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熱軋板卷品種落幕曲:翹尾?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1月上中旬十八大在眾人期盼、高呼、猜測、矚目中開幕、閉幕,之后我們看到整個11月,全國熱軋現貨市場價格呈現先揚后抑格局,期間庫存資源因素愈演愈烈,鋼廠到貨少,出廠價格持續上調;商家…
關鍵詞:【宏觀經濟數據】
1、1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6%,連續三月回升,并連續第二月在50%的枯榮分界線上方。
2、12月3日公布的11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PMI也達到50.5%,是13個月來首次回升到50%以上。
結論:以上數據可以表明:實體經濟回暖趨勢明顯加強,宏觀經濟企穩回升跡象較為明顯。然而,值得關注的是,11月份國內鋼鐵業PMI為49.2%, 較上月回落3.5%,重回收縮區間,這意味著后期鋼材市場走勢仍不容樂觀。
關鍵詞:【原料成本】
傳統淡季來臨,原材料下游帶鋼、型材、線螺開工率都呈下降態勢,其對于坯料的需求也將相應萎縮。這是正常邏輯性走勢。貿易商對后市信心不足,持觀望者居多,冬儲意愿弱,原料行情可想而知:正在減弱,難有起色。
結論:熱軋市場的成本支撐力度正在趨減。
關鍵詞:【社會庫存、市場資源】
9月份,熱軋反彈,貿易商出貨略有好轉,自此以來,市場資源不斷消耗,而鋼廠則通過采取增加出口、直供終端和減少代理等策略,使得市場貨源持續短缺,供給減少。
截至11月30日,全國熱軋庫存總量為295.98萬噸,創下今年以來的新低。
不過近期,進入12月份以來,多數市場熱軋資源補充有上升趨勢。例如:前期庫存降幅最大的主導市場上海,市場傳聞的大量日照低成本資源已逐漸抵滬;西北、西南等地區久未發貨的主導鋼廠也開始正常到貨,且總量較大,其余城市的到貨量也開始增多。
結論:后期市場資源供給壓力將逐步加大11月上中旬“十八大”在眾人期盼、高呼、猜測、矚目中開幕、閉幕,之后我們看到整個11月,全國熱軋現貨市場價格呈現“先揚后抑”格局,期間庫存資源因素愈演愈烈,鋼廠到貨少,出廠價格持續上調;商家手中可售資源有限,社會庫存持續下降。“庫存低、資源規格短缺”維持較長一段時間支撐熱軋板卷市場報價堅挺運行,于此繼續膨脹、發展成國內整體鋼市“螺弱板強”分化走勢。
進入12月,“2012最后一月”之年底效應得到大肆宣揚,重點無不放在以淡季需求、冬儲、資金為主的各個方面。宏觀經濟數據以及諸多評論向我們展示回暖行情與樂觀前景,與鋼鐵行業密切相關的制造業PMI回升,商家未來經濟向好預期較為強烈,熱軋板卷市場報價也在小幅上探,與之呼應。
然而經歷了多輪“炒作拉漲”、“久跌突漲”、“曇花一現”、“心理促漲”、“無需窮漲”……之后,對于12月初的這輪“漲聲”商家是否會有所“免疫”呢?有些鋼貿表示,推漲、跟漲越高摔下來的幾率就越大;年底資金壓力大,暫冬儲不考慮,價格反彈是“小”,能否持續才是“大”。悲觀、謹慎心理可見一斑。
那么2012年結束前,國內鋼材市場究竟將譜出如何一出“落幕曲”呢?再度現反彈紅點?本文作者試從鋼鐵行業基本面以下幾點分析:
數據顯示:11月份鋼鐵業的新訂單指數為46.5%,較上月回落8.9個百分點,這一指數在之前的3個月連續回升,并于10月份重回擴張區間,11月卻大幅回落至收縮區間。
隨著天氣逐漸寒冷、氣溫下降,終端采購積極性降低,以北方地區為首的下游用鋼需求已明顯縮量。
結論:需求放量始終不明顯,后市或對市價形成拖累。
綜合而言,后市鋼市需求堪憂,而多數地區資源量開始增加,供需兩者之間的矛盾激發可想而知,加之多面底部支撐減弱,整體預計,年底前熱軋市價繼續走低的可能性較大,但幅度或尚且在可控范圍之內。另外,東北鋼廠為加大鋼材南下的力度而出臺了一系列降價促銷政策,但與此同時南方鋼廠也在大幅下調出廠價,南北鋼廠“火藥味”加重對于“北材南下”走勢勢必造成一定影響,繼而左右鋼價,這一點也需引起重視。
