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戶山東能源參與兼并 煤改內蒙模式再進一步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山東能源入圍兼并主體的同時,也成為了煤炭重組中內蒙模式的典型案例。日前,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政府下發通知,將山東能源作為全市煤炭企業兼并重組主體,山東能源也成為該市確定的兼并重組主體…
山東能源入圍兼并主體的同時,也成為了煤炭重組中“內蒙模式”的典型案例。
日前,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政府下發通知,將山東能源作為全市煤炭企業兼并重組主體,山東能源也成為該市確定的兼并重組主體中唯一的國有煤炭企業。專家稱,這表明以本區民企及外省煤企作為兼并主體的煤改“內蒙模式”得到進一步深化。
鄂爾多斯市政府在通知中指出,鑒于山東能源集團在鄂爾多斯已有生產和在建煤礦14個,整體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已達到《鄂爾多斯市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中關于兼并重組主體的要求及標準,因此同意將山東能源設立的內蒙古盛魯能化有限公司列為市級煤炭企業兼并重組主體。
內蒙古社科院經濟研究所一位專家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內蒙古此前下發的《內蒙古自治區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中曾提出,從2011年到2013年底,通過兼并重組,全自治區煤炭企業將從現有的353家減少到80至100家,形成1至2家億噸級、5至6家五千萬噸級、15至16家千萬噸級的大型煤炭企業。但在重組主體的確定上,則僅以生產規模為技術標準,而并未指定主體。
“也就是說,跨所有制的、跨區域的甚至跨行業的企業,只要達到要求的規模都可以來談,并成為重組主體,”上述專家說,“外來戶也可以成為老大。”
相比之下,之前的“山西模式”是由政府推動,確定了以本省國企為主的“5+2兼并模式”;而“河南模式”也是由省屬六大骨干煤炭企業作為兼并重組主體;“外來戶”基本揩不到什么油。
該專家同時表示,山東能源之所以脫穎而出,成為兼并主體,除了符合鄂爾多斯市的相關要求外,提前布局也是主要原因。
據介紹,山東能源是由新汶礦業集團、棗莊礦業集團、淄博礦業集團、肥城礦業集團、臨沂礦業集團以及龍口礦業集團六家企業重組而成的。而其中的淄博礦業集團和新汶礦業集團等早在山東能源成立之前就已在鄂爾多斯擁有煤礦。
山東能源成立后,位于該市的上述資源自然獲得整合,從而成為當地主要資源之一。“其實河北的開灤集團和山東的兗礦集團在鄂爾多斯都有資源,但是規模沒有整合后的山東能源大,因此沒有成為兼并主體。”該專家說。
目前,山東能源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錫林郭勒、阿拉善盟、呼倫貝爾、烏蘭察布等六個地區共有43個項目,其中包括22個煤炭項目以及21個煤炭轉化項目。因此,內蒙古已成為山東能源“十二五”期間最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卜昌森曾表示,山東能源將把內蒙古作為資源開發的重中之重,將投資、發展的重點確定在鄂爾多斯市,“十二五”期間在鄂爾多斯市投資450億元,其中煤礦項目投資190億元,配套及煤轉化項目投資260億元。
他還指出,集團將以發展煤炭、煤化工、電力三大產業為主,堅持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開采,向大型煤電化基地方向發展,加快培育具有強大承載力、拉動力、輻射力、競爭力的產業群和經濟增長極,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園區和精細化工園區。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邢雷也向本報指出,山東能源能成功成為兼并主體,主要在于“內蒙模式”提供的機遇。“山東能源在外省的資源主要分布在新疆和內蒙古,而新疆要求煤炭開發就地轉化率達到60%以上,因此那里的項目都未啟動,而內蒙古的項目都已經啟動了。”他說。
邢雷還指出,盡管山東能源成功入圍,但從鄂爾多斯乃至整個內蒙古來看,神華集團及內蒙古本地的伊利集團仍將占據前兩位,而山東能源目前還排不到第三的位置。同時,盡管內蒙古煤炭項目已經啟動,但當地也有50%就地轉化率的要求,因此山東能源仍面臨挑戰。
延伸閱讀
- 上一篇:2012年“電荒”是否還會來襲? 下一篇:我國核電審批年內有望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