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保障房融資平臺限一省一市一家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開工率一路從5月末的34%飆升至6月末的50%,誰在為全國保障房建設加速度沖刺提供彈藥?
開工率一路從5月末的34%飆升至6月末的50%,誰在為全國保障房建設加速度沖刺提供彈藥?
上半年908億元的保障性開發貸款新增量,無疑是最好的詮釋,幾乎占到上半年房地產開發貸新增量的半壁江山。不過,監管層擔心,此前已偃旗息鼓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會不會乘保障房建設大熱,而“借尸還魂”?
“一省一市一家”
8月8日,接近銀監會的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監管層支持設立省級、計劃單列市政府保障性住房融資平臺,負責統籌本省、計劃單列市的廉租房、公租房和棚戶區改造三類保障性住房的管理、融資和償債,原則上是“一省一市一家”,即每個省(計劃單列市)只有一個保障房融資平臺。
“所有銀行保障性信貸都只能在這一家平臺上做,且要進入當地政府預算,貸款也只是幫地方政府打時間差。”8月8日,某股份制行信貸審批部門負責人對本報表示,銀監會不同意在市縣級再設保障房融資平臺,“就是由省級政府來統籌,然后將中央下撥的資金,由省再分配到市、縣。”
只是在公租房上還留著一道口子。8月5日,央行與銀監會聯合下發的《關于認真做好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稱《通知》)顯示,地級市政府投資建設的公租房項目,各銀行可向經總行評估后認可、自身能夠確保償還公租房項目貸款的地級市政府融資平臺發放貸款。
但是,對于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棚戶區改造等其他保障房貸款,銀監會仍然持審慎態度。
“監管部門擔心,若保障房融資平臺貸款通道大規模打開,地方政府的其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借此曲線融資。”一位大行公司部人士指出,目前已有地方政府在籌劃將基建項目劃入保障房融資平臺,獲取融資便利。
貸款只“打時間差”
如何保障資金饑渴的地方融資平臺不會借保障房的幌子,行非保障房建設的融資之實?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透露,在銀監會的積極爭取之下,目前,省級政府已明確包括土地登記管理、建設質量保證、工程進度檢查、社會維穩以及資本金和信貸資金籌措等六大責任。
資本金方面,監管層堅持20%的項目資本金到位才予以發放貸款。據一家股份制銀行信貸管理部老總
介紹,“資本金到位落實不了的,要從財政機制上解決,不允許用任何銀行貸款填補。
貸款利率方面,公租房項目貸款利率須按人民銀行利率政策執行,下限為基準利率的0.9倍,貸款期限原則上不超過15年,這意味著此前建行設計出的35年超長期貸款,不大可能獲得審批。
“銀監會還要求不準收任何其他諸如承擔費、管理費等費用。”上述大行人士補充道,在還款方式上,與其他地方融資平臺的要求一致,“監管要求在項目建成后,而非入住之后,一年兩次還本,利隨本清。
在商業銀行眼里,地方政府的還款保證尤為關鍵。上述監管層人士透露,“無論是財政擔保,還是用新增稅收或其他方式墊還,均需地方政府負全責。”
監管部門要求,銀行貸款只能用于幫助地方政府打時間差,要將貸款償還資金按國務院要求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推動建立保障性住房償債基金,并納入專戶統一管理,實行封閉式管理。
如此一來,還款來源保障性最差的公共租賃房,地方政府必須明確償還責任。
上述兩部委《通知》也明確表示,對于融資平臺公租房貸款償付能力不足的,應由本級政府統籌安排還款,且在同一個城市只能有一家融資平臺公司承貸公租房貸款。
交叉違約機制護航
除了《通知》所述各項條件,監管部門還要求,公租房貸款必須納入地方財政預算,銀行必須關注公租房建筑質量,并設計“交叉違約”機制。
所謂“交叉違約”,舉例而言,假定一個保障房融資平臺在工、農、中、建、交五家銀行都貸了款,一旦對工行的貸款違約,即視同對所有的銀行都違約了,各家銀行可立即啟動貸款保全機制。
“這主要是為了坐實地方政府的兜底責任,因為公租房貸款本質上是要靠地方財政償還。”前述股份制行信貸審批部門負責人表示,在“交叉違約”機制下,地方政府不太敢“賴賬”,因為一旦所有的銀行都認定其違約,必然縮減對當地的信貸支持,“地方政府馬上就受不了。”
不景氣的土地市場,正讓地方政府保障房資金備受困擾。今年上半年,全國130個城市土地出讓收入總額為7524億元,同比下跌5.5%。
同時,銀監會還動用了授信集中度這一工具。鑒于發改委已同意保障性住房項目可發企業債融資,監管層督促接受貸款申請的銀行,在測算信貸額度和風險程度時,進行全口徑債務集中度評測,準確把握還債現金流覆蓋情況;在購買和交易前述債券時,應比照保障性住房建設貸款管理,防止風險傳遞。
此外,銀監會還鼓勵商業銀行以銀團貸款形式發放貸款,對于資本金足額到位、管理精細的,優先支持。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上半年908億元的保障性開發貸款新增量,無疑是最好的詮釋,幾乎占到上半年房地產開發貸新增量的半壁江山。不過,監管層擔心,此前已偃旗息鼓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會不會乘保障房建設大熱,而“借尸還魂”?