1、1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6%,連續三月回升,并連續第二月在50%的枯榮分界線上方。
2、12月3日公布的11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PMI也達到50.5%,是13個月來首次回升到50%以上。
結論:以上數據可以表明:實體經濟回暖趨勢明顯加強,宏觀經濟企穩回升跡象較為明顯。然而,值得關注的是,11月份國內鋼鐵業PMI為49.2%, 較上月回落3.5%,重回收縮區間,這意味著后期鋼材市場走勢仍不容樂觀。
關鍵詞:【原料成本】
傳統淡季來臨,原材料下游帶鋼、型材、線螺開工率都呈下降態勢,其對于坯料的需求也將相應萎縮。這是正常邏輯性走勢。貿易商對后市信心不足,持觀望者居多,冬儲意愿弱,原料行情可想而知:正在減弱,難有起色。
結論:熱軋市場的成本支撐力度正在趨減。
關鍵詞:【社會庫存、市場資源】
9月份,熱軋反彈,貿易商出貨略有好轉,自此以來,市場資源不斷消耗,而鋼廠則通過采取增加出口、直供終端和減少代理等策略,使得市場貨源持續短缺,供給減少。
截至11月30日,全國熱軋庫存總量為295.98萬噸,創下今年以來的新低。
不過近期,進入12月份以來,多數市場熱軋資源補充有上升趨勢。例如:前期庫存降幅最大的主導市場上海,市場傳聞的大量日照低成本資源已逐漸抵滬;西北、西南等地區久未發貨的主導鋼廠也開始正常到貨,且總量較大,其余城市的到貨量也開始增多。
結論:后期市場資源供給壓力將逐步加大11月上中旬“十八大”在眾人期盼、高呼、猜測、矚目中開幕、閉幕,之后我們看到整個11月,全國熱軋現貨市場價格呈現“先揚后抑”格局,期間庫存資源因素愈演愈烈,鋼廠到貨少,出廠價格持續上調;商家手中可售資源有限,社會庫存持續下降。“庫存低、資源規格短缺”維持較長一段時間支撐熱軋板卷市場報價堅挺運行,于此繼續膨脹、發展成國內整體鋼市“螺弱板強”分化走勢。
進入12月,“2012最后一月”之年底效應得到大肆宣揚,重點無不放在以淡季需求、冬儲、資金為主的各個方面。宏觀經濟數據以及諸多評論向我們展示回暖行情與樂觀前景,與鋼鐵行業密切相關的制造業PMI回升,商家未來經濟向好預期較為強烈,熱軋板卷市場報價也在小幅上探,與之呼應。
然而經歷了多輪“炒作拉漲”、“久跌突漲”、“曇花一現”、“心理促漲”、“無需窮漲”……之后,對于12月初的這輪“漲聲”商家是否會有所“免疫”呢?有些鋼貿表示,推漲、跟漲越高摔下來的幾率就越大;年底資金壓力大,暫冬儲不考慮,價格反彈是“小”,能否持續才是“大”。悲觀、謹慎心理可見一斑。
那么2012年結束前,國內鋼材市場究竟將譜出如何一出“落幕曲”呢?再度現反彈紅點?本文作者試從鋼鐵行業基本面以下幾點分析:
數據顯示:11月份鋼鐵業的新訂單指數為46.5%,較上月回落8.9個百分點,這一指數在之前的3個月連續回升,并于10月份重回擴張區間,11月卻大幅回落至收縮區間。
隨著天氣逐漸寒冷、氣溫下降,終端采購積極性降低,以北方地區為首的下游用鋼需求已明顯縮量。
結論:需求放量始終不明顯,后市或對市價形成拖累。
綜合而言,后市鋼市需求堪憂,而多數地區資源量開始增加,供需兩者之間的矛盾激發可想而知,加之多面底部支撐減弱,整體預計,年底前熱軋市價繼續走低的可能性較大,但幅度或尚且在可控范圍之內。另外,東北鋼廠為加大鋼材南下的力度而出臺了一系列降價促銷政策,但與此同時南方鋼廠也在大幅下調出廠價,南北鋼廠“火藥味”加重對于“北材南下”走勢勢必造成一定影響,繼而左右鋼價,這一點也需引起重視。
延伸閱讀
- 上一篇:趨勢之惑:房地產已走出調整期? 下一篇:瘋狂的石頭與鋼企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