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俊:鋼企不是誰高端誰能活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日前,國內一批鋼企十二五規劃提出建立幾大精品基地、幾大優勢品種、提高高附加值產品比例,并且這些鋼企的精品戰略,主要集中在冷軋硅鋼、高等級汽車板、家電板等。 在4月23日的中國博興…
在4月23日的“中國博興金屬板材產業鏈高峰論壇”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原首席分析師李世俊對上述現象表示擔憂,“大家都在調政策、戰略”,“大伙都搞高附加值,明天的藍海全打成紅海”,很可能在管線鋼、油井管成為“紅海”后,下一個是硅鋼,再下一個是汽車板,藍海繼續變成紅海。“有好幾個鋼廠總工程師在一起開玩笑說,我們的任務就是把值錢的打成不值錢的”。
對于“高端”鋼材產品——油井管,從藍海到紅海的演變,他介紹說,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鋼鐵業進口最多的就是油井管。在1991年,我國進口石油管109.5146萬噸,占鋼材進口總量的32.93%;用匯8.829億美元,占鋼材進口用匯總額的37.52%,而當年國內產量僅15萬噸,自給率為12%。
從1991年至今,我國國內油井管產量增長明顯,進口量占消費量的比重不斷下降。李世俊列舉數據稱,在2007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長油礦四大石油公司消耗的230萬噸油井管中,進口量有24.6萬噸,占10%;2008年消耗的283萬噸油井管中,進口21.6萬噸,占比7.6%;2009年進口量12.94萬噸,占比4.5%;到了2010年,我國油井管進口量為8.26萬噸,僅占2.95%。
在對進口依賴度減少的同時,油井管卻因供大于求影響,變得不賺錢了,“目前有API油井管生產資質的企業有443家,能力1000萬噸,產量400萬噸,國內消費量才300萬噸”。
“管線鋼也一樣”,李世俊同時表示,X80管線鋼的研制成功,全面實現國產化,曾被業內賦予“標志著我國管道建設從追趕到領跑的歷史跨越”的高度評價。
“西氣東輸二線用的X80鋼比全球所有國家用的加一塊還多”,但是,目前X80鋼收益極低,最少的一家一噸只賺57.4元。據其介紹,能生產埋弧螺旋焊管用料的2000mm級熱軋寬帶鋼軋機在國內共有8套,分別在武鋼、鞍鋼、首鋼、太鋼、馬鋼、寶鋼、本鋼、邯鋼;而能生產埋弧直縫焊管用料的4200-5000mm寬厚板軋機在寶鋼、沙鋼、鞍鋼、首鋼共計4套。
李世俊直言,雖然上述油井管和X80管線鋼都是高端產品,但在鋼廠大量投產的情況下,已經從藍海變成了紅海。“下一個是硅鋼,再下一個是汽車板”,針對當前一批鋼企“十二五”規劃,向精品戰略發展的現象,他發出了如是感慨。
實際上,硅鋼產品已經顯現了“從藍海變成紅海”、“從值錢打成不值錢”的跡象。“我的鋼鐵網”首席分析師賈良群在上述會議上介紹說,因為鋼廠“以為硅鋼賺錢”,近年出現了大量投產進而導致了同質化競爭,50ww800牌號硅鋼從去年1月至今一路下滑,噸價從8000多元跌到了目前的5000多元。
據“我的鋼鐵網”統計,2011年我國硅鋼生產企業由39家上升為47家,產能突破了1250萬噸,達1253.5萬噸。
去年江浙等地區曾出現過民營鋼廠將鍍鋅產線轉型升級、改做硅鋼產線,以及新增硅鋼產線的熱潮。
黃石山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馬國和對此評價說,硅鋼市場投資氣氛的營造得益于近幾年家電下鄉等刺激政策的影響,隨著家電行業刺激政策的推出,“硅鋼不宜過多上,需求量畢竟少,尤其是高牌號取向硅鋼”。
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取向硅鋼的消費需求量約80萬噸,無取向硅鋼在450萬噸左右。
“‘十二五’一定不是誰高端誰能活,而是誰最適應市場誰能活”,李世俊如是評價鋼企當前發展精品戰略、優勢品種、提高高附加值產品比例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