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鋼水潔凈度的冶煉工藝實踐
來源:及占林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摘 要 闡述天管冶煉潔凈鋼生產技術的工藝實踐。電爐采用無渣出鋼、優化噴吹工藝、控制鋼水的過氧化;精煉采用預熔型精煉合成渣、脫氧、脫硫、吹氬攪拌和鈣處理工藝,改善鑄坯內部夾雜物分布,促使夾雜物碰撞、聚合上浮。
關鍵詞 配料,預熔型精煉合成渣,脫氧,脫硫
1 前言
天津鋼管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座專業生產無縫鋼管的現代化大型企業,公司生產的產品按照用途可分為十三大類,以石油管材生產為主,其它產品包括管線管、液壓支架管、高、低中壓鍋爐管、高壓氣瓶管、石油裂化管等,擁有當今世界一流的煉鋼、軋制、管加工成套技術設備。隨著煉鋼廠120萬噸的改造項目的完成,生產節奏明顯加快,需要對鋼中夾雜物進行控制。針對產品的特殊使用環境要求比較苛刻,潔凈鋼冶煉工藝要求鋼中的氧、氮、磷、硫、氫含量和非金屬夾雜物含量夾雜物含量要低,尺寸要小,分布均勻、以及合適的夾雜物形態,對后期進行的各項工藝造成的影響要小。潔凈鋼生產技術的工藝貫穿整個煉鋼過程,包括電爐配料、噴吹工藝、預脫氧脫硫、精煉處理控制等工藝。
2 電弧爐的潔凈鋼生產技術
2.1 酉己料工藝
配料方案總體分為三類,對特殊要求鋼種,采用“優質廢鋼 1.5包鐵水”配料方案,第一籃料的料籃底部必須加人約2~3噸的石灰;對高鋼級鋼種(包括氣瓶、高鍋、抗硫、管線管用鋼),采用“優質廢鋼 1包鐵水 DRI”配料方案;普通要求鋼種(包括結構、J55套管等用鋼),采用“普通廢鋼 鐵水 DRI”配料方案。
2.2優化吹氧噴碳工藝
天管150噸超高功率電弧爐,采用綜合噴吹技術,強化和優化氧氣和燃料的利用,增加輔助能量,從而提高冶煉強度。對電爐的氧槍系統進行改造,在電爐原有〝三支KT氧槍 兩支KT碳槍 兩支爐門氧槍〞的基礎上,增加一支KT氧槍和一支KT碳槍,將原有KT氧槍安裝方式(在耐火磚上打孔)改為水冷銅套式,并且對氧槍角度做了調整,形成分散吹氧和噴碳技術,從而實現沿爐壁周向的優化的吹氧和噴碳,達到均衡熔化均勻反應和均勻升溫,造好泡沫渣,降低渣中氧化鐵,減少加熱過程中大氣中的氮被電離后進人鋼水中,達到進一步減少鋼液吸氮的目的。電爐改造后的氧碳槍位置圖見圖1。
2.3 防止鋼水過氧化
2.3.1 通過不斷總結,每爐調整鋼鐵料配碳量(生鐵 鐵水)到60~65噸,確保了合適的人爐鋼鐵料配碳量,降低鋼水中的氧過剩的現象,為控制鋼水過氧化創造條件,減少氧化物的生成。
2.3.2 電爐根據熔清樣碳含量合理控制爐門雙氧槍的使用,進而控制鋼水的終點碳含量,當熔清樣碳含量≤0.50%時,電爐爐門使用單氧槍,適當調整氧槍角度,縮短過供氧時間,控制101樣碳在0.10%左右(低碳鋼種除外),保正鋼水到精煉的硅≥0.15%。對防止鋼水過氧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4 出鋼操作技術:
2.4.1 無渣出鋼
