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鋼貿業的“生存之路”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一直以來,鋼貿行業的經營模式是,冬天向銀行貸款大批壓貨,等到來年春夏漲價銷售,依靠這種“吃差價”的經營模式,各鋼貿企業過得非常滋潤,銀行也追著他們貸款。而最近兩年來隨著鋼價持…
一直以來,鋼貿行業的經營模式是,冬天向銀行貸款大批壓貨,等到來年春夏漲價銷售,依靠這種“吃差價”的經營模式,各鋼貿企業過得非常滋潤,銀行也追著他們貸款。而最近兩年來隨著鋼價持續下跌,這種“吃差價”的盈利模式逐漸走向終結。那么鋼貿業的怎么突圍呢?
多元化轉型
在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競爭加劇、主營業務盈利困難、資金壓力大、政策支持少的現實背景下,又受到網上現貨銷售和集中加工配送模式的沖擊,鋼貿企業重新洗牌不可避免。一些鋼貿企業為了生存下去,正在探索轉型升級或多元化投資。
天津地區一位主營建筑鋼材的鋼貿商告訴記者,現在做終端的鋼貿商是最穩當的,拿到工地合同再去市場采購,沒有存貨;一些小型純販貨的鋼貿商也是賺錢的,沒有存貨,財務成本低廉,風險也小;還有就是做期貨套保的鋼貿商,能夠鎖定價格風險,但也有一些投機的鋼貿商栽在期貨上。
鋼貿商普遍認為,要在鋼市“嚴冬”中生存,鋼貿企業須走轉型升級這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在產業鏈上找準定位,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差異化經營,培育核心競爭力。
差異化經營
在鋼市進入“買方市場”、鋼貿經營進入微利時代的今天,差異化經營已成為鋼貿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一條有效路徑。不打價格戰,注重差異化,使自己經營的產品產生競爭優勢,獲得創新的超額價值。
面對銷路不暢、經營艱難的局面,梁太庚沒有退卻,鋼貿商應該不斷進行市場調研,從源頭上想辦法,找出路。注重帶E抗震鋼筋和工業用優質線材的營銷,不搞低層次、低水平的同質化競爭。
在經營建筑用線材的鋼貿企業太多,這種低檔次的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拼得很厲害,而經營工業用線材的卻寥寥無幾。盡管這種線材經營難度比普通線材大一些,對鋼材的質量要求也更高,并要求鋼貿商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但只要用心經營,同樣能夠贏得客戶、贏得市場。現在寶夏公司已經擁有一批固定的終端用戶,大都是金屬制品和緊固件制造廠家。
上海五波鋼結構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波公司)董事長任慶平也深切感受到,鋼貿企業如果繼續進行同質化競爭,將越來越難以生存,必須另辟蹊徑,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該公司是目前國內少數設有超大、超厚、超重熱軋H型鋼庫存的鋼貿企業,以滿足鋼結構用戶的特殊規格需求。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在鋼材市場供需矛盾嚴重的情況下,鋼貿企業要明確發展戰略,強調獨有和領先。領先指鋼貿企業的產品和經營策略在同質化競爭中地位靠前;獨有指差異化,即鋼貿企業的產品或營銷策略要與眾不同。同時,鋼貿企業轉型一定要結合自身實際。
因此,鋼材經營者要努力培育自己的超前經營理念,高瞻遠矚地看清時代的發展趨勢,把握市場的脈搏,構筑差異化競爭優勢,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主動,搶占先機,最終擁有屬于自己的天地。
抱團拿話語權
日前,因不滿鞍鋼鋼鐵集團最近數月的追補政策,樂從鋼鐵貿易協會聯合100多家鞍鋼經銷商老板發出公開信,斥對方嚴重脫離市場原則的不公平定價政策,要求重新調整定價,事件引起業界關注。
行業協會聯合企業以這種公開信的方式與國內大鋼企“叫板相見”,這種方式在近30年的樂從鋼鐵市場中首次出現。行業陣陣寒風之下,企業謀求破局,借助協會發聲拿話語權,謀劃抱團自救之路的方式折射層層反思:產業正逐步走向更新換代,應對危機下企業抱團不再是空喊的口號,個體企業光靠等政策春風,不積極謀求抱團破局,則容易被拍死在商海風浪中。
業界人士分析稱,目前不少本土老板仍然習慣于自己埋頭掙大錢的方式,認為當下仍然獲利,尚未有充分的危機意識。但在產業更新換代的發展中,掙取數個億的市場份額已難以保證后勁充足。不少企業家開始聚集在一起造大船揚帆出海,接力沖浪。個別單打獨斗的企業家,在市場疲軟、個體議價能力走弱的局面下,更容易在起帆階段被海浪拍死在岸邊。
虧本放價“求生存”
今年春節過后,國內鋼材價格一路下行,近期跌至三年半最低點。每6個月一次的還貸“生死期”日益逼近,深陷庫存壓力的省城鋼貿商,為緩解變現壓力,頻繁放價大打價格戰。
低庫存策略
受利益驅使,國內鋼鐵行業中低水平生產線重復建設現象非常嚴重,一旦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鋼鐵企業就普遍面臨生存壓力,競爭十分激烈。
對于鋼鐵企業,要想“求生存”,就要控成本、擴市場、增利潤。首先,加大與原燃料生產商的戰略合作和商務談判,爭取有利的價格優惠條件。其次,加強對原燃料等重點品種的市場信息的跟蹤分析,提高商情研究水平,科學預判市場走勢。第三,根據市場價格變動趨勢,實施錯峰錯時采購,合理調控原燃料庫存。
面對鋼鐵行業難以緩解的供需矛盾,鋼價持續低迷,貿易商也多采取低庫存策略應對,囤貨意愿也顯低迷。不少貿易商為了消化前期庫存、及時歸還銀行貸款等原因,會采取低價銷售,或是虧本銷售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