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貿商兩次轉型:從經營貿易到開辦鋼廠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早已過了不惑之年,賈志華卻放棄了之前經營的貿易生意轉行辦起了鋼鐵廠。如今他是唐山市豐潤區金橋軋鋼廠廠長。 今年64歲的賈志華留著一個小寸頭,雖然頭發已經花白,但卻精神矍鑠。 從…
早已過了不惑之年,賈志華卻放棄了之前經營的貿易生意轉行辦起了鋼鐵廠。如今他是唐山市豐潤區金橋軋鋼廠廠長。
今年64歲的賈志華留著一個“小寸頭”,雖然頭發已經花白,但卻精神矍鑠。
從經營貿易到開辦鋼鐵廠
在1994年之前,賈志華一直從事貿易生意,“那時候就是做一些木材啊,玻璃啊,甚至是農資之類的生意。”“大概是在1993年,我發現經營鋼鐵生意利潤挺高。”賈志華開始動起了鋼鐵的心思。
1994年,唐山市豐潤區一家鋼廠因為經營不善,瀕臨倒閉的邊緣,準備承包出去。賈志華敏銳的感覺到,他的機會來了。
為了能夠承包下該廠,賈志華說服了幾個親戚朋友,共同投資,再加上銀行貸款,湊夠了承包費,將廠子承包了下來。
廠子有了,但那個時候沒有網絡,做廣告資金又不夠,那生產的鋼材怎么才能銷出去呢?賈志華想到了一個點子。“當時我就去一些配貨站,和那些司機聊天,一邊聊,一邊告訴他們我這兒生產鋼鐵。那些司機經常拉鋼材到處跑,和各地經銷商都有聯系,口口相傳,鋼廠的名字打出去了。”那一年,賈志華48歲。
1995年,由于賈志華等人經營的鋼廠效益有了起色,原來的老板想要以廠子入股50%,雙方有了些許摩擦。賈志華等人決定自己投資建廠。
兩條生產線到一條連軋生產線
“新廠子成立了一段時間,我們手頭又積累了一些資金,我當時就想擴大到兩條生產線。”賈志華回憶說,“我的這個想法啊,遭到了其他六個人的一致反對。”
其他人的反對,甚至讓賈志華一度萌生退意。
但這時,賈志華不服輸的性格發揮了重要作用,賈志華決定要說服其余六個人。“兩條生產線,哪怕只有一條生產線的鋼材賣得出去,咱們就能保本,而且市場這么好,絕對能夠賣出去!”賈志華開始做起其余六個人的工作。
經過他的不斷努力,其余六個人同意了新增一條生產線。賈志華欣喜若狂。
2008年,隨著鋼鐵市場競爭加劇,賈志華決定進行產品升級,將兩條生產線改為一條連軋生產線。
“原本我們可以慢慢改,這樣一下子不用投入太多。”但是,賈志華覺得,“慢慢改,就是在被市場攆著走,很被動;一步到位,才能在主動迎合市場。”
賈志華做生意還有一個竅門兒,那就是不斷看國家的政策。“2000年的時候,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我感覺國家下一步可能要加強對鋼鐵生產企業的環境要求。”
于是,在2000年,賈志華開始請相關部門給他的鋼廠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簡稱環評),并在當年通過了環評。如今他的企業已經成為擁有200多員工的中型鋼廠。
今年64歲的賈志華留著一個“小寸頭”,雖然頭發已經花白,但卻精神矍鑠。
從經營貿易到開辦鋼鐵廠
在1994年之前,賈志華一直從事貿易生意,“那時候就是做一些木材啊,玻璃啊,甚至是農資之類的生意。”“大概是在1993年,我發現經營鋼鐵生意利潤挺高。”賈志華開始動起了鋼鐵的心思。
1994年,唐山市豐潤區一家鋼廠因為經營不善,瀕臨倒閉的邊緣,準備承包出去。賈志華敏銳的感覺到,他的機會來了。
為了能夠承包下該廠,賈志華說服了幾個親戚朋友,共同投資,再加上銀行貸款,湊夠了承包費,將廠子承包了下來。
廠子有了,但那個時候沒有網絡,做廣告資金又不夠,那生產的鋼材怎么才能銷出去呢?賈志華想到了一個點子。“當時我就去一些配貨站,和那些司機聊天,一邊聊,一邊告訴他們我這兒生產鋼鐵。那些司機經常拉鋼材到處跑,和各地經銷商都有聯系,口口相傳,鋼廠的名字打出去了。”那一年,賈志華48歲。
1995年,由于賈志華等人經營的鋼廠效益有了起色,原來的老板想要以廠子入股50%,雙方有了些許摩擦。賈志華等人決定自己投資建廠。
兩條生產線到一條連軋生產線
“新廠子成立了一段時間,我們手頭又積累了一些資金,我當時就想擴大到兩條生產線。”賈志華回憶說,“我的這個想法啊,遭到了其他六個人的一致反對。”
其他人的反對,甚至讓賈志華一度萌生退意。
但這時,賈志華不服輸的性格發揮了重要作用,賈志華決定要說服其余六個人。“兩條生產線,哪怕只有一條生產線的鋼材賣得出去,咱們就能保本,而且市場這么好,絕對能夠賣出去!”賈志華開始做起其余六個人的工作。
經過他的不斷努力,其余六個人同意了新增一條生產線。賈志華欣喜若狂。
2008年,隨著鋼鐵市場競爭加劇,賈志華決定進行產品升級,將兩條生產線改為一條連軋生產線。
“原本我們可以慢慢改,這樣一下子不用投入太多。”但是,賈志華覺得,“慢慢改,就是在被市場攆著走,很被動;一步到位,才能在主動迎合市場。”
賈志華做生意還有一個竅門兒,那就是不斷看國家的政策。“2000年的時候,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我感覺國家下一步可能要加強對鋼鐵生產企業的環境要求。”
于是,在2000年,賈志華開始請相關部門給他的鋼廠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簡稱環評),并在當年通過了環評。如今他的企業已經成為擁有200多員工的中型鋼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