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貿商信貸融資環境研究分析:全行業處于失血狀態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正值“錢荒”危情持續,杭州鋼貿商“找錢”路上取得進展。“雖然苦苦堅守多年,可我們還是等來了希望。”近日,杭州灣鋼貿城的一位入駐商戶告訴本報記者,上月底,來自北部灣的廣西鐵投冠信…
正值“錢荒”危情持續,杭州鋼貿商“找錢”路上取得進展。“雖然苦苦堅守多年,可我們還是等來了希望。”近日,杭州灣鋼貿城的一位入駐商戶告訴本報記者,上月底,來自北部灣的廣西鐵投冠信貿易有限公司決定分階段拿出20億元幫助這里的400家入駐商戶,解決他們長期以來的融資難問題。
這是商戶堅守的結果,他們感謝鋼貿城領導的積極“找錢”行動。上述商戶代表激動地說:“現在我們不用擔心沒錢去鋼廠拿貨,也不用天天挨家挨戶跑銀行、找關系了,不論這次能否使我們度過行業‘寒冬’,起碼短時間內日子會好過一些。”
杭州鋼貿商久旱逢甘霖
廣西鐵投冠信貿易有限公司是由總資產達500億元的廣西第三大國有企業——廣西鐵路投資集團出資成立,主要從事大宗商品貿易、房地產投資開發、倉儲物流和多元投資。
有資料顯示,2012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高達70億元,是集團公司內效益較好的全資子公司。
然后,鋼鐵業低迷依舊,他們為何如此大手筆投資呢?在廣西鐵投冠信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俊斐看來,只有倒閉的企業,沒有倒閉的行業。當前是鋼鐵貿易行業發展的低谷時期,正是切入這個行業發展的好時機。
對此,浙江杭州灣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詩團說:“我們將借助這20億元的資金優勢分階段向上游鋼廠采購鋼材,然后通過鋼貿城的400余家貿易商向終端銷售,搶占以嘉興港區為中心,外圍規模達1小時經濟圈的鋼材市場。”
其實,這20億元完全投入使用后,每年可為企業帶來80億元的資金流量。杭州灣控股集團行政部總經理林隆麟對記者分析,在鋼材市場內,這20億元資金就像一灣“活水”,一般每三個月就可以周轉一次。
未來這將極大的緩解當前鋼鐵貿易企業的資金壓力。
行業信貸危機持續發酵
可上述案例只是個案。地處長三角的其他地區的鋼貿企業就沒有那么幸運了。
長三角地區聚集著全國數量占比最大的鋼貿群體,也是本輪鋼鐵貿易信貸泡沫爆發的前沿陣地。
迄今,江蘇、上海等地鋼貿信貸危情還在加重。
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建中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雖然吸引外資緩解危機,對解決區域性鋼貿資金短缺來說,具有參考價值,但要推廣全國,還需加以思量。“現在貸款月息1分,對于單純做鋼貿的企業都已經很難承受。”
前段時間的金融市場“錢荒”,已經把許多鋼貿商逼入絕境,長三角地區頻現鋼貿企業資金鏈斷裂現象。如今,更多的鋼貿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集中開庭,又進一步迫使鋼貿信貸危機繼續發酵。
據記者調查統計,今年后半年以來,江蘇常州、蘇州、無錫及上海等地頻繁出現鋼貿金融糾紛案件的開庭公告。僅接下來的一個月內,上海將開庭的鋼鐵貿易金融糾紛案高達302起,其中涉及民生銀行的鋼貿案共有29起,平均每天就有一起訴訟。
鋼貿企業反思信貸泡沫
不僅如此,這段時間關于鋼材貿易金融風險的負面新聞此彼起伏。
8月5日,交行蘇州分行滄浪支行前員工爆料:該行領導指使員工偽造合同幫助鋼貿企業貸款,仍在進一步加劇風險。前一周,上海市場還曝出某倉庫用水泥卷冒充冷軋板卷,抵押給銀行融資貸款多年。
這是多么的觸目驚心。“此方面事情曝出后,上海許多銀行對于鋼貿企業的貸款審核要求可能會更加嚴格,同時也會提高季度末還款前的市場警惕度。”西本新干線首席分析師劉秋平為此告訴本報記者,這個行業本來的融資模式就存在不完善,這是長期積攢后的集中爆發。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錢荒”二字對于我國鋼鐵貿易企業來說已然不是新鮮詞匯。
其實,早在兩年前,這個行業便深處寒冬,曾一度徘徊在資金緊缺,甚至部分企業資金鏈時有斷裂的邊緣。尤其銀行收緊信貸后,這一問題暴露的更為明顯起來。
我們眾所周知,我國鋼鐵貿易生意有1∶3的規則,即做一單生意至少要有2~3倍的資金量用來周轉,是一個離不開貸款的行業,銀行信貸一旦收緊就立刻帶來影響。在王建中看來,“鋼材屬于金融屬性較強的大宗商品,銀行質押貸款率很高,正是這一特點,也給行業信貸泡沫的集中爆發埋下了隱患。”
據悉,2009年之后,鋼貿企業的過度擴張加劇了其資金鏈斷裂風險,而商業銀行不科學的考核制度更是加速了信貸泡沫的破滅。
現在整個行業處在失血狀態。王建中說,許多熬不住的企業已經關門或轉行,還有一部分靠著“拆堵墻補西墻”、“勒緊褲腰帶”緊縮中掙扎度日。雖說這兩年銀行對鋼貿企業貸款并沒有全部停止,已然堅持有保有壓政策,但普通鋼貿企業幾乎是貸不到款的,就是個別找關系能貸到款的也根本吃不消銀行的高額利率。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鋼市行業聚焦:復蘇憧憬壓倒產能過剩 下一篇:從煤企困境看鋼鐵行業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