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流冷卻系統流量標定與板形控制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層流冷卻系統流量標定與板形控制 唐運章 (中厚板卷廠) 摘 要:討論中厚板冷卻系統流量標定問題,開發一種新型流量控制技術,通過標定調節閥在不同開口度下集 管流量值,利用三次方方程回歸出流量…
層流冷卻系統流量標定與板形控制
唐運章
(中厚板卷廠)
摘 要:討論中厚板冷卻系統流量標定問題,開發一種新型流量控制技術,通過標定調節閥在不同開口度下集
管流量值,利用三次方方程回歸出流量- 調節閥開口度設定曲線;生產中根據流量開口度曲線進行水比的調
整,提高冷卻系統流量控制精度以及控冷后板形。
關鍵詞:中厚板 層流冷卻 流量標定 控冷板形
Flow Ca libra t ion of Lam ina r Coolin g System and Pr of ile Control
Tan g Yunzhang
(W ide P la te /Coil P la n t)
Ab stra ct: The pape r discusses flow calibration of lamina r cooling system. A new type of flow control technique has beendeve loped. The accuracy of flow contro l and profile afte r controlled cooling can be improved by calibrating flow value ofheader p ipe that control valve is a t diffe rent opening, regre ssing flow with cube, se tting curve with opening degree andadjusting wa ter rate ba sed on the curve in produc tion.
Keywor ds: heavy p late; laminar cooling; flow calibration; controlled cooling p rofile
前言
中厚板卷廠控制冷卻系統采用的冷卻方式為集管層流冷卻,產品大綱主要是船板、工程結構鋼、鍋爐板、熔器板、部分管線X42 - X65。近年來,控軋控冷( TMCP工藝) 技術廣泛應用,開發出不同組織結構的高強鋼;但是,由于冷卻不均帶來的板形問題,對產品的質量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例如: X70 級別以上管線、Q550D、Q609D 級別以上結構鋼等,在高速冷卻速率下板形發生瓢曲, 70% ~80%產品需要下線后進行返矯,有10%的產品返矯也不能滿足產品質量要求,只能降級處理,因此板形瓢曲已經成為利用TMCP 技術進行高強鋼開發的瓶頸。
本文以集管層流冷卻方式為背景,根據現場測量數據,分析調節閥開口度與流量曲線特性,并針對冷卻過程中引起的板形缺陷進行討論,通過對冷卻水開啟方式、水比、冷卻速度和矯直工藝等的調整,解決鋼板在冷卻后瓢曲問題。
1 層流冷卻設備
層流冷卻系統由水箱、水管、集管、吹掃裝置組成(見圖1 ) ,集管共有32 組,其中1 ~10 組為粗調區、11~20 組為精調區、2 ~32 組為微調區, 每組分上、下兩條管路, 分別用來冷卻鋼板的上、下表面。每個集管上安裝手動閥、電動流量調節閥和電磁開關閥。電動流量調節閥用于集管流量的控制,電磁開關閥用于集管冷卻水的開關。
2 集管流量標定
層流冷卻系統其根本目的是通過控制鋼板的冷卻速度和冷卻程度,使鋼板的板形和組織性能達到設計要求。冷卻速度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如: 鋼板的厚度、開冷溫度、終冷溫度、冷卻水壓、水溫、流量等,而冷卻水流量控制是層流冷卻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流量控制主要控制閥的開口度,由于管路結構和閥體本身的結構特征,相同的開口度流量并不一定相同,因此如何保證流量的準確性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結合設備的特點,通過自主創新,開發了上、下集管流量標定方法,即上集管采用“接水法”,下集管采用“測量水柱高度法”。
2. 1 上集管流量標定(接水法)
由于上集管采用“U”集管,每個集管有365個小管,通過測量每個小管流量來計算出集管的總流量,具體方法如下。
上集管流量標定法如圖2 所示,所需工具包括接水管1、圓形水箱2 和秒表3。具體操作用接水管1接層流U型管1 個小管的流量放入圓形水箱2內,接水開始用秒表3 進行計時到結束接水。
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Q = V/ T ×X = S ×H/ T ×X = 3. 14 ×(D /2 ) 2 ×H/ T ×X
