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貿商還賬:資金成本漲3倍逼鋼貿商低價拋貨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3月,對于集中還貸的鋼貿商來說并不是春天。以前即使到3月份,銀行也不會如此高頻率地催款,現在一天接到兩三次銀行的電話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一位上海的胡姓鋼貿商對記者表示。 鋼…
3月,對于集中還貸的鋼貿商來說并不是春天。“以前即使到3月份,銀行也不會如此高頻率地催款,現在一天接到兩三次銀行的電話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一位上海的胡姓鋼貿商對記者表示。
鋼貿商面臨的不僅是催款的困擾,據記者了解,許多鋼貿商的貸款額度目前已經壓低,并且能否獲得后續貸款現在仍是未知數。在巨大的資金壓力下,許多貿易商選擇了老辦法,壓低價格拋貨。
忙著接銀行催賬電話
胡先生不久前向記者透露,他每天接到銀行催貸電話的時候都變得非常緊張。
“銀行這么急迫追貸,我們也很無奈。以前,我們都是各大銀行的座上賓,各個銀行的客戶經理都追著我們跑,每個月底都有銀行的人親自過來登門拜訪,現在徹底倒過來了。”胡先生說。
胡先生說:“自從上次一洲鋼市事件披露以后,銀行對我們的貸款越收越緊,我們自己的盈利狀況也不好,手上一下子根本沒有那么多錢還給銀行。”
據胡先生介紹,以前通過銀行放款的時間差,他們還能合理安排資金,確保企業運作不出現大的問題。而現在即使將錢還給銀行,銀行再度放貸的時間間隔卻明顯加長了,后續資金根本很難有所保障。做鋼貿一旦資金鏈出現問題,整個生意也就難以維持下去。
“盡管如此,我還是要想辦法把錢還上,畢竟還是想在鋼貿這個圈子里繼續堅持下去。如果不按時還款,以后就很難再貸到款,那么到時候就真的不得不離開這個行業了。”他說,“不過相比之下,我已經算是幸運的了。現在行情這么差,銀行還不停地收緊貸款,許多鋼貿商都已經快堅持不下去了,就我所知,行業里跑路的現象正在不斷增多。”
“資金成本增長了三倍”
上海周寧商會會長周華瑞在一次媒體見面會上透露,目前整個上海地區的鋼貿貸款的余額為1500多億元,其中某些銀行分支行的鋼貿貸款占比甚至超過了總貸款額的50%。
為了管控風險,上海銀監局曾于去年數次下發了關于鋼貿行業的文件,其中提到鋼貿行業貸款過于集中,要求警惕鋼貿企業貸款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風險。
當無錫一洲鋼市的事情被披露之后,銀行明顯加快了收緊鋼貿貸款的步伐。
某股份制商業銀行上海分行業務部門負責人曾向媒體透露,目前上海各銀行對鋼貿類貸款的態度不一,收得最緊的是交通銀行和建設銀行,光大、平安、南京銀行等也很少發放新增鋼貿貸款,招商、寧波、浙商等銀行已基本不做此類業務,工行、民生等也開始采取“有放有收”的政策。
“現在銀行寧可把有限的信貸資金貸給做實業的企業,也不愿冒險貸給本身社會地位不高、現在又陷入窘境的鋼貿企業。即使借給我們錢,利息也太高了,資金成本甚至比以前增長了3倍,以前1噸鋼材資金成本在20-30元,現在要50-70元左右,甚至更高。總體算下來,融資成本在20%以上。在當前如此差的行情下,根本無法保證能否順利還貸。”胡先生說。
半數貿易商再次選擇拋貨
“每年的3月和9月,是鋼貿商集中還貸的時間。去年9月,恰逢鋼價大幅跳水,當時許多鋼貿商為了能夠償還銀行貸款,不得不壓低價格出售。”胡先生表示,“以前我們周寧商會還能靠抱團取暖、互幫互助來解決問題,現在各家自身的資金狀況都不好,這種方法已經行不通了。現在看來,就只有拋貨這一條路了。”
“我現在已經將手上的貨每噸降低100元到200元左右,目前成交態勢還算不錯。照此判斷,3月份的貸款應該能夠如期還上。”胡先生說。
目前像胡先生這樣采取低價拋貨操作的鋼貿商不在少數,再加上有意向但并未實際拋貨的鋼貿商,總人數占行業內的半數左右。他們大多數都將自己手上的現貨壓低100元至300元不等,以求能夠快速回籠資金,償還銀行貸款。
“一邊成交這么差,另一邊銀行又在急催還款,除了壓低價格還能有什么辦法?至于今后怎么辦,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能不能撐過今年還很難說。”胡先生表示。
“今年的鋼材行情依然不景氣,下游的需求不暢使得鋼貿商根本沒有獲多少利,這加劇了他們的資金風險,隨著還貸日期的日益臨近,不排除貿易商出現繼續壓低價格拋貨的可能性。”鋼鐵行業資深分析師說。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壓價拋貨對鋼貿商來說是一種飲鴆止渴的方法。短期來看,他們可以借助這種方式順利還上銀行貸款。但是在還貸的同時也是以進一步減弱了本身已經不強的盈利能力為代價的。一些中小型的鋼貿根本無法堅持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