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化業重組 鋼鐵可做重組主體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山西焦化行業兼并重組大潮正在全面推開。近日,山西省政府召開焦化行業兼并重組工作座談會。會議提出,將積極引導鋼鐵、煤炭、煤化工企業參與該省焦化行業兼并重組! I內人士指出,整合…
業內人士指出,整合思路不僅給焦化行業提供了新的機遇,也給其他行業公司提供了延伸產業鏈的機會。
會議認為,今年1至4月份,山西省焦化產量呈負增長態勢,運行面臨嚴峻困難,成為工業領域中虧損最嚴重行業,對全省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究其原因,關鍵在于山西省焦化行業核心競爭力不強。
會議提出,一方面要通過保障煤源、減輕負擔、增加運力、提升管理等措施,解決目前焦化行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另一方面要通過推進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化產回收、延伸化產品鏈條,從根本上解決山西省焦化產業“焦”而“不化”、市場競爭力較低的問題。
山西省焦化行業兼并重組工作領導組辦公室主任、山西省經信委主任胡玉亭強調,焦化行業兼并重組是山西今年著力推進的重點工作,也是實現焦化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的重大戰略任務,各級各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省政府出臺的焦化行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提出的各項政策措施,確保兼并重組工作取得實效。
胡玉亭要求,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必須堅決關停淘汰;對于列入被兼并主體的焦化企業,要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兼并重組,對于堅持不參與兼并重組的企業,將不能享受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各項優惠政策。
他說,與煤炭兼并重組不同,焦化行業兼并缺乏重組整合的資源紐帶,因此要大膽創新商業模式,積極引導鋼鐵、煤炭、煤化工企業參與我省焦化行業兼并重組,提升全行業深加工能力。
以煤炭行業為例,此前,陽泉煤業[17.96 -0.33% 股吧 研報]集團托管太原化工集團,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整合重組了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團,山西煤炭運銷集團則重組了山西焦炭集團。業內人士表示,煤炭集團重組焦化企業則有利于延伸煤炭產業鏈,對重組雙方的經營狀況均有很大的改善。
相關新聞
山西將淘汰4000萬噸焦炭落后產能
自去年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兼并重組完成之后,山西再次對本省四大主導產業之一的焦化行業實施兼并重組,目前已開始全面推行。山西將以“全循環”模式對焦炭產業實施提升改造,實現節能減排,形成“焦化并舉、上下聯產”的格局,奠定新型煤化工產業跨越發展的基礎。
“焦炭老大”行業效益持續下降
由于山西擁有獨特的焦煤優勢,多年來山西焦炭產量和外調量一直居全國首位,產量和出口量曾分別占到全國的
40%和80%以上。但近年來,山西焦炭在全國的市場份額持續下降,今年下降到不足21%。山西一家大型焦化廠負責人介紹,2009年以來,山西焦炭價格和出口形勢一直呈下降趨勢。今年一季度山西焦炭產量下降3.8%,價格再下跌30-50元/噸。
與七八年前火爆的焦炭市場相比,當前山西的多數焦炭企業利潤一落千丈,苦苦支撐。過去,山西一些焦
炭主產區“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大大小小各種樣式的焦爐“烽煙四起”。在一些地方,投資一萬元修一個土焦爐半個月就可收回成本。焦炭項目紛紛上馬,造成產能過剩。雖然隨后幾年內山西實施了嚴格的環保政策,焦炭企業多次“大洗牌”,但產能過剩的問題一直存在。
不肯受制于山西焦化(600740)行業的省外鋼鐵企業紛紛建起自己的焦炭企業。同時,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后,一些小煤礦被關閉,許多獨立焦炭企業沒有低價煤可供,成本上漲、市場下滑,效益大幅下降。去年,山西焦化行業全行業凈虧損
