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盛宴”長期來看或不可持續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年以來,盡管受到日本地震、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經濟數據欠佳等因素影響,國際鐵礦石價格整體維持強勢。自年初以來,鐵礦石價格保持在每噸160美元上方高位運行,2月一度逼近每噸…
今年以來,盡管受到日本地震、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經濟數據欠佳等因素影響,國際鐵礦石價格整體維持強勢。自年初以來,鐵礦石價格保持在每噸160美元上方高位運行,2月一度逼近每噸190美元。對于礦商而言,這是一場盛宴。
記者日前在位于西澳大利亞州首府珀斯的力拓鐵礦遠程控制中心看到,工作人員可以輕松監控數百公里外的鐵礦生產情況,并可適時協調生產。據力拓公司執行總裁山姆•威爾士介紹,力拓正在努力完善這一系統,以提高生產效率,力圖實現生產高度自動化,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前提下實現大幅增產。"不久后,我們就能在力拓的礦山看到更多無人駕駛運礦車和挖礦機,"威爾士說。力拓位于西澳大利亞州皮爾巴拉地區的鐵礦去年第四季度和全年鐵礦產量分別達6100萬噸和2.24億噸,均創歷史最高紀錄。
其實,在國際市場礦石價格大漲的情況下,致力于滿負荷生產的遠不止力拓一家。FMG集團首席運營官尼維爾•保沃爾上月告訴記者,當前FMG正在努力擴建鐵路和港口等基礎設施,力爭到2014年把年產量從當前的4000萬噸提高至1.55億噸。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近期關于盛宴何時終結的討論已趨于密集。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對鐵礦石的強勁需求,以及與之相關的供求關系,是鐵礦石價格持續走強的最大背景。不過,從長期看,產能擴大、新興經濟體調整增長方式等因素均可能刺破礦業巨頭的暴利泡沫。
以澳大利亞為例,來自澳大利亞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09至2010財年,中國繼續成為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達903.3億澳元(1澳元約合1.07美元),中國是澳大利亞鐵礦石最大出口市場,出口到中國的鐵礦石占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總量的71.77%。
澳大利亞帕特森證券公司中國業務首席代表李乃明告訴記者,中國正處于城市化進程中,對礦產品需求巨大。他預計,今后5到10年,鐵礦行業這種"上游暴利,下游微利乃至虧本"的局面不會發生逆轉。
不過,一些分析人士指出,長期看來眼下的鐵礦"盛宴"不可持續。
前澳大利亞政府貿易談判代表、現任澳大利亞ITS國際貿易咨詢公司執行董事的艾倫•奧克斯利指出,任何礦業繁榮期都有盡頭,如果澳大利亞等礦業大國看不到這一點,那將是風險所在。他指出,礦業繁榮已經帶來澳元匯率飆漲等問題,伴隨產能擴大,新興經濟體的需求下降,鐵礦石價格幾乎肯定將回落。
力拓公司執行總裁威爾士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承認,只有擴大產能,才能緩解供求矛盾,使價格回到較為合理的區間。
此外,來自中國等國的產業和金融資本目前也通過收購、參股、提供融資等多種方式積極參與境外鐵礦開發,這無疑將進一步增加市場供應量。澳國庫部的統計顯示,2009至2010財年,經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批準的來自中國的投資申請總額為163億澳元,其中,礦業勘探、開發占投資總額的75%。美國、英國等其他對澳資本輸出國的投資結構與中國大體一致。國際資本對礦業開發的力度之大可見一斑。
另外,美歐經濟復蘇乏力,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實施經濟結構調整,地緣政治重大變故和自然災害等因素,今后均可能會對鐵礦石市場形成打壓。一些分析人士據此預計,在產能持續擴大、需求前景不明的背景下,今后數年國際鐵礦市場有望迎來"供求拐點"。如果這一預測成真,鐵礦石價格可能迎來深度調整.
記者日前在位于西澳大利亞州首府珀斯的力拓鐵礦遠程控制中心看到,工作人員可以輕松監控數百公里外的鐵礦生產情況,并可適時協調生產。據力拓公司執行總裁山姆•威爾士介紹,力拓正在努力完善這一系統,以提高生產效率,力圖實現生產高度自動化,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前提下實現大幅增產。"不久后,我們就能在力拓的礦山看到更多無人駕駛運礦車和挖礦機,"威爾士說。力拓位于西澳大利亞州皮爾巴拉地區的鐵礦去年第四季度和全年鐵礦產量分別達6100萬噸和2.24億噸,均創歷史最高紀錄。
其實,在國際市場礦石價格大漲的情況下,致力于滿負荷生產的遠不止力拓一家。FMG集團首席運營官尼維爾•保沃爾上月告訴記者,當前FMG正在努力擴建鐵路和港口等基礎設施,力爭到2014年把年產量從當前的4000萬噸提高至1.55億噸。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近期關于盛宴何時終結的討論已趨于密集。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對鐵礦石的強勁需求,以及與之相關的供求關系,是鐵礦石價格持續走強的最大背景。不過,從長期看,產能擴大、新興經濟體調整增長方式等因素均可能刺破礦業巨頭的暴利泡沫。
以澳大利亞為例,來自澳大利亞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09至2010財年,中國繼續成為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達903.3億澳元(1澳元約合1.07美元),中國是澳大利亞鐵礦石最大出口市場,出口到中國的鐵礦石占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總量的71.77%。
澳大利亞帕特森證券公司中國業務首席代表李乃明告訴記者,中國正處于城市化進程中,對礦產品需求巨大。他預計,今后5到10年,鐵礦行業這種"上游暴利,下游微利乃至虧本"的局面不會發生逆轉。
不過,一些分析人士指出,長期看來眼下的鐵礦"盛宴"不可持續。
前澳大利亞政府貿易談判代表、現任澳大利亞ITS國際貿易咨詢公司執行董事的艾倫•奧克斯利指出,任何礦業繁榮期都有盡頭,如果澳大利亞等礦業大國看不到這一點,那將是風險所在。他指出,礦業繁榮已經帶來澳元匯率飆漲等問題,伴隨產能擴大,新興經濟體的需求下降,鐵礦石價格幾乎肯定將回落。
力拓公司執行總裁威爾士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承認,只有擴大產能,才能緩解供求矛盾,使價格回到較為合理的區間。
此外,來自中國等國的產業和金融資本目前也通過收購、參股、提供融資等多種方式積極參與境外鐵礦開發,這無疑將進一步增加市場供應量。澳國庫部的統計顯示,2009至2010財年,經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批準的來自中國的投資申請總額為163億澳元,其中,礦業勘探、開發占投資總額的75%。美國、英國等其他對澳資本輸出國的投資結構與中國大體一致。國際資本對礦業開發的力度之大可見一斑。
另外,美歐經濟復蘇乏力,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實施經濟結構調整,地緣政治重大變故和自然災害等因素,今后均可能會對鐵礦石市場形成打壓。一些分析人士據此預計,在產能持續擴大、需求前景不明的背景下,今后數年國際鐵礦市場有望迎來"供求拐點"。如果這一預測成真,鐵礦石價格可能迎來深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