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貿形勢面臨危機 轉型才能迎來生機
來源:中國冶金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伴隨著宏觀經濟觸底趨穩、前期穩投資政策形成的有效需求開始釋放,目前,鋼材終端需求有所回暖,鋼材價格有所回升。但根據對重點鋼材流通企業的實地調研,從流通環節來看,市場形勢依然較…
伴隨著宏觀經濟觸底趨穩、前期穩投資政策形成的有效需求開始釋放,目前,鋼材終端需求有所回暖,鋼材價格有所回升。但根據對重點鋼材流通企業的實地調研,從流通環節來看,市場形勢依然較為嚴峻,前景仍不容樂觀,目前仍有五大問題須要關注。
一是產能過剩與需求疲軟相疊加,價格下跌導致企業效益下滑。
目前,我國鋼鐵業已進入全面產能過剩階段,國內的鋼材主要品種供大于求,并且鋼消費量進一步增長的空間不大。這將作為鋼材市場運行的主要矛盾長期存在。由于產能過剩與需求疲軟并存,價格持續低迷,流通環節的鋼鐵貿易經營愈加困難。鋼貿企業庫存高企,資金占用量大。由于價格整體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鋼貿企業在消化庫存的過程中就必然伴隨著巨大虧損,去庫存化仍將是未來一段時間鋼貿企業要面對的一個痛苦過程。
二是市場信用體系不健全,重復抵押加大了經營風險。
鋼材流通企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但由于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的庫存積壓,相當一部分企業陷入資金緊張的窘境。為渡過難關,一些鋼貿商采用“一貨多押”的方式滾動融資,通過將鋼材質押給多家銀行,獲取超過抵押品數倍的銀行貸款。其中較為突出的是,一些小型鋼貿企業不顧信用,造成貿易環境持續惡化。此外,一些鋼鐵倉儲企業信用缺乏,將所儲存的鋼材進行抵押,并且將倉單重復抵押,造成銀行、鋼貿企業等多方的損失和糾紛。
三是鋼材產品金融屬性明顯,現貨、期貨價格“倒掛”增加了貿易商困境。
當前鋼材產品的金融屬性越來越明顯,且影響范圍越來越廣,市場真實供需已經不能太直接地影響鋼材貿易,但是期貨市場當天的漲跌,能迅速傳導至現貨市場,成為現貨市場的風向標。在國內外經營環境較為困難的背景下,鋼材市場現貨、期貨價格“倒掛”的現象進一步惡化了鋼貿企業的經營環境。受國際利空因素影響,期貨價格迅速下調,并低于現貨價格,導致現貨價格進一步下跌,鋼貿企業虧損面增大。
四是工商關系存在不平等,阻礙了生產資料流通業的可持續發展。
多年來,我國大宗商品的生產方在資金實力、資源掌控、價格制定等方面一直處于強勢地位,而流通企業處于被動、受“擠壓”的境地。調查資料顯示,在鋼材市場行情好時,鋼廠頻頻漲價,并經常違反供貨協議,減少給貿易商發貨,從而推動市場價格進一步上漲。當行情不好時,生產廠家則要求代理企業按合同接貨,否則沒收代理企業的保證金或取消其代理資格。代理商在拿貨后只能盡快甩貨,從而造成競相殺價拋售,鋼價恐慌性深度下跌。這種不平等的狀況,在短期內損害了流通商的利益,從長期來看,則嚴重阻礙了我國生產資料流通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和上下游的戰略協同合作關系,不利于供應鏈體系的形成。
五是傳統貿易方式逐漸喪失生存空間,新型貿易模式亟待政策支持。
目前,大多數生產資料流通企業仍采用初級交易為主的傳統模式經營,依靠賺取批零差價、地區差價、時間差價生存。但隨著經營環境的惡化,由于經營品種單一、業態單一、盈利方式單一,傳統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力和抵御風險能力,傳統經營模式的生存空間越來越校對于融加工配送、電子商務、連鎖分銷等現代流通方式于一體的現代流通模式,盡管其盈利水平要遠遠高于傳統模式,但前期投入大,投資回收期較長,且受到誠信體系和質量保證等因素制約,還存在一定的經營風險,因此需要國家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同時加大力度規范市場經營環境。
總的來看,當前市場形勢依然嚴峻,經營環境問題凸顯。要解決這些難題,一方面有賴于相關主管部門對于新型流通模式的支持和對市場秩序的規范,另一方面也有賴于企業自身通過轉型升級,創造生存空間。
一是拓展產業鏈,實現上下游延伸。從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看,商貿企業轉型有兩種模式可供借鑒,即日韓綜合商社模式和歐美跨國公司模式。這兩種模式都包含一個共同的經營戰略,即通過延伸產業鏈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二是加大投入,向現代經營模式轉型,向現代流通方式要效益。由于傳統貿易逐漸失去生存空間,部分生產資料流通企業謀求向現代經營模式轉型。在這種模式下,企業的增值服務提供能力、抗市場風險能力大大增強,將逐步取代傳統的經營模式,居于主導地位,同時這也將成為企業新的利潤源泉。