12 .83億元,虧損面高達70%。業內人士分析,隨著鋼鐵企業配套大型焦化項目以及鋼鐵市場的過剩,焦炭消費量將進一步減少,產能更顯過剩,尤其是國內獨立焦化企業將面臨更大困境。
轉型發展必須升級改造傳統資源型行業
近兩年山西實施了大規模煤炭資源整合,結束了煤炭行業“多小散亂”的局面。作為山西四大傳統主導產業之一的焦化行業,也存在“數量多、水平低”的問題。全省焦炭產能約
1 .6億噸,去年產量僅9047萬噸,多數獨立焦化企業開工率維持在50-80%。全省焦化企業戶均焦炭產能70萬噸,多數獨立焦化企業大多以生產焦炭為主,深加工處于初級階段。僅有少部分煤焦油制成煤瀝青、橡膠原料,大部分沒有工業用途,有的企業根本沒有配置煤焦油回收裝置,“只焦不化”造成資源浪費。
資源型經濟轉型必須改造提升傳統行業。山西省政府一名官員認為,市場下滑是推進兼并重組的最好時機。此次兼并重組將堅持市場引導與政府指導相結合、控制總量與優化存量相結合、淘汰落后與產業升級相結合、淘汰落后產能進度與相對穩定就業相結合、行業內重組與跨行業重組相結合、焦炭生產園區化與化產延伸配套相結合。凡符合標準的焦化、鋼鐵和煤炭企業都可作為兼并重組主體,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均可作為主體。今后
4年內山西將淘汰焦炭落后產能4000萬噸,總產能不再增加。獨立焦化企業數量減少75%,焦化企業戶均產能提高4 .2倍以上。到2013年兼并重組基本完成,全省將形成4個1000萬噸級的焦化園區,3個1000萬噸級和10個500萬噸級特大型企業。
業內人士分析,此次兼并重組完成后,山西獨立焦化企業數量從
160戶減少到40戶左右,獨立常規機焦企業戶均產能從70萬噸提高到300萬噸,全省前15位焦化企業產能占全省動態控制產能比例達到70%以上,焦炭產能調控能力將大幅增強,“焦化并舉”將實現焦化行業效益最大化。
以“全循環”實現經濟和生態雙效益
“只賣焦炭已經不賺錢,必須向焦炭的下游產品和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副產品發展”。山西一位焦炭行業人士認為。焦化產品每多深加工一次,都能帶來幾倍至十幾倍的經濟效益。現在一些企業只是實現了初級加工,粗苯、煤焦油回收后大部分直接賣給了省內外的加工廠,去年
1噸苯大概能賣8000塊錢左右,如果利用這1噸苯進行深加工,能制成1 .2噸尼龍6切片,每噸尼龍6能賣到2 .5萬元,相當于1噸苯經過加工賣到了3萬元錢。山西新石煤焦化有限公司董事長郭緒田說,如果把焦炭生產排放的焦爐煤氣加以利用,可以制甲醇,再利用甲醇制烯烴,產業鏈越拉越長,價值開發越來越大。山西煤焦油年產量約320萬噸,如果把煤焦油加以延伸利用,可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
根據山西省焦化行業兼并重組實施方案,山西將推進焦化行業在關小上大、促進上下游聯合的基礎上發展大型焦化園區,實現由分散向集約轉變,由“以焦為主”向“焦化并舉和以化為主”轉型,這也是大勢所趨。
山西提出以山焦、潞安等核心企業為基礎分別發展烯烴、合成油、聚甲醛等
8種類型化產品深加工生產基地,提出實施縣域示范模式、園區示范模式、企業示范模式等重組模式,總的原則是“多聯產、全循環、抓高端”,不僅要通過兼并重組實現焦化行業經濟效益好轉,而且要通過裝備水平的提升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實現良好的生態和環保效益。
目前山西部分焦化企業已完成兼并重組,其規模效應和化產效應已經初顯。山西陽光焦化集團在自有
300萬噸/年焦化產能的基礎上,整合了河津市當地3家焦化企業共約180萬噸的焦化產能。陽光焦化集團負責人介紹,整合后集團焦炭總產能達到500萬噸,并擁有了一定數量的化產品(包括焦油、粗苯和硫胺)等資源和加工優勢,為下一步轉型發展精細化工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還延伸了后續終端化產品加工鏈條,初步形成煤-焦-化循環產業鏈。
有專家認為,如果山西焦化行業完成兼并重組,實施“以化為主”,那么已經具有稀缺性和戰略性的焦煤資源將具有更大的潛在價值。此次山西實施焦化行業兼并重組主要有煤焦聯合、鋼焦聯合、焦化聯合、焦焦聯合等多種模式,但是否能夠配置到優質焦煤資源仍是兼并重組的關鍵,只有擁有焦煤資源才真正擁有話語權。如果焦化行業轉向“以化為主”產業,焦煤將迎來真正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