“一省一市一家”
8月8日,接近銀監會的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監管層支持設立省級、計劃單列市政府保障性住房融資平臺,負責統籌本省、計劃單列市的廉租房、公租房和棚戶區改造三類保障性住房的管理、融資和償債,原則上是“一省一市一家”,即每個省(計劃單列市)只有一個保障房融資平臺。
“所有銀行保障性信貸都只能在這一家平臺上做,且要進入當地政府預算,貸款也只是幫地方政府打時間差。”8月8日,某股份制行信貸審批部門負責人對本報表示,銀監會不同意在市縣級再設保障房融資平臺,“就是由省級政府來統籌,然后將中央下撥的資金,由省再分配到市、縣。”
只是在公租房上還留著一道口子。8月5日,央行與銀監會聯合下發的《關于認真做好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稱《通知》)顯示,地級市政府投資建設的公租房項目,各銀行可向經總行評估后認可、自身能夠確保償還公租房項目貸款的地級市政府融資平臺發放貸款。
但是,對于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棚戶區改造等其他保障房貸款,銀監會仍然持審慎態度。
“監管部門擔心,若保障房融資平臺貸款通道大規模打開,地方政府的其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借此曲線融資。”一位大行公司部人士指出,目前已有地方政府在籌劃將基建項目劃入保障房融資平臺,獲取融資便利。
貸款只“打時間差”
如何保障資金饑渴的地方融資平臺不會借保障房的幌子,行非保障房建設的融資之實?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透露,在銀監會的積極爭取之下,目前,省級政府已明確包括土地登記管理、建設質量保證、工程進度檢查、社會維穩以及資本金和信貸資金籌措等六大責任。
資本金方面,監管層堅持20%的項目資本金到位才予以發放貸款。據一家股份制銀行信貸管理部老總
介紹,“資本金到位落實不了的,要從財政機制上解決,不允許用任何銀行貸款填補。
貸款利率方面,公租房項目貸款利率須按人民銀行利率政策執行,下限為基準利率的0.9倍,貸款期限原則上不超過15年,這意味著此前建行設計出的35年超長期貸款,不大可能獲得審批。
“銀監會還要求不準收任何其他諸如承擔費、管理費等費用。”上述大行人士補充道,在還款方式上,與其他地方融資平臺的要求一致,“監管要求在項目建成后,而非入住之后,一年兩次還本,利隨本清。
在商業銀行眼里,地方政府的還款保證尤為關鍵。上述監管層人士透露,“無論是財政擔保,還是用新增稅收或其他方式墊還,均需地方政府負全責。”
監管部門要求,銀行貸款只能用于幫助地方政府打時間差,要將貸款償還資金按國務院要求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推動建立保障性住房償債基金,并納入專戶統一管理,實行封閉式管理。
如此一來,還款來源保障性最差的公共租賃房,地方政府必須明確償還責任。
上述兩部委《通知》也明確表示,對于融資平臺公租房貸款償付能力不足的,應由本級政府統籌安排還款,且在同一個城市只能有一家融資平臺公司承貸公租房貸款。
交叉違約機制護航
除了《通知》所述各項條件,監管部門還要求,公租房貸款必須納入地方財政預算,銀行必須關注公租房建筑質量,并設計“交叉違約”機制。
所謂“交叉違約”,舉例而言,假定一個保障房融資平臺在工、農、中、建、交五家銀行都貸了款,一旦對工行的貸款違約,即視同對所有的銀行都違約了,各家銀行可立即啟動貸款保全機制。
“這主要是為了坐實地方政府的兜底責任,因為公租房貸款本質上是要靠地方財政償還。”前述股份制行信貸審批部門負責人表示,在“交叉違約”機制下,地方政府不太敢“賴賬”,因為一旦所有的銀行都認定其違約,必然縮減對當地的信貸支持,“地方政府馬上就受不了。”
不景氣的土地市場,正讓地方政府保障房資金備受困擾。今年上半年,全國130個城市土地出讓收入總額為7524億元,同比下跌5.5%。
同時,銀監會還動用了授信集中度這一工具。鑒于發改委已同意保障性住房項目可發企業債融資,監管層督促接受貸款申請的銀行,在測算信貸額度和風險程度時,進行全口徑債務集中度評測,準確把握還債現金流覆蓋情況;在購買和交易前述債券時,應比照保障性住房建設貸款管理,防止風險傳遞。
此外,銀監會還鼓勵商業銀行以銀團貸款形式發放貸款,對于資本金足額到位、管理精細的,優先支持。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統計局官員:經濟增速快速回落風險較小 下一篇:8月9日財經媒體要聞早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