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4月選出新行長 美國人“世襲”引爭議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記者從世界銀行方面獲悉,世行預計將在2012年4月20日世行春季會議時,就新行長的甄選達成共識。不過,即便發展中國家呼吁下一屆世行行長甄選應遵循擇優和透明的過程,但目前最有可能擔任這一…
記者從世界銀行方面獲悉,世行預計將在2012年4月20日世行春季會議時,就新行長的甄選達成共識。
不過,即便發展中國家呼吁下一屆世行行長甄選應遵循“擇優和透明的過程”,但目前最有可能擔任這一職位的仍是美國人。對于誰是佐利克繼任者的猜測,目前集中在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前財長薩默斯以及現任財長蓋特納身上。其中希拉里和蓋特納都曾表示,如果奧巴馬連任成功,他們將不再謀求下一任期中的部長職務。
世行行長佐利克于上周宣布,他將在今年6月30日五年任期屆滿時離任。在他任內轉型后的世行,利用創紀錄的增資提供了2470多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促進增長和戰勝貧困。
在佐利克宣布任期屆滿時不再謀求連任后,世界銀行執行董事會由執董會主席阿爾莫法迪博士主持,并于近日開會討論下屆世界銀行行長的甄選問題。
執行董事們對佐利克在任期內對世行集團的領導以及取得的成就表示“深切贊賞”。這些成就包括對糧食危機和金融危機作出快捷、果斷和有效的應對;加大對災后恢復重建、脆弱國家、社會性別平等和適應與減緩氣候變化(通過啟動氣候投資基金)的支持力度;重新聚焦私營部門發展,包括創立國際金融公司的資產管理公司;改革世行股份結構,擴大發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開展20年來首度普遍增資等等。
與此同時,在2011年,執行董事會曾批準了世行行長的甄選程序,重申根據能力甄選和過程透明的重要性,要讓所有執董都能夠提名和考慮所有候選人。
在此背景之下,世行執董們一致同意,候選人須符合以下條件:具有經過實踐證明的領導力記錄;具有管理國際化大型機構的經驗,熟悉公共部門;具有清楚表達世界銀行集團發展使命的愿景的能力;具有對多邊合作的堅定承諾與深刻理解并具有有效的外交溝通技能,在履行職責時能夠秉承公正性與客觀性。
世行行長候選人提名須于2012年3月23日(星期五)前(含當日)提交,并可通過執行董事或由理事通過執行董事提交;同時,候選人必須是世行成員國的國民。
在提名過程結束后,執行董事會將確定一份最多為三名候選人的短名單,并在征得本人同意后對外公布列入短名單的人選。
執行董事會將對所有列入短名單的候選人進行正式的面談,預期將在2012年世行春季會議時就新行長的甄選達成共識;與此同時,6月30日之前,佐利克仍將繼續快節奏推動政策和規劃的實施。
如在2月下旬,佐利克將協助發布世界銀行與中國的一份具有開拓意義的聯合研究報告,研究分析中國增長模式的未來結構,吸收借鑒其他中等收入國家的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佐利克此次離職再次導致了對于世界金融機構領導人國籍問題的爭議:在1945年,歐洲和美國之間達成默契協議:即所有世界銀行行長都是美國人,而所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都來自歐洲。
這一所謂的“紳士協議”在此輪金融危機中受到了考驗。在IMF前總裁斯特勞斯-卡恩倉促離職所引發的候選人之爭中,新興經濟體國家希望候選人的甄選是基于能力而非國籍。
不過,要看到的是,作為世行的最大利益相關者,美國不太可能允許一位非美國人主持世行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對于美國國會的擔心:美國國會可能會大幅削減對世行的注資。
不過,即便發展中國家呼吁下一屆世行行長甄選應遵循“擇優和透明的過程”,但目前最有可能擔任這一職位的仍是美國人。對于誰是佐利克繼任者的猜測,目前集中在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前財長薩默斯以及現任財長蓋特納身上。其中希拉里和蓋特納都曾表示,如果奧巴馬連任成功,他們將不再謀求下一任期中的部長職務。
世行行長佐利克于上周宣布,他將在今年6月30日五年任期屆滿時離任。在他任內轉型后的世行,利用創紀錄的增資提供了2470多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促進增長和戰勝貧困。
在佐利克宣布任期屆滿時不再謀求連任后,世界銀行執行董事會由執董會主席阿爾莫法迪博士主持,并于近日開會討論下屆世界銀行行長的甄選問題。
執行董事們對佐利克在任期內對世行集團的領導以及取得的成就表示“深切贊賞”。這些成就包括對糧食危機和金融危機作出快捷、果斷和有效的應對;加大對災后恢復重建、脆弱國家、社會性別平等和適應與減緩氣候變化(通過啟動氣候投資基金)的支持力度;重新聚焦私營部門發展,包括創立國際金融公司的資產管理公司;改革世行股份結構,擴大發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開展20年來首度普遍增資等等。
與此同時,在2011年,執行董事會曾批準了世行行長的甄選程序,重申根據能力甄選和過程透明的重要性,要讓所有執董都能夠提名和考慮所有候選人。
在此背景之下,世行執董們一致同意,候選人須符合以下條件:具有經過實踐證明的領導力記錄;具有管理國際化大型機構的經驗,熟悉公共部門;具有清楚表達世界銀行集團發展使命的愿景的能力;具有對多邊合作的堅定承諾與深刻理解并具有有效的外交溝通技能,在履行職責時能夠秉承公正性與客觀性。
世行行長候選人提名須于2012年3月23日(星期五)前(含當日)提交,并可通過執行董事或由理事通過執行董事提交;同時,候選人必須是世行成員國的國民。
在提名過程結束后,執行董事會將確定一份最多為三名候選人的短名單,并在征得本人同意后對外公布列入短名單的人選。
執行董事會將對所有列入短名單的候選人進行正式的面談,預期將在2012年世行春季會議時就新行長的甄選達成共識;與此同時,6月30日之前,佐利克仍將繼續快節奏推動政策和規劃的實施。
如在2月下旬,佐利克將協助發布世界銀行與中國的一份具有開拓意義的聯合研究報告,研究分析中國增長模式的未來結構,吸收借鑒其他中等收入國家的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佐利克此次離職再次導致了對于世界金融機構領導人國籍問題的爭議:在1945年,歐洲和美國之間達成默契協議:即所有世界銀行行長都是美國人,而所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都來自歐洲。
這一所謂的“紳士協議”在此輪金融危機中受到了考驗。在IMF前總裁斯特勞斯-卡恩倉促離職所引發的候選人之爭中,新興經濟體國家希望候選人的甄選是基于能力而非國籍。
不過,要看到的是,作為世行的最大利益相關者,美國不太可能允許一位非美國人主持世行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對于美國國會的擔心:美國國會可能會大幅削減對世行的注資。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日本1月驚現1.48萬億日元逆差 下一篇:歐盟碳稅犯眾怒 多國莫斯科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