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再度試探月度定價 鋼廠后期成本再受壓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鐵礦石定價機制將從季度轉變為月度的傳言并沒有獲得官方證實,看來博弈仍在繼續。 日前有消息稱,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決定,從2011年開始對大部分的鐵礦石出口實行月度定價機制。這意味著去…
鐵礦石定價機制將從季度轉變為月度的傳言并沒有獲得官方證實,看來博弈仍在繼續。
日前有消息稱,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決定,從2011年開始對大部分的鐵礦石出口實行月度定價機制。這意味著去年4月前后剛剛轉變為季度定價的鐵礦石定價體系,將再次面臨更迭,礦石的定價周期更趨短期。
但據本報記者從三大礦山以及國內部分鋼廠了解的情況看,目前為止,礦山與中國鋼廠并沒有正式就新定價體系進行過接觸,一切仍止于傳聞。而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高瑞思則表示,必和必拓始終在爭取采用更為短期的定價模式,但也“并非認為季度定價不妥”。
根據必和必拓方面給本報的回復,該公司CEO高瑞思對“是否從今年一季度開始推行月度定價”的問題表示,必和必拓始終在爭取更短期的定價模式,但這“并非表示公司對季度定價感覺不妥”。他還表示,的確有部分客戶希望能夠按批次或者按月度來結算礦石價格,不過取消基準定價“并非主流意見”。
另外兩大礦山淡水河谷與力拓則未跟進月度定價計劃。淡水河谷方面對本報表示,公司依然支持季度定價。而力拓則未能就該問題進行置評。
記者分別從兩家國營及民營鋼廠處了解到,目前為止,礦山并未同鋼廠方面有任何關于改變礦石定價體系的溝通或協商,“一切尚止于傳言”。
每年年初,有關鐵礦石價格以及定價體系的傳言就會充斥于市場,引發多方關注。有業內人士指出,更多時候這是一種心理戰,礦山方面在試探中國鋼廠的承受能力。
不過,也已經有業界觀點提出,鐵礦石定價體系逐步趨向短期是發展趨勢。季度定價體系是按照三個月現貨均價來核算礦石價格,從2010年2季度開始試行。從價格變動情況看來,2、3季度上漲,四季度下跌。對鋼廠來說,與之前的年度基準價格相比,季度定價只提供了一個月的緩沖時間來根據新確定的礦價安排生產計劃。如果月度定價實行,實際上就基本等同于完全采用現貨價格,鋼廠的原材料成本波動就將更為劇烈。
與此同時,由于短期定價模式讓協議礦價和現貨礦價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原本橫亙于國營鋼廠和民營鋼廠之間的成本差距也越來越小。從成本看來,體制靈活、三項費用低的民營鋼廠已經在市場競爭中顯示出越來越多的優勢。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