾多城市一樣,空氣質量污染嚴重。作為住濟最大工業企業的山鋼集團濟鋼,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緊急啟動應急預案,臨時關停球團豎爐和四臺燒…
1月29日至31日,一場霧霾席卷中國中東部地區,濟南和眾多城市一樣,空氣質量污染嚴重。作為住濟最大工業企業的山鋼集團濟鋼,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緊急啟動應急預案,臨時關停球團豎爐和四臺燒結機,同時加強各類環保設施運行監控,嚴格控制各種煙氣、粉塵等污染物排放,減排粉塵10余噸、二氧化硫數十噸。在稍早前的1月11日和12日,面對同樣極端異常天氣,濟鋼也是主動采取非常措施,停產部分生產設施,保證了自身達標排放基礎上再減排,為城市環境質量的改善盡了一份力。
預案只是應急,關鍵在于平時。近兩年,濟鋼先后關停了6座小高爐,2臺燒結機、1座球團豎爐和2座焦爐,淘汰煉鐵產能270萬噸。為此,濟鋼自行安置了6000多名停產職工,自行消化了因淘汰產能而增加的10多億元生產成本。通過實施污染減排和結構減排,削減煙塵40%、二氧化硫50%、化學需氧量(COD)30%、氨氮35%。
身處省會城市,濟鋼視環保為企業“生命”,再困難也舍得投入。5臺燒結機配套了脫硫裝置,煙氣脫硫效率達到90%以上,1#—5#焦爐煤氣脫硫達到煤氣中H2S小于300mg/m3,球團脫硫全國獨家。近年來,濟鋼僅用于脫硫項目的投資就達2億多元。目前,濟鋼環保裝備資產原值累計已達11億多元,環保設備完好率、使用率和達標排放率均保持100%。去年,在鋼鐵行業面臨嚴峻困難、成本壓力巨大的情況下,濟鋼仍投入1億多元用于新上和改造環保設施。全年環保設施運行成本高達7億元,折合噸鋼增加成本120元。
節能減排也不全是“賠本的買賣”。通過結構優化和技術創新,濟鋼把污染物轉化為新能源,產出了可觀效益。以前白白放散掉的低熱值煤氣和蒸汽,被重新回收起來,8套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年可發電20億千瓦時,比常規鍋爐機組提高效率50%,年減排氮氧化物7000噸。把各生產工序產生的余熱循環利用起來,向附近居民小區供暖,近兩年達到了230萬平方米,每年節約標準煤3.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萬噸、二氧化硫2000噸。這些在為社會作貢獻的同時,也以較低的投入獲得了不菲的收益。
排污收費,超標重罰,實時有監控,月月有考核,公司領導與各二級單位每年簽訂節能減排責任書,實施嚴格的檢查監督和領導問責制。濟鋼污染排放逐年削減,年年完成政府環保部門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
預案只是應急,關鍵在于平時。近兩年,濟鋼先后關停了6座小高爐,2臺燒結機、1座球團豎爐和2座焦爐,淘汰煉鐵產能270萬噸。為此,濟鋼自行安置了6000多名停產職工,自行消化了因淘汰產能而增加的10多億元生產成本。通過實施污染減排和結構減排,削減煙塵40%、二氧化硫50%、化學需氧量(COD)30%、氨氮35%。
身處省會城市,濟鋼視環保為企業“生命”,再困難也舍得投入。5臺燒結機配套了脫硫裝置,煙氣脫硫效率達到90%以上,1#—5#焦爐煤氣脫硫達到煤氣中H2S小于300mg/m3,球團脫硫全國獨家。近年來,濟鋼僅用于脫硫項目的投資就達2億多元。目前,濟鋼環保裝備資產原值累計已達11億多元,環保設備完好率、使用率和達標排放率均保持100%。去年,在鋼鐵行業面臨嚴峻困難、成本壓力巨大的情況下,濟鋼仍投入1億多元用于新上和改造環保設施。全年環保設施運行成本高達7億元,折合噸鋼增加成本120元。
節能減排也不全是“賠本的買賣”。通過結構優化和技術創新,濟鋼把污染物轉化為新能源,產出了可觀效益。以前白白放散掉的低熱值煤氣和蒸汽,被重新回收起來,8套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年可發電20億千瓦時,比常規鍋爐機組提高效率50%,年減排氮氧化物7000噸。把各生產工序產生的余熱循環利用起來,向附近居民小區供暖,近兩年達到了230萬平方米,每年節約標準煤3.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萬噸、二氧化硫2000噸。這些在為社會作貢獻的同時,也以較低的投入獲得了不菲的收益。
排污收費,超標重罰,實時有監控,月月有考核,公司領導與各二級單位每年簽訂節能減排責任書,實施嚴格的檢查監督和領導問責制。濟鋼污染排放逐年削減,年年完成政府環保部門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