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監會摸底火電企業 “合同電煤”成調查重點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多地火電企業出現“煤荒”,被迫關停機組,部分地區“電緊”提前來襲。剛經歷“十一五”節能減排沖刺階段的一些企業,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限電”考驗。今年一季度開始,…
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多地火電企業出現“煤荒”,被迫關停機組,部分地區“電緊”提前來襲。剛經歷“十一五”節能減排沖刺階段的一些企業,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限電”考驗。今年一季度開始,需求旺盛的局面導致部分地區煤、電供應趨緊,且隨著夏季用電高峰的逼近,今年的“限電”會否令部分地區陷入“電荒”的窘迫境地?
“虧損的日子已熬了差不多5年,現在仍然是虧損,但煤炭價格卻不斷上漲,有些企業早就虧沒了。”昨日(4月25日),四川某火電廠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道,如按照現在的成本測算,每度電應提高3~5分錢才能保本。
隨著煤價上漲導致電企“難過”,部分地區電荒提前來襲。不過,如此窘境已引起監管層注意,電監會正在進行全國火電企業摸底調查。
昨日,記者從多個省市了解到,上述調查已經進入催報階段,預計在“五一”放假前,各地10萬千瓦以上的火電機組將匯總至各大區電監局。
按照進度,5月至6月底完成數據整理后,7月底前,電監會將印發通知并啟動調研報告的編撰工作。
電監會全國摸底調查
如此窘境已引起監管層注意。國家發改委日前決定上調全國16個省上網電價,而同時,電監會也正在進行全國火電企業摸底調查。
江蘇省電監辦工作人員馮穎惠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家電監會已于3月25日啟動本次調研,調查范圍為全國(除西藏)擁有單機10萬千瓦及以上常規燃煤火電機組的發電企業(自備電廠除外),其在運、在建單機10萬千瓦以上(含10萬千瓦)燃煤火電機組均為本次調查的對象。
據記者了解,上述調研將分為火電企業年度財務情況、火電機組能效情況、在建火電機組情況、在運火電機組情況等4大項內容。
“本次調研由電監會牽頭,成立由電監會領導和各區域局負責人共同組成的領導小組,旨在全面摸清火電企業的運營狀況。”一位參與調研的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他還表示,這次并不是例行調研。
據東北電監局人士稱,“在東北轄區內的65家火電企業和188臺10萬千瓦以上(含10萬千瓦)燃煤火電機組均被列為調查對象,這是最近幾年比較罕見的。”
還值得注意的是,重點合同電煤折標量,即單位煤耗成為本次在運火電機組情況調查中的一項重點。
“這還是自去年來的頭一次。”上述東北電監局人士說,由于電煤價格低于市場價,因而很多煤炭企業供應給火電企業的電煤通常熱值較低,質量很差,這次調研更加強調煤炭質量,而不僅僅考察火電企業的電煤消耗量。
他還稱,本次調研重在掌握火電企業及火電機組的重要基礎數據,其中企業的經營狀況,尤其是盈虧情況應該是一個重點。
火電企業“日子難過”
虧損幾乎成了火電企業難逃的命運。“最近三五年,火電企業幾乎都在虧損”,談及火電廠的境況,四川某火電廠負責人頗為泄氣,在他看來,煤炭價格放開市場,而電價卻一直管控,“煤電未能聯動”造成火電企業大批虧損。
他所指的,正是被業界廣為詬病的“市場煤、計劃電”。早在前些年,不少火電企業便呼吁,生產成本大幅上漲,上網電價也應隨之上漲。然而,由于電價關系千家萬戶,上網電價的上調可能推漲終端銷售電價,最終影響到居民用電價格,因此,國家對提高上網電價較為慎重。
“產品價格被嚴格管控后,火電企業只能自己承擔虧損,一些廠因此資金鏈斷裂。”前述火電廠負責人說,目前電煤每噸市場價較年初已經上漲了近100元,企業日子很難過。據報道,盡管近期國際煤價高位震蕩,但國內煤價普遍仍在上漲,每噸漲幅在5~30元。
官方表態
國家能源局:今夏不準拉限居民用電
