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最新救助方案:政府與市場的妥協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投資者和歐盟各國政府對這樣的一種后果,當然是心知肚明,然而,完全違約的后果卻是無法承受的。對持有3萬億美元及以歐元和美元資產為主體外匯儲備的中國央行來說,也應該理性考慮其中的風險…
投資者和歐盟各國政府對這樣的一種后果,當然是心知肚明,然而,完全違約的后果卻是無法承受的。對持有3萬億美元及以歐元和美元資產為主體外匯儲備的中國央行來說,也應該理性考慮其中的風險,避免外匯資產實際價值的大幅度縮水。
事實上,當前歐債危機仍在繼續蔓延。盡管不久前出臺的希臘最新一輪紓困方案,讓有關對希臘違約的擔憂暫時“偃旗息鼓”,但歐債危機似乎并未減輕,特別是意大利等國債務風險上升再度引起了市場恐慌。透過這份對希臘的最新援救方案可以看到,解決歐洲債務危機的折中選擇或為市場與政府之間達成的某種妥協。
在希臘的這份最新方案中,私人部門首次被納入援助計劃中。與此同時,各參與者也同意對希臘政府債券進行展期。需要指出的是,展期盡管不是一種完全的違約,但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技術性違約。因為,即使希臘選擇在未來全額支付本息,對希臘債務的持有人來說,這也意味著機會成本的上升。值得一提的是,即使美國兩黨通過提高債務上限的決議,這也意味著一種技術性違約,這是因為,對于持有美國債務的各類投資者來說,美國國債的上限被調高,僅僅意味著美國將繼續按照票面約定來支付本金和利息。真正的問題在于,如果美國債務不斷擴大,美元的實際購買力將由于不斷的貶值而下降。
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相關研究來看,即使在最好的情形下,希臘也需要大約10至15年左右的時間來解決債務問題;在不太樂觀的情形下,希臘需要20年以上的時間;在最悲觀的情形下,希臘則將永遠背負著沉重的債務而難以翻身。
投資者和歐盟各國政府對這樣的一種后果,當然是心知肚明,然而,完全違約的后果卻是無法承受的。
從歐盟各國政府、尤其是德法兩國政府來說,允許希臘違約,將意味著歐元區的整體信用評級將被調低,大量基金將被迫退出對“垃圾債券”的持有,主權債務危機將不可避免地蔓延至意大利、西班牙以及愛爾蘭等國。作為“救火隊員”的德國和法國,也無力到處補漏。
更嚴峻的問題還在于,歐洲各國的銀行都持有大量的“歐豬國家”(葡萄牙、愛爾蘭、希臘及西班牙四國英文國名首字母相連為PIGS)發行的國債,如果這些債券變得一文不值,那么則意味著主權債務危機開始演變成為歐洲銀行業危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歐洲金融體系的流動性也將出現干涸,結果將導致歐洲債務危機真正演化成系統性金融危機。
投資者當然也很清楚“債務重組”最多也只是“次優方案”,然而,如果不對歐盟政府的重組方案投贊成票,希臘將面臨立即破產的危險,那么私人投資者將血本無歸。
結果,為了避免最終的“魚死網破”,私人投資者也只能被迫接受眼下的這個方案。可以想象的是,缺乏流動性的私人投資者將出售手中持有的希臘債務,如果市場承接能力不足,那么希臘債務的收益率也將不斷走高,這也將影響其他歐洲國家的舉債成本。
歐盟也考慮到了這樣的后果,為了避免“歐豬國家”被利息壓垮,歐元區國家的政府首腦很快便達成共識,同意下調紓困方案所涵蓋的三個國家的紓困貸款利率。如此一來,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需要支付的利率將為3.5%左右,比當前水平降低了100到200個基點,其中的差異其實是被其他歐元區國家以及私人投資者“消化”,這也相當于各方為希臘提供了一個“債務減免”。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希臘一旦違約,也將對歐元產生毀滅性的打擊,在這一點上,歐元區政府與債務持有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對所有歐元資產的持有人來說,其利益也是共通的,這也是達成妥協的重要基礎之一。
因此,這樣一個協議的達成,只是為歐洲債務危機的解決爭取了喘息的時間,并沒有實質性解決問題,同樣的情況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在美國提高債務上限的博弈之中,因為即便美國提高債務上限,但仍無法化解債務不斷增加的巨大風險。
正像我們之前提到的,即使在最樂觀的情形下,希臘債務危機至少也需要10年的時間才能解決,愛爾蘭和意大利等國的情況也大抵相仿。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一因素也將長期成為歐元區的下行風險。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內,歐元和美元資產都將被全球投資者不斷減持。對持有3萬億美元及以歐元和美元資產為主體外匯儲備的中國央行來說,也應該理性考慮其中的風險,避免外匯資產實際價值的大幅度縮水。
