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價聯動:鋼鐵業開治產能過剩藥方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對于鋼鐵業產能過剩的頑疾一直是業內人士頭痛的一個問題,一不能完全自主依靠市場,對于利潤的追逐只會讓產能基礎越來愈大,二不用靠政府調控之手,因為地方GDP也不可忽視,在對各自所屬范圍…
對于鋼鐵業產能過剩的頑疾一直是業內人士頭痛的一個問題,一不能完全自主依靠市場,對于利潤的追逐只會讓產能基礎越來愈大,二不用靠政府調控之手,因為地方GDP也不可忽視,在對各自所屬范圍內產能的限制不可避免的會帶上保護色彩。所以產能一直是懸而未決。
目前轉型升級是鋼企主要選擇之一,來應對產能過剩帶來的鋼價無競爭力下跌。不過也有專家提出要做到調控政策順勢而為,應跳出單純靠行政手段控制產能的慣性思維,更多運用利益調控手段。建議將“稅價機制”作為調控新抓手,通過稅收和價格聯動影響市場供需,形成落后產能自動退出之勢,防止“越調越高”,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稅價聯動: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結合
像鋼鐵產業這種利益推動型產品,市場的力量遠大于政府。“宏觀調控要做到順勢而為,必須善于通過有效調控利益結構破解頑疾。”河北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薛志敏表示到。薛志敏認為,中央政府可以創新運用“稅價機制”,即通過系統設計稅收體系從而影響供需,實現稅價聯動。薛志敏還特別提出,“稅價機制”的核心是政府依法設計稅收體系,用稅價聯動把“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融為一體。
調控利益結構的基石是深入解析稅收和價格兩類不同性質的經濟杠桿。薛志敏說,應該依法用好稅收政策。稅收杠桿可以“四兩撥千斤”,比如過去小酒廠稅率高,稅收歸地方,結果各地酒廠泛濫,1994年稅制改革后征收消費稅,收入全部歸中央財政。地方沒有利益推動,小酒廠少多了。
稅價機制:為轉型保駕護航
多位專家建議,鋼鐵調控要將環評標準與“稅價機制”相結合,使得不符合能耗、環保標準的企業沒有利潤,地方政府沒有稅收,在利益關系上形成自動退出機制。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吳溪淳表示,當前我國鋼鐵企業實際稅負差別很大,如同一個省的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噸鋼實際繳納所得稅外稅金275.43元,而兩家小型鋼鐵企業噸鋼上交除所得稅外稅金分別為44.21元和31.45元。鋼鐵企業稅負的巨大差別為“稅價機制”發揮作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薛志敏建議,鋼鐵產業轉型升級要區別對待,疏堵結合。可以借助當前河北省申報國家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的契機,從試點開征“環保稅”切入,既加快河北鋼鐵產業轉型升級,又為全國開征“環保稅”探路。
目前轉型升級是鋼企主要選擇之一,來應對產能過剩帶來的鋼價無競爭力下跌。不過也有專家提出要做到調控政策順勢而為,應跳出單純靠行政手段控制產能的慣性思維,更多運用利益調控手段。建議將“稅價機制”作為調控新抓手,通過稅收和價格聯動影響市場供需,形成落后產能自動退出之勢,防止“越調越高”,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稅價聯動: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結合
像鋼鐵產業這種利益推動型產品,市場的力量遠大于政府。“宏觀調控要做到順勢而為,必須善于通過有效調控利益結構破解頑疾。”河北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薛志敏表示到。薛志敏認為,中央政府可以創新運用“稅價機制”,即通過系統設計稅收體系從而影響供需,實現稅價聯動。薛志敏還特別提出,“稅價機制”的核心是政府依法設計稅收體系,用稅價聯動把“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融為一體。
調控利益結構的基石是深入解析稅收和價格兩類不同性質的經濟杠桿。薛志敏說,應該依法用好稅收政策。稅收杠桿可以“四兩撥千斤”,比如過去小酒廠稅率高,稅收歸地方,結果各地酒廠泛濫,1994年稅制改革后征收消費稅,收入全部歸中央財政。地方沒有利益推動,小酒廠少多了。
稅價機制:為轉型保駕護航
多位專家建議,鋼鐵調控要將環評標準與“稅價機制”相結合,使得不符合能耗、環保標準的企業沒有利潤,地方政府沒有稅收,在利益關系上形成自動退出機制。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吳溪淳表示,當前我國鋼鐵企業實際稅負差別很大,如同一個省的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噸鋼實際繳納所得稅外稅金275.43元,而兩家小型鋼鐵企業噸鋼上交除所得稅外稅金分別為44.21元和31.45元。鋼鐵企業稅負的巨大差別為“稅價機制”發揮作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薛志敏建議,鋼鐵產業轉型升級要區別對待,疏堵結合。可以借助當前河北省申報國家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的契機,從試點開征“環保稅”切入,既加快河北鋼鐵產業轉型升級,又為全國開征“環保稅”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