式中: Q :上集管流量
V :水箱中水的體積
2. 2 下集管流量標定(測量水柱高度法)
下集管流量標定法如圖3 所示, 所需工具為標尺1。具體操作把標尺1放在輥道2 上, 打開下集管3,從標尺1上讀出水柱高度H, 根據水柱高度與流量的關系,計算出流量。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Q = S ×V
V = 2gH
S =π ×(d /2) 2 ×Y
式中:V:下集管冷卻水的流速
g: 水的質量9. 8
H:下集管水柱高度
Q:下集管流量
S:下集管所有噴嘴的面積
d:下集管每個小集管的直徑
Y:下集管小集管數量
3 集管流量控制
3.1 上集管流量控制
為了簡化流量控制程序,方便操作,上集管流量固定分為50% 和100% 兩擋, 50% 檔流量為
3. 2 下集管流量控制
在實際生產中,為保證鋼板板形和組織性能,要對上、下集管的流量比進行控制,上集管流量固定的情況下, 下集管流量以上集管為基準進行調整(水流量比=下集管流量/上集管流量) 。如何根據流量設定值確定調節閥的開口度, 通過標定出流量調節閥在不同開口度下流量值見表1, 用三次方回歸得到圖4曲線,稱為“流量- 開口度設定曲線”,利用這一
曲線求出所需流量值對應的開口度設定值。

生產過程中根據“流量- 開口度設定曲線”來調整下集管的流量, 達到一個合理的上、下集管流量比。
4 影響板形的因素及板形控制
采用控軋控冷工藝生產的鋼板, 由于存在軋制過程的內應力、冷卻過程中的熱脹冷縮和相變都會對板形有影響, 其中冷卻過程中的熱脹冷縮和相變作用最明顯。
4. 1 軋制過程內應力的影響
軋制板形是基礎,軋制板形不好,要想得到好的成品板形難度非常大。軋制板形中浪或邊浪造成冷卻過程中冷卻不均勻,導致熱脹冷縮和相變也不均勻,如:軋輥末期生產管線鋼,板形就會很差, 鋼板的不平度增加。可采取的措施: ①降低終軋道次壓下率、軋制速度等方法優化軋制規程; 操作人員根據板形情況合理使用彎輥,板形雙邊浪適當增加彎輥, 中浪減少彎輥,即采用“微中浪軋制技術”,由于鋼板邊部溫度比中間溫度低,中間過延伸可以彌補溫度造成中間和邊部的長度差。②根據生產計劃和現場板形制定合理的換輥周期; 根據支承輥噸位配制合理的工作輥輥型,提高軋制板形。
4. 2 冷卻設備的影響
層流冷卻設備(側噴、流量)是獲得良好板形的保證,層流集管不出水, 集管流量不相同,側噴壓力不夠、側噴角度不對等都會導致鋼板冷卻不均勻造成鋼板瓢曲。可采取的措施: 定期對層流設備進行檢查,確保設備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檢查的項目有:①側噴角度適中, 即側噴水不能打在鋼板邊部造成邊部過冷瓢曲; ②側噴壓力在
4. 3 冷卻過程中熱脹冷縮的影響
對于返紅溫度600 度以上的, 主要是熱脹冷縮起主導作用,以相變為輔(代表鋼種有: 船板、A709、S355 等) ,但加合金(釩、硅、鈮、錳等)、淬透性好的鋼,相變溫度相應會高一些。根據鋼板出層流的板形,出層流板形“中間拱”說明鋼板下表冷速快上表冷速慢,為改善板形應適當減少水比, 相反“中間凹”應適當增加水比。
4. 4 冷卻過程中相變的影響
對于返紅溫度600 度以下的, 主要是相變起主導作用,以熱脹冷縮為輔(代表鋼種有: 管線、Q550、Q690、N610 等) 。
根據出層流板形、矯前板形、矯后板形跟蹤來判斷比水的調整方向:
1)鋼板中間拱,說明上表相變比下表快,因為微合金鋼水冷到
2)鋼板中間凹可適當減少水比。因為鋼板下表面冷速比上表面冷速大, 下表發生相變速度快及相變組織量多,體積增大。
3)薄規格鋼板矯后上冷床出現邊浪, 主要是邊部過冷應適當減少水比。
4)厚規格板,剪切后長度方向兩頭翹。適當減少水比,因為下表冷速快,相變速度也比上表快。相反長度方向兩頭拱應適當加大水比。
5)鋼板出層流頭部叩頭,可以適當加一組下水;翹頭可減少一組下水。主要利用馬氏體、貝氏體和珠光體相變體積變化來控制鋼板頭部形狀。
6)卷軋板由于采用邊卷取邊軋制的工藝, 鋼板頭、尾和中間溫差小,可以通過調整鋼板在層流中的冷卻速度,保證鋼板的板形和終冷溫度。平軋板由于鋼板頭尾比本體溫底低,可采用頭尾緩冷工藝。
7)對于厚規格高強度鋼板頭部翹曲, 矯直機很難一道次矯平,通過摸索采用“靜壓法”,就是鋼板頭尾在矯直機內靜壓3 ~5 秒鐘后再進行矯直, 有效解決鋼板頭尾不平度的問題。
5 結語
通過對層流冷卻系統的集管流量標定、根據“流量- 開口度設定曲線”實現集管流量可調,同時結合現場板形控制經驗,鋼板飄曲率由80%下降到15%以下,瓢曲的鋼板一次返矯合格率達到95%。由于系統的冷卻能力和控制精度都能滿足工藝要求, 對鋼板的組織性能控制和新品開發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中厚板卷廠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的關鍵因素。南鋼通過控軋控冷工藝成功開發了X65、X70、X80、NR360、Q550、Q690、N610E 等一系列貝氏體和馬氏體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