一是產能過剩與需求疲軟相疊加,價格下跌導致企業效益下滑。
目前,我國鋼鐵業已進入全面產能過剩階段,國內的鋼材主要品種供大于求,并且鋼消費量進一步增長的空間不大。這將作為鋼材市場運行的主要矛盾長期存在。由于產能過剩與需求疲軟并存,價格持續低迷,流通環節的鋼鐵貿易經營愈加困難。鋼貿企業庫存高企,資金占用量大。由于價格整體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鋼貿企業在消化庫存的過程中就必然伴隨著巨大虧損,去庫存化仍將是未來一段時間鋼貿企業要面對的一個痛苦過程。
二是市場信用體系不健全,重復抵押加大了經營風險。
鋼材流通企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但由于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的庫存積壓,相當一部分企業陷入資金緊張的窘境。為渡過難關,一些鋼貿商采用“一貨多押”的方式滾動融資,通過將鋼材質押給多家銀行,獲取超過抵押品數倍的銀行貸款。其中較為突出的是,一些小型鋼貿企業不顧信用,造成貿易環境持續惡化。此外,一些鋼鐵倉儲企業信用缺乏,將所儲存的鋼材進行抵押,并且將倉單重復抵押,造成銀行、鋼貿企業等多方的損失和糾紛。
三是鋼材產品金融屬性明顯,現貨、期貨價格“倒掛”增加了貿易商困境。
當前鋼材產品的金融屬性越來越明顯,且影響范圍越來越廣,市場真實供需已經不能太直接地影響鋼材貿易,但是期貨市場當天的漲跌,能迅速傳導至現貨市場,成為現貨市場的風向標。在國內外經營環境較為困難的背景下,鋼材市場現貨、期貨價格“倒掛”的現象進一步惡化了鋼貿企業的經營環境。受國際利空因素影響,期貨價格迅速下調,并低于現貨價格,導致現貨價格進一步下跌,鋼貿企業虧損面增大。
四是工商關系存在不平等,阻礙了生產資料流通業的可持續發展。
多年來,我國大宗商品的生產方在資金實力、資源掌控、價格制定等方面一直處于強勢地位,而流通企業處于被動、受“擠壓”的境地。調查資料顯示,在鋼材市場行情好時,鋼廠頻頻漲價,并經常違反供貨協議,減少給貿易商發貨,從而推動市場價格進一步上漲。當行情不好時,生產廠家則要求代理企業按合同接貨,否則沒收代理企業的保證金或取消其代理資格。代理商在拿貨后只能盡快甩貨,從而造成競相殺價拋售,鋼價恐慌性深度下跌。這種不平等的狀況,在短期內損害了流通商的利益,從長期來看,則嚴重阻礙了我國生產資料流通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和上下游的戰略協同合作關系,不利于供應鏈體系的形成。
五是傳統貿易方式逐漸喪失生存空間,新型貿易模式亟待政策支持。
目前,大多數生產資料流通企業仍采用初級交易為主的傳統模式經營,依靠賺取批零差價、地區差價、時間差價生存。但隨著經營環境的惡化,由于經營品種單一、業態單一、盈利方式單一,傳統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力和抵御風險能力,傳統經營模式的生存空間越來越校對于融加工配送、電子商務、連鎖分銷等現代流通方式于一體的現代流通模式,盡管其盈利水平要遠遠高于傳統模式,但前期投入大,投資回收期較長,且受到誠信體系和質量保證等因素制約,還存在一定的經營風險,因此需要國家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同時加大力度規范市場經營環境。
總的來看,當前市場形勢依然嚴峻,經營環境問題凸顯。要解決這些難題,一方面有賴于相關主管部門對于新型流通模式的支持和對市場秩序的規范,另一方面也有賴于企業自身通過轉型升級,創造生存空間。
一是拓展產業鏈,實現上下游延伸。從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看,商貿企業轉型有兩種模式可供借鑒,即日韓綜合商社模式和歐美跨國公司模式。這兩種模式都包含一個共同的經營戰略,即通過延伸產業鏈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二是加大投入,向現代經營模式轉型,向現代流通方式要效益。由于傳統貿易逐漸失去生存空間,部分生產資料流通企業謀求向現代經營模式轉型。在這種模式下,企業的增值服務提供能力、抗市場風險能力大大增強,將逐步取代傳統的經營模式,居于主導地位,同時這也將成為企業新的利潤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