150噸超高功率電弧爐出鋼采用偏心爐底無渣出鋼,出鋼量控制在138~141噸,防止氧化渣帶人鋼液,如果下渣,必須倒渣,改善鋼液純凈度;采用留鋼留渣操作,爐內留鋼液20噸左右,使爐渣和鋼液物理熱能貯存在爐內,降低冶煉電耗。嚴格按工藝卡規定控制合適的出鋼溫度,嚴禁低溫出鋼,出鋼時間≤3 min。確保出鋼后30min內,到精煉的鋼水溫度≥1520℃。
2.4.2預脫氧規定
2.4.2.1 出鋼過程預脫氧
電爐出鋼開始時,先加人小批量渣料,形成早渣覆蓋鋼液面,大批渣料(石灰和精煉渣)和合金隨后加入,以減少吸氣,合金提高進限率,為精煉處理創造條件。鋼水量達到25~35噸時,嚴格先弱后強的順序加脫氧劑和合金,使用復合脫氧劑硅錳合金、硅鋁鐵合金,降低鋼水的氧化性,生成的脫氧產物熔點低,在鋼液中碰撞易于聚集生成大顆粒夾雜而浮出鋼液表面。預脫氧根據鋼種化學成分鋁要求調整鋁塊和硅鋁鈣鋇的加入量,氣瓶鋼采用硅鈣鋇合金脫氧。
2.4.4.2 爐后鋼包車脫氧
對鋁要求Al≤0.010%鋼種及氣瓶鋼、27 SiMn,不喂鋁絲。其它鋼種參見表1
2.4.3 預脫硫用渣料規定
在電爐出鋼過程中,采用MPE法加頂渣進行鋼渣混沖,脫除鋼水中的硫。對硫含量要求不同的鋼種分別按要求加入精煉渣和脫硫劑。出鋼后,控制好氬氣攪拌強度。對于CrMo鋼種氬氣強攪拌時間增加2分鐘,其他不變;出鋼開始時鋼包吹氬流量調整為2001/min,出鋼結束時吹氬流量調整為1001/rmin,以鋼液面不裸露為宜,防止卷渣和鋼液吸氮。
3 精煉爐的潔凈鋼生產技術
為了滿足高效連鑄對鋼水的純凈度提出的更高要求,精煉爐處理的鋼水質量也必須相應提高。通過鋼包爐(LF)和真空爐(VD)完成對鋼液的精煉處理,完成脫硫、脫氧、脫氣、去夾雜等任務,天管爐外精煉工藝包括:開發預熔型精煉渣合成渣,優化渣脫氧制度;合理鋼包底吹氬攪拌工藝。通過脫氧、脫硫.、控制夾雜物和鈣處理工藝達到生產潔凈鋼目的。
3.1 開發預熔型精煉渣合成渣
LF中的冶金反應是在鋼渣界面之間進行,爐渣的性能直接影響冶煉效果和鋼的質量。對于深脫硫鋼,為強化渣鋼界面的脫硫反應,采用強攪拌方式。
天津鋼管公司與東北大學研制出一種高效預熔型精煉渣,預熔型精煉渣CcaO—A12O3一MgQ渣系的組成要求:高堿度以利于脫硫,低氧化性(FeO、MnO低)以利于脫氧,好的流動性以利于渣一鋼反應。其中CaO可以保證精煉渣的堿度,是達到預熔精煉性能的主要成分;MgO成分是為了降低熔渣對爐襯的侵蝕,在精煉渣中所含量較少。渣中A12O3能改善渣子的流動性,提高脫硫能力,但A12O3含量過多會降低堿度,影響發泡脫硫效果,預熔型精煉渣的成分及物理性質見表2。
實踐表明,預熔型精煉渣CaO-A12O3-MgO渣系,具有較低熔點,成渣迅速,良好的起泡性,縮短冶煉時間,降低電耗等優良特性,精煉渣堿度R控制在2.5~3.0范圍內,爐渣既有良好的脫硫、脫氧能力,又有較好的吸附夾雜物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根據煉鋼生產實踐,多次進行精煉渣印化學成分的調整試驗。
