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獲允購入650億人民幣中國國債
來源:上海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日本政府13日證實,日本獲準最多可購入650億人民幣(相當于103億美元或8450億日元)中國國債。有分析認為,在歐美主權債危機蔓延以及中國不斷加大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背景下,日本購買中國國債…
日本政府13日證實,日本獲準最多可購入650億人民幣(相當于103億美元或8450億日元)中國國債。有分析認為,在歐美主權債危機蔓延以及中國不斷加大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背景下,日本購買中國國債對兩國來說是“雙贏”的選擇。
在13日內閣會議后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宣布了上述消息。這是日方首次公布獲允購入中國國債的具體額度。安住淳就此額度表示,從加強日中兩國經濟聯系的初衷看,這是“合適的購入規(guī)模”。去年12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訪華期間,中日雙方就日本購入中國國債事宜達成了基本一致。
安住淳說,購入中國國債的一些技術性手續(xù)等還需要幾個月準備時間,日方屆時將根據市場動向判斷購入中國國債的時機。就日方計劃購入的中國國債數量,安住淳表示,考慮到日本在外匯資產運用方面的各種情況,一開始小額購入中國國債比較合適。
截至今年1月,日本的外匯儲備規(guī)模達到1.307萬億美元的紀錄高位,日本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外匯儲備國。在此背景下,日本首次購入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具有標志性意義,這是日本外儲投資多元化的戰(zhàn)略性舉措之一。
對日本而言,投資人民幣資產標志著該國改變保守管理外部儲備的努力又邁進一步。據估計,在日本1.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有70%到80%是投資在美國國債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加藤隆俊表示,日本持有中國國債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這表明日本認可中國國債為外部資產。此前曾擔任日本財務省高官的加藤隆俊表示,日本政府可能把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投資于高流動性和安全的資產上,但政府可能把余下外匯儲備用于其他目的,包括購買中國國債。
市場人士注意到,雖然日本仍堅持把外儲主要布局于美債,但該國其實已經開始分散外儲的使用。日本去年推出1000億美元的貸款項目,利用日元走強促進日本企業(yè)的海外并購活動。
而對中國來說,近年來中國一直在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此次日本首購中國國債,可算是人民幣首次成為發(fā)達經濟體的“儲備貨幣”,這應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進展。專家表示,中國近年來不斷買入日本國債,這次日本首度買入中國國債,可實現國債的互相持有,有助于增強兩國之間的金融關系。
隨著美歐爆發(fā)債務危機,西方央行大肆印鈔,美元、歐元等發(fā)達國家的貨幣相繼陷入信任危機,人民幣近幾年在國際市場上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據不完全統(tǒng)計,自2008年底以來,中國已與13個國家及地區(qū)分別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以進一步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人民幣正在逐漸被納入更多國家的外匯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