4月23日,全國經濟運行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在會上表示,“今夏電力供應趨勢不容樂觀,但絕不允許拉限居民用電。”
劉鐵男指出,今年一季度國民經濟形勢開局良好,但由于需求過旺,在生產供給增速高達兩位數的情況下,部分地區煤、電、油供應出現趨緊的狀況。
他表示,在此背景下,將確保重要領域、關鍵時段、重點地區煤電油氣供應。同時,在資源供給增長有限的情況下,通過控制不合理消費,穩定市場、穩定價格。
“對可能出現的電力供應缺口,各地應制定周密措施,做好有序用電方案。確保居民生活和重點領域用電,絕不允許拉限居民生活用電。”劉鐵男說,國家要從增加有效供給、壓縮不合理需求兩個方面著手,加強煤電油氣運調節,以達到穩市場、保民生、促轉變的目的。
趨勢分析
電價上調“煤電一體化”有望提速
近段時間國家上調了山西等地的上網電價,這或為產煤區煤電一體化的加速帶來希望。
中國電力科學院院長郭劍波4月25日在“第二屆中國電力發展和技術創新院士論壇”上透露,作為產煤大省的晉陜蒙寧新五省區燃煤火電裝機占全國燃煤火電裝機的比重將由2010年的24%提高到2015年的30%、2020年的39%、2030年的45%。
郭劍波說,未來10年,我國能源需求增長迅速,負荷總量將比2010年翻一番;2020年68.3%負荷將分布于京廣線以東的中東部地區;我國能源開發將進一步西移和北移。
他預計,2015年我國跨區電網輸送容量為2.5億千瓦,占全國總負荷的25.3%;2020年,我國跨區電網輸送容量為3.2億千瓦,占全國總負荷的25%。
據介紹,我國煤炭保有儲量的76%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地區,具備開發條件的大型煤電基地主要包括晉陜蒙寧新等五大產煤大省的15個基地,可開發電源規模超過6億千瓦,2020年外送規模2.7億千瓦。據此測算,五大產煤省跨區電網輸送容量占全國總負荷約1/5。
各地“電”情
廣東:多城市“錯峰用電”已成常態
打開廣東電網佛山供電局的網頁,在“錯峰預警”欄目里,您會看到“今天(4月25日)放開用電,請廣大市民節約用電”的標語。
但是,對于不少企業和居民來說,“放開用電”說得出未必做得到。網頁中部的顯著位置,掛著“停電計劃”通告。在4月25日這一天,停電計劃囊括了佛山下屬禪城、南海、順德、三水等轄區。
事實上,除了春節這一生產淡季外,今年佛山早已實行錯峰用電措施。而有部分企業也表示,錯峰用電在這兩年長期存在。
錯峰用電已常態化
2011年的錯峰用電似乎比往年來得早一些。剛剛過完農歷新年的2月中旬,佛山就開始出現用電吃緊狀況。不少企業還記得,這似乎離去年末的“拉閘限電”沒有多長時間。這也意味著,除春節等生產淡季外,企業基本都處于錯峰用電的狀態。
佛山匯德邦陶瓷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今年暫時沒受到什么影響,但錯峰用電這兩年一直都有,“有一段時間,我們由周日休息調整為周五休息,企業被要求盡量不要使用空調,而白天和晚上的電價也會有所不同。”
據佛山市供電部門的預計,佛山3月份及第二季度最大負荷缺口約為40萬~50萬千瓦,這一數據還可能進一步加大。為此,該市經貿局、供電局制定《錯峰用電安排表》和《緊急避峰客戶表》等方案,開始啟動錯峰用電。
記者查閱上述停電計劃通告發現,佛山最早開始實施錯峰用電的時間為今年2月15日,涉及佛山高明區的一小部分,隨后,覆蓋區域逐步擴大。
不過,同以往拉閘限電不同的是,這次錯峰停電的時間一般都不長,短則幾分鐘,長則數個小時,數天連續停電的情況并不多。對此,佛山市供電局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停電前都會以短信等方式通知到用戶,盡量減少給其帶來的不便。
不僅佛山,作為工業重地,東莞的電力供應同樣頗為吃緊。公開資料顯示,近期東莞全市負荷缺口維持在50萬~60萬千瓦。隨著氣溫的升高,東莞市的用電負荷將繼續擴大。而受南方電網500千伏鯤寶線工程的影響,大部分鎮街將在不同時段執行“開六停一”或“開五停二”方案。
深圳也存在類似情況,深圳市科鼎五金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鼎公司)工作人員王先生對記者表示,公司錯峰用電這兩年長期存在,一般是每周生產用電停電兩天。
部分企業生產受影響
“現在每周錯峰用電兩天,對公司的影響很大。”上述科鼎公司王先生表示。
