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大的機會在哪里?首席經濟學家研判
來源:鳳凰網財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經濟增長將V型反彈 王慶認為,疫情之后,影響中國經濟和中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特征是中國經濟增長將會出現V型反彈。他預測,中國經濟在2021年全年有望實現8%到9%的增長,尤其在2021年上半年…
經濟增長將V型反彈
王慶認為,疫情之后,影響中國經濟和中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特征是中國經濟增長將會出現V型反彈。他預測,中國經濟在2021年全年有望實現8%到9%的增長,尤其在2021年上半年可能出現兩位數的增長。
張岸元同樣認為,明天中國經濟將會出現過去十幾年都不曾有過的高增長的局面。但他指出,這背后的原因在于基數。“國內的經濟研究,包括市場分析,更多看的是同比的增速情況。今年一季度,國內經濟增速是負6.8%,二季度是正3.2%。我們預測,經過這輪疫情的沖擊,兩年左右時間,國內經濟增長將回到原有的增速軌道。”
“不管是對于做決策的人,還是對于市場,人人都知道這個增長是基數帶來的數字幻覺,但這個幻覺是真實存在的。”張岸元說,“我們如何理解它?這就非常耐人尋味了。我個人目前難以給出定論。”
因為這個基數的原因,張岸元表示,可能會帶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意外收緊的風險。
王慶則認為,明年的經濟形勢要明顯地比今年好。同時政策和流動性環境并不會出現劇烈收緊。所以市場環境對風險資產、對股票市場仍將是一個相對有利的環境。
股市結構性分化明顯
對于2019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的主要特征,王慶認為,股票市場上,不同板塊、不同風格的上市公司的估值,出現了明顯的分化。如果把中國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從高到低排的話,“創業板的估值明顯的處在結構性高估的一端,H股相對A股的估值處在另外一個極端。”
具體來看,股票市場的風格特征通常有兩組概念:第一組是價值類股票對應成長類股票,第二組是周期類股票對應防御類股票。今年股票市場的特點是,被低估的價值股的表現明顯落后成長股的表現,周期類股票明顯的跑輸防御類股票。成長股指科技、消費股等等。價值股指相對比較低估的偏傳統行業的藍籌股。周期類是跟經濟景氣相關性比較高的標的,比如建筑、建材、金融、房地產等等。防御類是跟經濟景氣關系不直接的類型,比如必選消費、醫藥等等。
如何進一步預測股票市場未來可能的表現?王慶指出,影響股票市場最根本的因素是兩個基本周期性變量,一個是經濟周期,另一個是流動性周期。這兩個周期的不同組合構成股市運行的基本背景。如果將股票按價值型對應成長型、周期型對應防御型來分類,在不同背景下,股票的表現也不同。經濟走弱、流動性擴張的環境下,成長加防御類型的股票表現好。
王慶表示,今年8月份以來,股票市場開始出現明顯的震蕩調整和風格輪動。這背后的深層原因是,我們逐漸從經濟收縮區間進入到擴張區間,而流動性整體仍然是處在一個擴張區間。這個組合特征有利于成長加周期類的股票。
王慶認為,到明年二季度,如果經濟表現超預期強勁的話,不排除流動性出現早于預期的收緊。那時,有利于價值加周期類的股票。那么,由于市場環境狀況與今年多數時間完全不一樣的組合特征,將可能引發比較劇烈的股票市場的風格輪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宏觀環境發生變化,有可能造成抱團取暖的松動,甚至不排除有踩踏的風險。“所以這是我們站在這個時點,做未來布局需要警示的潛在的結構性風險。”
價值投資還有機會
關于股票市場結構性分化的特點,管清友與王慶的上述觀點一致。此外,管清友認為,股票市場至少在2021年上半年還會維持業績拉動的特點。“對于投資者而言,需要去尋找那些有堅實的業績支撐的,同時估值被低估的板塊。”
具體板塊方面,楊愛斌認為,“自上而下看,2021年制造業和消費的復蘇動力較強,不過持續性依賴于全球經濟復蘇。自下而上看,根據Wind一致預期,2021年業績增速最高的行業是休閑服務、交通運輸、傳媒、化工和商業貿易行業”。
此外,楊愛斌還表示,基于十四五規劃,可以關注糧食、能源、戰略資源和國防安全等領域。內循環和雙循環注重國內市場和消費領域,細分行業方面建議關注能源、國防和信息技術板塊,包括新能源汽車、光伏,軍工行業、云計算和信息化。
陳志武也表示,未來一兩年還有價值投資的機會。同時,陳志武還強調,在政策干預非常強、非常多的時期,跟著大勢走就行,即追求指數投資、追求β,而不一定要做很多個股的選擇。因為政策干預越多,選擇個股的研究帶來的價值可能比政策干預少時少很多。
