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促增長刻不容緩
來源:中國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普11日警告,印度可能成為首個喪失投資級別主權信用評級的金磚四國成員國,因該國經濟增長顯著放緩,財政和經常項目雙赤字問題嚴重。標普的警告已并非首次。今年4月,標普…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普11日警告,印度可能成為首個喪失“投資級別”主權信用評級的金磚四國成員國,因該國經濟增長顯著放緩,財政和經常項目“雙赤字”問題嚴重。
標普的警告已并非首次。今年4月,標普下調印度主權信用評級至“BBB-”,標普給予印度主權信用評級的展望為“負面”,即有可能在短期內下降其評級。該機構對中國、俄羅斯和巴西的主權信用評級分別為“AA-”、“BBB”和“BBB”。
在11日公布的一份報告中,標普直言:“財政滑坡以及持續的高通脹將會進一步削弱投資者對印度的信心,政府債務負擔和財政靈活性將會繼續惡化,外部狀況也是如此,因印度貿易和經常項目逆差規模持續走高,印度的信用質量在此情景之下將受損,而降級有可能會發生。”
標普的這種警告不缺乏“給力”的數據支持。今年第一季度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幅僅為5.3%,低于此前兩季度的6.7%和6.1%,為過去9年來最低增速水平,若按此經濟表現,今年該國很難實現8%的中期經濟增長目標。在截至3月底的2011-2012財年度里,印度貿易逆差規模高達1849億美元,規模為金磚四國中最大;同期的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達到5.9%。今年4月,印度的通脹率達到7.23%,較3月份的6.89%有明顯反彈。
而在經歷近期的高通脹、政府信任危機、債務負擔和財赤水平與日俱增等負面消息沖擊下,印度市場中資金外流的跡象愈來愈明顯,使得過去一年來印度盧比對美元匯率累計下跌超過20%,印度當局不得不采取匯市干預手段和其他資本管制措施抑制這一態勢。
盡管如此,面對外部經濟環境的再次惡化,印度政府在上周公布了一系列基建投資項目,計劃借此拉動國內投資,刺激經濟增長。此舉也使外界擔憂其財政狀況會進一步惡化,財政赤字率在本財年降至5.1%的目標恐難以達到。但顯然,對于一直以經濟增速為傲的新興經濟體而言,經濟增長才是吸引投資者和評級機構的最主要原因,印度當前的最大挑戰在于避免經濟硬著陸,在財政和國內通脹狀況可控的背景之下最大限度地刺激經濟增長。
因此,印度央行也陷入了明顯的決策困境:首先,國內通脹形勢頑固;其次,進一步降息有可能會削弱本幣的吸引力;最后,政府債務貨幣化或將加劇當前的國內通脹局勢,導致此前控制通脹的努力付之東流。數據顯示,本財年以來印度央行已累計買入3210億盧比國債,旨在提振國內國債市場,進而改善收益率曲線,穩定金融市場。
另外,讓印度及其投資者聊以欣慰的是,印度當前面臨的內外部狀況比起上個世紀90年代早期還是有很大的改善,且其該國高達25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將構成該國經濟狀況惡化的緩沖墊。與此同時,6%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在全球范圍內仍處于較高的水平,起碼好于財政狀況相當的部分高評級歐美經濟體。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美國5月份小企業信心從高位小幅回落 下一篇:塞浦路斯暗示本月申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