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再造一個舞鋼 河南新增鐵礦資源量達5億噸
來源: 國土資源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6月19日中午,在河南省平頂山舞鋼市的整裝勘查工地,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興致勃勃地拿起吸鐵石查看礦石品位,見自己用力才把吸鐵石從巖心上拽開,不由開心地說道:這個礦石的品位應該不低吧…
6月19日中午,在河南省平頂山舞鋼市的整裝勘查工地,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興致勃勃地拿起吸鐵石查看礦石品位,見自己用力才把吸鐵石從巖心上拽開,不由開心地說道:“這個礦石的品位應該不低吧!”
上世紀70年代,鑒于舞陽地區發現大型鐵礦床,國家決定在馬鞍山南麓、石漫灘水庫北岸興建舞陽特厚鋼板廠。1990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河南省以舞陽鐵礦為依托,設立縣級市——舞鋼市。
今天,舞陽鐵礦整裝勘查區的已有成果已達到特大型鐵礦規模。更重要的是,這一成果不只是推開了豫中鐵礦成礦帶的大門,若進一步工作,有可能出現更大成果。
兩年再造一個舞鋼,新增鐵礦資源量達5億噸
舞鋼,因資源而生、也因資源而立,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四地質大隊在舞陽市的建設中功不可沒,否則,四隊原駐地的一條大道也就不會被命名為“地質路”,2010年舞鋼市評出的40年來的10名建市功臣中,四隊退休老專家張源也不會占有其中一席了。當然,這些已是光榮歷史了。
在舞鋼經過多年發展,鐵礦資源供應日趨緊張的時候,2011年6月15日,河南省舞陽地區深部鐵礦整裝勘查項目開工儀式在舞鋼市廟街鎮這里隆重舉行。根據項目設計,河南有色地質四隊將在2年時間內完成156.7平方公里礦區的普查任務,提交5億噸鐵礦石資源儲量。換言之,四隊要用2年時間再造一個舞鋼鐵礦。要知道,當初礦區6.34億噸的鐵礦石資源儲量,地質人可是用了整整25年時間才勘查出來的。為自己確定這一目標任務,既有來自四隊干部和技術人員對礦區深入研究而建立的信心,更有他們對舞鋼市經濟社會甚至我國基礎工業可持續發展的責任心。
今年7月14日,時間剛剛過去一年,記者再次來到舞陽深部鐵礦整裝勘查區,看到四隊原來的基地,已經成為舞陽地區深部鐵礦整裝勘查的現場指揮部所在地。
在辦公室,整裝勘查項目負責人、河南有色地質四隊總工程師李懷乾對記者說:“盡管目前鉆探工作量只完成設計的2/3,根據目前的地質及物探成果,獲取鐵礦石資源儲量(333)+(334)5億噸以上,提前一年實現計劃目標任務,已在把握之中。普查任務全部完成后,保守估計可獲鐵礦石資源儲量(333)+(334)10億噸。”
統一認識,打造落實新機制的示范項目
舞陽地區深部鐵礦整裝勘查項目由河南省國土資源廳組織、河南省有色地質局主管、河南有色地質四隊實施。
河南省有色地質局副局長賀建委告訴記者,舞陽地區深部鐵礦整裝勘查項目,是國家《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確定的全國重點成礦區帶的首批47個國家重點整裝勘查區之一,也是河南省首批開工的54個整裝勘查區帶之一。工作區位于河南省舞鋼市八臺鎮—鐵山鄉一帶,勘查區面積156.7平方公里,計劃用3~5年時間使工作程度達到詳查,總費用約2.5億元。首期用2年時間(2011年7月~2013年6月)完成普查,施工鉆孔68個,投入勘查資金7711.78萬元。
為有效打造地質找礦新機制示范項目,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領導多次深入礦區檢查指導工作。河南省有色地質局黨組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第一次專題會就決定以局為單元,在全局范圍內,對地質資料信息、資金、人員、設備等勘查要素進行優化整合。局黨組多次帶領相關專家,深入勘查區現場解決技術難題。局里還多次組織專家討論、指導,就項目進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會診。
按照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將該項目打造成“公益先行,商業跟進,基金銜接,整裝勘查、快速突破”地質找礦新機制示范項目的要求,今年5月12日,省國土資源廳、省國土資源開發投資管理中心、河南有色地質四隊等合作單位簽訂了《河南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合作勘查投資合同書》。合同約定了各合作單位的投資比例、權利與義務,以達到合作勘查,共同投資,共同受益和共擔風險的目的。
創新認識,讓舞陽深部鐵礦見“陽光”