陳志武舉例,到上個月底,今年全球對沖基金行業的總體表現是累計平均漲2%,而美國的SP500指數上漲12%、納斯達克指數上漲35%。可以看到,股市的大盤指數,特別是科技行業的大盤指數,比對沖基金行業的平均表現的要好很多,“這進一步說明在政策干預非常強的時候,積極主動的投資安排是得不償失的。”
王慶認為,疫情之后,影響中國經濟和中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特征是中國經濟增長將會出現V型反彈。他預測,中國經濟在2021年全年有望實現8%到9%的增長,尤其在2021年上半年可能出現兩位數的增長。
張岸元同樣認為,明天中國經濟將會出現過去十幾年都不曾有過的高增長的局面。但他指出,這背后的原因在于基數。“國內的經濟研究,包括市場分析,更多看的是同比的增速情況。今年一季度,國內經濟增速是負6.8%,二季度是正3.2%。我們預測,經過這輪疫情的沖擊,兩年左右時間,國內經濟增長將回到原有的增速軌道。”
“不管是對于做決策的人,還是對于市場,人人都知道這個增長是基數帶來的數字幻覺,但這個幻覺是真實存在的。”張岸元說,“我們如何理解它?這就非常耐人尋味了。我個人目前難以給出定論。”
因為這個基數的原因,張岸元表示,可能會帶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意外收緊的風險。
王慶則認為,明年的經濟形勢要明顯地比今年好。同時政策和流動性環境并不會出現劇烈收緊。所以市場環境對風險資產、對股票市場仍將是一個相對有利的環境。
股市結構性分化明顯
對于2019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的主要特征,王慶認為,股票市場上,不同板塊、不同風格的上市公司的估值,出現了明顯的分化。如果把中國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從高到低排的話,“創業板的估值明顯的處在結構性高估的一端,H股相對A股的估值處在另外一個極端。”
具體來看,股票市場的風格特征通常有兩組概念:第一組是價值類股票對應成長類股票,第二組是周期類股票對應防御類股票。今年股票市場的特點是,被低估的價值股的表現明顯落后成長股的表現,周期類股票明顯的跑輸防御類股票。成長股指科技、消費股等等。價值股指相對比較低估的偏傳統行業的藍籌股。周期類是跟經濟景氣相關性比較高的標的,比如建筑、建材、金融、房地產等等。防御類是跟經濟景氣關系不直接的類型,比如必選消費、醫藥等等。
如何進一步預測股票市場未來可能的表現?王慶指出,影響股票市場最根本的因素是兩個基本周期性變量,一個是經濟周期,另一個是流動性周期。這兩個周期的不同組合構成股市運行的基本背景。如果將股票按價值型對應成長型、周期型對應防御型來分類,在不同背景下,股票的表現也不同。經濟走弱、流動性擴張的環境下,成長加防御類型的股票表現好。
王慶表示,今年8月份以來,股票市場開始出現明顯的震蕩調整和風格輪動。這背后的深層原因是,我們逐漸從經濟收縮區間進入到擴張區間,而流動性整體仍然是處在一個擴張區間。這個組合特征有利于成長加周期類的股票。
王慶認為,到明年二季度,如果經濟表現超預期強勁的話,不排除流動性出現早于預期的收緊。那時,有利于價值加周期類的股票。那么,由于市場環境狀況與今年多數時間完全不一樣的組合特征,將可能引發比較劇烈的股票市場的風格輪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宏觀環境發生變化,有可能造成抱團取暖的松動,甚至不排除有踩踏的風險。“所以這是我們站在這個時點,做未來布局需要警示的潛在的結構性風險。”
價值投資還有機會
關于股票市場結構性分化的特點,管清友與王慶的上述觀點一致。此外,管清友認為,股票市場至少在2021年上半年還會維持業績拉動的特點。“對于投資者而言,需要去尋找那些有堅實的業績支撐的,同時估值被低估的板塊。”
具體板塊方面,楊愛斌認為,“自上而下看,2021年制造業和消費的復蘇動力較強,不過持續性依賴于全球經濟復蘇。自下而上看,根據Wind一致預期,2021年業績增速最高的行業是休閑服務、交通運輸、傳媒、化工和商業貿易行業”。
此外,楊愛斌還表示,基于十四五規劃,可以關注糧食、能源、戰略資源和國防安全等領域。內循環和雙循環注重國內市場和消費領域,細分行業方面建議關注能源、國防和信息技術板塊,包括新能源汽車、光伏,軍工行業、云計算和信息化。
陳志武也表示,未來一兩年還有價值投資的機會。同時,陳志武還強調,在政策干預非常強、非常多的時期,跟著大勢走就行,即追求指數投資、追求β,而不一定要做很多個股的選擇。因為政策干預越多,選擇個股的研究帶來的價值可能比政策干預少時少很多。
陳志武舉例,到上個月底,今年全球對沖基金行業的總體表現是累計平均漲2%,而美國的SP500指數上漲12%、納斯達克指數上漲35%。可以看到,股市的大盤指數,特別是科技行業的大盤指數,比對沖基金行業的平均表現的要好很多,“這進一步說明在政策干預非常強的時候,積極主動的投資安排是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