科鼎公司位于深圳市龍崗區,作為一家電力需求較大的五金企業,科鼎公司稱受錯峰用電困擾由來已久。
王先生稱,錯峰用電對于公司的生產、出貨均產生了不良影響,致使生產進度趕不上,不能及時交貨,使公司遭受一定的經濟損失。此外,他還擔心,公司對客戶與市場的承諾會因為錯峰用電而難以完全兌現,長此以往,肯定會影響公司信譽,繼而造成市場資源的流失。
王先生說,目前公司只能自配發電機應對,但由于發電機對公司的生產耗電作用有限,只能作為應急之用,但除此之外,公司并無其他的應對方法。
位于東莞市塘廈鎮的東莞愉豐機械有限公司生產部羅經理向記者介紹,公司每個月的用電量約在15萬度左右。今年以來,公司一直在錯峰用電,常規做法是一周生產用電停電兩天,如有時電力充足,也會接到電力部門臨時放寬用電的通知。近段時間公司尚未遇到錯峰用電狀況很嚴重的情況。
羅經理說,錯峰用電對于公司的生產有一定的不良影響,但不是很大,公司可通過調配來規避。比如,在錯峰用電時,公司可將其作為休息日放假,而將正常的休息日調為工作日。此外,公司還配備了發電機以應急,只是由于油價上漲,使用發電機的成本比較高。
浙江:限電致部分企業產能大減、員工流失
昨日(4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浙江當地了解到,自從該省一些城市的限電措施實施之后,不少企業就陷入了生產困境中,甚至有企業因為限電不能全力開工。在利潤受影響的情況下,部分企業也不得不面對失去原有勞動力的局面。
限電致工廠勞動力流失
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一季度,浙江省經濟發展形勢繼續向好,全省用電需求激增。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達693.5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61%。
用電量大幅度增加,帶來的是浙江多地的各種限電通知。自2月開始,杭州臨安、溫州等地就分別發布了《臨安電網2011年春季公用線路輪休計劃表》、《關于印發2011年全市有序用電工作意見的通知》。而限電措施給不少企業帶來了生產經營上的影響。
杭州灣化纖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其曾在2010年夏季被當地政府列入高耗能企業而被要求限電,今年也不例外。
“從4月初便收到了限電通知。”昨日,公司行政部門一位董姓工作人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停電對我們的生產產生了較大影響,現在我們公司每天被限電大約2600千瓦,相比每天近8500千瓦的用電量,轉換成產能的話,公司每天就要少掉將近1/3的產量。”
實際上,最近一段時期,紡織品內需市場增長,從而帶動了對化纖產品的需求,這段時間以來,化纖紡織行業相對來說還算景氣。上述董姓工作人員坦言,按照目前的生產情況,公司尚能保持不虧本,但是后端的加工業務已經開始不賺錢了。
“公司已經開始由原來兩班倒改成三班倒,原因就是限電讓公司呈現機器少、工人多的情況,為了讓每個工人都能有事情做。”因為公司受到限電的影響,董姓工作人員透露,“但是這樣一來員工的工資就有所下降。以前做12個小時工,每月能拿3500元,但現在,只能做8個小時工,工資也就只有2300元,員工的離開也就在所難免了。”
浙江二季度用電仍存較大缺口
與浙江省激增的用電需求形成對比的,是供不應求的電力市場。公開數據顯示,一季度浙江電網沒有新投產機組。截至一季度末,浙江電網統調裝機容量為3707.5萬千瓦,同比僅增長3%。而大唐烏沙山電廠緊急停機、機組故障檢修、燃油燃氣不足等導致了省內電力供應持續緊張。一季度,省內統調電廠共完成發電量485.6億千瓦時。由于來水不豐,一季度該省水電發電量僅5.81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3.17%。
根據目前用電需求趨勢,浙江省電力公司預計二季度浙江省統調用電量可達695億千瓦時,最大負荷或達4200萬千瓦。同時,盡管二季度浙江省將新增裝機容量130萬千瓦,但綜合考慮機組檢修期、燃油燃氣供應不足等因素,二季度浙江省的電力供應仍存在較大缺口,最大缺口將達430萬千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