在河南有色地質四隊,隊長王志山對記者說:“舞陽深部鐵礦快速突破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四隊擁有一群癡迷于舞陽礦區找礦的地質迷。幾十年來,他們一直堅持對礦區持續探索,并在探索中不斷創新認識。”
他說,整裝勘查區地處魯山—舞陽—新蔡成礦區帶的核心構造單元區,四隊的歷代地質工作者,從1956年到1981年,在該區開展了規模宏大的地質找礦工作,在24平方公里范圍內探明了鐵山、經山寺、趙案莊、下曹余莊、崗廟劉、尚廟等6個礦區,共提交鐵礦資源儲量6.34億噸,約占河南省鐵礦總資源儲量的70%。
受技術、經濟條件限制,這個區域當年探礦深度均在500米以淺。隨后,受全國地質工作大環境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該區的地質找礦工作幾乎處于停頓狀態,但隊里專家一直認為,已發現的相距幾公里的各個礦區,是相對獨立的礦床。
自2008年起,李鐵軍、賈興杰等技術人員在隊領導的支持下,將舞陽礦區放到更大的成礦單元中進行系統研究。經過2年的持續探索,明確提出從經山寺礦區到鐵山礦區是一個十分有利的找礦空間。2010年底,四隊向河南省國土資源廳申請將舞陽地區列為全省整裝勘查項目,并順利入選到全國首批47片整裝勘查區行列。自去年開工以來,四隊先后完成了1∶1萬地質填圖70平方公里、1∶1萬高精度磁法測量174平方公里、1∶2000重磁剖面測量190公里、鉆探6.64萬米、物探測井3.69萬米。目前,有28臺鉆機投入勘查施工,完成和正在實施的鉆孔共有61個。已竣工的33個鉆孔,有23個見礦,發現多處大厚度磁鐵礦層;單孔磁鐵礦層厚度一般1~9米,最大厚度40.26米,單層最大厚度27米。磁性鐵品位15.32%~33.36%。正在施工的28個鉆孔中,已有8個鉆孔見礦。其中,在鐵山礦區和經山寺主礦區,見礦率70%以上。經初步預測,完成普查工作,可獲鐵礦石資源儲量(333)+(334)達10億噸。
“更重要的是,這一成果只是撬開了魯山—舞陽—新蔡成礦區帶的一個天窗。透過這個天窗我們預測,這條鐵礦成礦帶很有可能是我國中部地區的重要鐵礦區帶。”王志山興奮地說,“對整裝勘查的新發現和深部找礦突破認識的提升起到示范作用,有可能成為我們打開豫中鐵礦帶大門的鑰匙。”
深化認識,打開豫中鐵礦的大門
找礦工作并不平坦。記者了解到這樣三個事例:
李懷乾回憶說,鐵山礦區第一個鉆孔ZK23100原設計孔深800米,當鉆進至設計孔深時未見鐵礦層,施工單位要求停鉆、搬遷。他認為,第一個鉆孔是經反復研究后在成礦最有利地段布設孔位的,沒有見礦極有可能是對鐵山礦區深部礦體產狀、形態、深度認識不夠造成的。況且,第一個鉆孔見礦與否,還將直接影響到整個項目的信心和士氣。于是,要求施工單位繼續鉆進。結果在鉆進到845米時見到40.26米的厚大礦體。
“經山寺ZK13204追加鉆進深度冒著更大風險。”副大隊長陳正友說,這個鉆孔初始設計深度為800米,當鉆進至設計孔深時未見鐵礦,而物探測井又給出了井底無磁異常的結論,“這無異于下達了此處無礦的死亡通知書。”面對這一情況,四隊沒有輕易下達搬遷通知,而是通過反復研究巖心、巖性、計算礦體的傾向走向,決定繼續加深鉆孔深度。在征得監審專家認同的情況下追加鉆進200米后仍然未見鐵礦,質疑聲音再次包圍了四隊。怎么辦?在場的技術人員都將目光投向了李懷乾,他信心十足地給出了七個字:“快見礦了,繼續打!”這七個字換來了又一個重大發現:結果在1057米遇厚8.87米高品位厚鐵礦體。重要的是,這層礦為趙案莊組鐵礦層,證明趙案莊組鐵礦層在深度已延伸到經山寺礦區鐵山廟組礦層的下部,極大地拓展了趙案莊組鐵礦層的找礦空間。
“如果說這兩個鉆孔是大膽探索的結果,那鐵山礦區ZK20012鉆孔則讓我們收獲到另一個驚喜。”河南有色地質局地質處處長張瑜麟說,依據鐵山礦區礦體產狀推測,該鉆孔應在1500米左右見礦,但實際情況是在668米時就鉆遇7米鐵礦體,經綜合分析研究認為,這是一個全新的賦鐵礦層位——楊樹灣組。“這一發現又一次極大地擴展了找礦層位及找礦空間,因為鐵山礦區南深部及整裝勘查區北西部存在大面積的楊樹灣組地層。”
“除了平面空間拓展外,深部仍有巨大的找礦潛力。”李懷乾介紹說,在經山寺礦區,設計孔深2000米的ZK10024孔,經鉆孔驗證在2060米處見一層厚23米的磁鐵礦體。該孔在深部見到厚磁鐵礦不僅擴大了經山寺礦區找礦的垂直空間,而且對整裝勘查區構造、含礦建造的分布與研究提供了新線索。
河南省政府參事、知名地質專家姚公一認為,找礦特別是深部找礦,重要的是要弄清深部的地質構造、巖層、礦體的空間分布等環境因素,查清了深部的環境就可以用環境類比的辦法,開展有的放矢的找礦工作。而且,無論是從重力學的角度還是從以往的成功找礦范例看,大礦、好礦往往都延伸至深部。因此,公益性地質工作應在舞陽這類整裝勘查區內,加大深部探索孔的部署。
看來,豫中鐵礦成礦帶的門雖已打開,但要完全揭開其“廬山真面目”,還需要多方面努力配合和地質工作者的持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