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舉措僅可暫時緩解鋼企壓力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寶鋼湛江和武鋼防城港項目的獲批并即將開工應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而生。5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啟動一批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已確定的鐵路、節能環保、農村和西部地區…
一季度全行業虧損20多億元,同時,主要用鋼行業增速繼續回落,國內市場需求增長緩慢,鋼鐵總量供大于求矛盾繼續加劇,按日均計算,今年前4個月粗鋼表觀消費量同比下降0.33%。持續增大的壓力,鋼企急需一場“及時雨”。
雷聲剛過雨即來。隨著穩增長重要性調整為宏觀政策首位,近一段時期,宏觀層面分別從消費、投資以及金融政策方面對實體經濟給予了“預調、微調”。除了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釋放資金入市以為,國家還從積極的財政政策角度出發,繼續支持節能家電等的財政補貼,以刺激需求;當然,投資領域得到強調是鋼鐵企業更加歡迎的。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強調了啟動“十二五”期間投資項目資源,尤其是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具體而言,水利、電力、環保、高鐵、軌道交通、電信、保障性住房、中西部等八大投資領域比較集中,并強調了“加快”進度,這些領域同時也是對鋼材需求拉動較大的領域。
這些舉措對未來短期內鋼材需求尤其是長材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刺激,從而緩解鋼企的壓力,但是這種緩解只是暫時的,鋼企的轉型升級的步伐不能有任何減緩或停止。
首先,這種需求的滿足只是一時性增長,是穩增長的首要要求所致。同時,由于整個行業產能過剩,必將刺激鋼鐵生產能力很快釋放,造成新的供需矛盾。除了總體過剩繼續存在之外,在近一段時期的低迷期,不少鋼企都安排了停產檢修、設備升級等項目,以緩解市場壓力,如果市場向好,這些能力很快將得以釋放。
其次,當前鋼鐵行業的一個突出矛盾是成本居高不下和市場需求不足,如果產能釋放,那么原然輔料等成本的增加仍將是不可避免,這是以往的經驗所屢次證明過了的,也就是增產未必增效。
最后,按照國家管理部門的預計,國內外環境更加錯綜復雜,世界經濟復蘇的曲折性、艱巨性進一步凸顯,這使得通過出口直接和間接帶動鋼材需求的前景不夠明朗,外部壓力短期內難以緩解。
顯然,我們可以有效抓住宏觀層面的政策利好緩解經營壓力,但是更應該充分利用壓力緩解的時機更進一步地加快轉型升級,淘汰落后過剩產能,加強管理和科技創新,苦練內功,深挖潛力,不斷增強發展的后勁和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