改進前加人量一般為5-8 kg/(t·s)時,改進后加入量一般為4—6 kg/(t·s)時,精煉渣堿度R控制在3.0~4.0范圍內,平均脫硫率由原來的85%提高到95%左右,鋼中[S]可降到0.003%。
3.2優化脫氧制度
在保證鋼水質量基礎上,鋼包爐進一步優化精煉脫氧工藝,采用新型復合脫氧劑,以提高脫氧效果和效率,不斷降低鋼中全氧含量,并為深脫硫創造穩定的條件。在鋼中氧含量過高,則角狀夾雜物及宏觀夾雜物增多,易產生脆性斷裂,影響鋼水表面質量。早期脫氧,降低全氧含量,為氧化物上浮創造時間,開展一系列措施:
精煉鋼水到位后,向鋼水中喂鋁線脫除鋼水中的氧,并使[ALs]達到要求成分;LF處理過程根據爐渣情況使用合成脫氧劑、硅鐵粉、無鋁脫氧劑強化脫氧;LF精煉還原氣氛的控制,主要使用碳化硅在爐內的造渣,在白渣下進行脫硫和合金微調,通過添加脫氧劑降低鋼水氧活度,使鋼水的最終氧含量控制在20 ppm左右,對于特殊要求的鋼種甚至能達到10ppm。
3.3 優化鋼包底吹氬技術
在LF--VD精煉過程中應用鋼包吹氬攪拌技術,促進渣鋼界面反應,去除鋼中夾雜物。利用鋼渣之間氧的傳質現象,降低鋼水氧活度,可以提高鋼水的潔凈度。結合我廠冶煉工藝特點,按照鋼種冶煉的難易程度,將弱攪拌以及鎮靜時間的要求分為4個星級:即☆☆☆☆級、☆☆☆級、☆☆級和☆級,此規定下發到相關崗位認真執行。
通過向鋼包底部吹氬,產生微小汽泡,使細小的夾雜物附著在汽泡上一同浮出鋼液。控制好精煉過程氬氣氬氣攪拌的強度對鋼水潔凈度至關重要,大氬氣流量“強攪”有利于脫硫,加合金、均勻成分時采用中等強度攪拌,氬氣流量調整到l0001/min,降低鋼水的硫含量和氧含量,但流量過大會污染鋼液,導致二次氧化,同時也會造成“卷渣”現象。小氬氣流量“弱攪’’有利去除夾雜物,在加熱和鎮靜期間,氬氣流量調整到l001/min,不裸露鋼液面,促使夾雜上浮被渣吸收。
3.4 鈣處理
對鋼液進行鈣處理工藝,把滯留在鋼中的夾雜物進行充分的變性處理,主要是用喂絲機以一定的速度,將Ca—Si絲直接插人鋼液與鋼水有較大接觸,利用Ca元素強還原性和對夾雜物的變性作用,改變鋼液中夾雜物的組成、性質和分布狀態,使鋼水中A12O3形成球狀低熔點的夾雜物鋁酸鈣(12 CaO.7 A12O3),避免澆注過程中發生堵塞水口現象,消除A12O3在軋制過程中因不變形而造成的危害,改善鋼的各向異性。喂鈣絲處理的生產實踐表明,使鋼中[Ca]/[ALs]比值范圍控制在0.10~0.13較為適宜。
喂CaSi絲后弱攪拌要確保不裸露鋼水面擾動,弱攪拌時間普通鋼種不小于3 min,高鋼級鋼種弱攪時間5~10 min。
4 結論
4.1 電爐通過優化噴碳工藝和無渣出鋼,進行鋼水過氧化控制,經過試驗使每爐鋼鐵料配人(生鐵 鐵水)量在60~65噸是合適的。精煉脫氧制度的優化,使鋼水最終氧含量控制在20 ppm左右。
4.2 精煉改進預熔型精煉渣CaO—A12O3一MgO渣系,精煉渣堿度R控制在3.0~4.0范圍內,平均脫硫率由原來的85%提高到95%。
4.3 鈣處理工藝使鋼中[Ca]/[ALs]比值范圍控制在0.10~0.13較為適宜,使夾雜物變性處理成鋁酸鈣(12 CaO.7 A12O3),易于上浮排出。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