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布年度治霾計劃 削煤260萬噸淘汰舊車20萬輛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北京市2月14日公布了2014年治理大氣污染的84項工作措施。 這些舉措包括:力爭四大燃氣熱電中心投入使用,全年削減燃煤260萬噸;機動車總量控制在560萬輛;全年配置小客車指標從2013年的…
北京市2月14日公布了2014年治理大氣污染的84項工作措施。
這些舉措包括:力爭四大燃氣熱電中心投入使用,全年削減燃煤260萬噸;機動車總量控制在560萬輛;全年配置小客車指標從2013年的24萬輛降低為15萬輛,機動車保有量控制在560萬輛左右;淘汰20萬輛老舊機動車;300家高污染企業退出北京等。
上述措施從屬于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按此計劃,2017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要降至60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需達到33%以上。這也比北京市早前與環保部簽訂的5年PM2.5年均濃度下降25%的目標,大為上調。
這顯示了北京市政府向灰霾災害宣戰的決心。在上月舉行的北京市“兩會”上,北京市市長王安順曾表示,自己已在2013年9月代表北京與中央簽訂治理大氣污染責任狀,“中央領導說,2017年實現不了空氣治理就"提頭來見"。
北京市政府面臨的壓力并不僅來自北京。如果北京周邊地區完不成治理指標,則北京無法通過獨自的努力使空氣質量達標。
“北京的PM2.5有20%-30%來源于河北,河北細顆粒物濃度指標遠遠高于北京,將直接影響到北京的大氣治理指標完成! 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彭應登介紹說。
PM2.5,是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顆粒物。世界衛生組織認為PM2.5年均限值小于每立方米25微克,即為安全。按此指標看,北京目前細顆粒物指標超出了1倍以上,河北則超出4倍以上。
為應對跨區域的挑戰,北京市副市長張工在2月14日的首都生態文明和城鄉環境建設動員大會上表示,今年將在中央有關部門協調支持下,會同周邊省區市建立空氣重污染應急響應聯動機制,開展區域聯防聯控,打贏大氣污染治理這場硬仗。
車用柴油升級效果不如意
2月14日公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重點任務2014年工作措施中,包括多項旨在淘汰老舊機動車和提高汽車排放標準的舉措,如研究起草北京市第六階段輕型汽車排放標準,完成初稿編制;研究制定第六階段車用燃油地方標準,完成初稿編制。完善本市車輛和外埠車輛限行政策,嚴格黃標車和外埠進京車輛監管。
“這些措施都非常好。但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機動車淘汰難以一步完成,由于汽車總量仍在增加,所以污染總量減少其實很難!北热2萬公交車仍用國四柴油,這部分車一下子換到國五柴油,成本太大,畢竟汽車有使用年限。" 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主任湯大鋼評價說。
目前北京的治理大氣措施領跑全國。
除了前些年將首鋼搬遷外,近年北京率先在全國使用更潔凈的國四、國五汽柴油。國五柴油的硫含量,比由國三的每升不大于350ppm要降低97%。由于硫直接可以形成顆粒物,這會使得PM2.5濃度降低。
但是采取這大力度措施后的效果似乎并不明顯。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89.5微克/立方米,與2012年相差無幾。
對此,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移動污染源控制研究基地專家岳欣認為,這是因為國五柴油汽油中還有芳烴和烯烴濃度與國三、國四相比下降不大。而芳烴和烯烴也會間接導致細顆粒物產生。
另一個原因是,雖然北京本地供應的是國五柴油,但是大量的外地進京車輛仍使用的是國三柴油!昂茈y禁止外地使用國四汽油、國三柴油車進京,北京很多污染也與外地進京車有關。” 岳欣說。
憂慮河北拖后腿
事實上,北京市政府面臨的挑戰的確是跨區域的。多位受訪專家認為,北京外圍的河北等地的大氣治理放慢,北京想完成大氣治理任務,非常難。
比如,河北省和北京市制訂的2014年PM2.5年度濃度目標下降值,前者是4%,后者是5%,步調并不一致。
此外,盡管河北、北京與環保部簽約的目標都是從2013年到2017年PM2.5濃度5年下降25%,但是北京還確定2017年要實現年均濃度每立方米
60微克的指標,相比2013年該濃度為89.5微克/立方米,這意味著北京5年內實際PM2.5濃度將下降33%以上。
而河北2013年PM2.5年均濃度是157微克/立方米,按照與環保部簽訂的5年濃度下降25%測算,2017年河北PM2.5年均濃度只能達到118微克/立方米。這比北京目前的濃度還高。
“這會影響北京2017年PM2.5年均濃度達到60微克/立方米目標的實現!迸響钦f。
當然,河北省政府的決心也很大。根據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河北為了實現2017年的大氣治理目標,已經確定要壓減6000萬噸鋼鐵、6000萬噸水泥、4000萬噸煤、3000萬標準重量箱平板玻璃。其中今年要壓減1500萬噸粗鋼、1000萬噸水泥、1500萬噸煤、1800萬標準重量箱平板玻璃的任務已層層分解到市縣,落實到企業。
不過,有環保行業協會人士稱,河北的治霾行動也面臨巨大困難。河北目前鋼鐵行業貸款就有上千億,消減產能將遇到極大的資金困難,連利息支付都成問題。有專家認為,河北要實現大氣治理目標完成,可能需要投資2萬億元。
中央層面的援助顯然是必要的。國務院2月12日召開常務會部署進一步加強大氣污染治理,要求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今年安排100億元,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實行“以獎代補”等。
不過,多位受訪專家認為,這100億元僅僅只是獎勵的性質,遠遠不夠治理大氣所需的巨額投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認為,可以以降低PM2.5濃度為杠桿撬動產業升級,以市場機制吸引民間力量參與大氣治理投資。
他認為,國家需要頒布一個強制性的排放標準,所有企業把污染物的回收設備都安裝上,一天24小時開起來,這樣就形成了環保產業的龐大市場,利用這個市場機制,拉動環保產業的發展,使民間環保投入形成新的投資熱點和經濟增長點。
岳欣則表示,最核心的問題是要強制執行。像河北、北京都有小鍋爐,北京城區仍有燃煤的居民,因為法律并無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