來源:上海證券報
事實上,當前歐債危機仍在繼續蔓延。盡管不久前出臺的希臘最新一輪紓困方案,讓有關對希臘違約的擔憂暫時“偃旗息鼓”,但歐債危機似乎并未減輕,特別是意大利等國債務風險上升再度引起了市場恐慌。透過這份對希臘的最新援救方案可以看到,解決歐洲債務危機的折中選擇或為市場與政府之間達成的某種妥協。
在希臘的這份最新方案中,私人部門首次被納入援助計劃中。與此同時,各參與者也同意對希臘政府債券進行展期。需要指出的是,展期盡管不是一種完全的違約,但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技術性違約。因為,即使希臘選擇在未來全額支付本息,對希臘債務的持有人來說,這也意味著機會成本的上升。值得一提的是,即使美國兩黨通過提高債務上限的決議,這也意味著一種技術性違約,這是因為,對于持有美國債務的各類投資者來說,美國國債的上限被調高,僅僅意味著美國將繼續按照票面約定來支付本金和利息。真正的問題在于,如果美國債務不斷擴大,美元的實際購買力將由于不斷的貶值而下降。
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相關研究來看,即使在最好的情形下,希臘也需要大約10至15年左右的時間來解決債務問題;在不太樂觀的情形下,希臘需要20年以上的時間;在最悲觀的情形下,希臘則將永遠背負著沉重的債務而難以翻身。
投資者和歐盟各國政府對這樣的一種后果,當然是心知肚明,然而,完全違約的后果卻是無法承受的。
從歐盟各國政府、尤其是德法兩國政府來說,允許希臘違約,將意味著歐元區的整體信用評級將被調低,大量基金將被迫退出對“垃圾債券”的持有,主權債務危機將不可避免地蔓延至意大利、西班牙以及愛爾蘭等國。作為“救火隊員”的德國和法國,也無力到處補漏。
更嚴峻的問題還在于,歐洲各國的銀行都持有大量的“歐豬國家”(葡萄牙、愛爾蘭、希臘及西班牙四國英文國名首字母相連為PIGS)發行的國債,如果這些債券變得一文不值,那么則意味著主權債務危機開始演變成為歐洲銀行業危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歐洲金融體系的流動性也將出現干涸,結果將導致歐洲債務危機真正演化成系統性金融危機。
投資者當然也很清楚“債務重組”最多也只是“次優方案”,然而,如果不對歐盟政府的重組方案投贊成票,希臘將面臨立即破產的危險,那么私人投資者將血本無歸。
結果,為了避免最終的“魚死網破”,私人投資者也只能被迫接受眼下的這個方案。可以想象的是,缺乏流動性的私人投資者將出售手中持有的希臘債務,如果市場承接能力不足,那么希臘債務的收益率也將不斷走高,這也將影響其他歐洲國家的舉債成本。
歐盟也考慮到了這樣的后果,為了避免“歐豬國家”被利息壓垮,歐元區國家的政府首腦很快便達成共識,同意下調紓困方案所涵蓋的三個國家的紓困貸款利率。如此一來,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需要支付的利率將為3.5%左右,比當前水平降低了100到200個基點,其中的差異其實是被其他歐元區國家以及私人投資者“消化”,這也相當于各方為希臘提供了一個“債務減免”。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希臘一旦違約,也將對歐元產生毀滅性的打擊,在這一點上,歐元區政府與債務持有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對所有歐元資產的持有人來說,其利益也是共通的,這也是達成妥協的重要基礎之一。
因此,這樣一個協議的達成,只是為歐洲債務危機的解決爭取了喘息的時間,并沒有實質性解決問題,同樣的情況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在美國提高債務上限的博弈之中,因為即便美國提高債務上限,但仍無法化解債務不斷增加的巨大風險。
正像我們之前提到的,即使在最樂觀的情形下,希臘債務危機至少也需要10年的時間才能解決,愛爾蘭和意大利等國的情況也大抵相仿。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一因素也將長期成為歐元區的下行風險。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內,歐元和美元資產都將被全球投資者不斷減持。對持有3萬億美元及以歐元和美元資產為主體外匯儲備的中國央行來說,也應該理性考慮其中的風險,避免外匯資產實際價值的大幅度縮水。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