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江:對鋼鐵工業的三點看法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11月15-16日召開的第九屆環渤海鋼鐵市場論壇暨蘭格鋼鐵網2013年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兼副會長劉振江作了題為《2103鋼鐵行業運行及2014年行業展望》的演講,他對鋼鐵工業的形勢…
在11月15-16日召開的第九屆環渤海鋼鐵市場論壇暨蘭格鋼鐵網2013年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兼副會長劉振江作了題為《2103鋼鐵行業運行及2014年行業展望》的演講,他對鋼鐵工業的形勢和趨勢談了三點看法:
第一,從全球視角看中國鋼鐵工業。盡管中國鋼鐵工業處境困難,但世界上多數鋼鐵企業的處境比我們更困難,從我參加國際鋼鐵協會他們通報的情況看,1—8月份鋼鐵利用率只有71%—72%,鋼產量下降6.7%,1—9月份產鋼累計下降1.7%,主要原因是和自己國家和世界經濟的大環境有關。他們都對中國經濟增長保持7.5%以上表示羨慕,對中國鋼鐵工業也不再妄加評論。中國鋼鐵工業還存在很多突出問題,但是在世界鋼鐵行業中還算好的。
第二,中國鋼鐵工業同國際同行的主要差異。中國鋼鐵工業經過幾代人奮發圖強的努力拼搏,總量最大這個優勢不可質疑。任何一個國家都望塵莫及,這一點對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來說是實力,是財富,不是洪水猛獸。中國鋼鐵工業的工業化水平總體是高的,我們一直在追趕世界先進水平,有的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很多企業的工業裝備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裝備在中國。節能降耗,減排治污,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快速發展,中國有寶鋼、太鋼、唐鋼等一批世界上最清潔的鋼廠,我們既不可滿足現狀,也不可妄自菲薄,必須清楚我們與國際同行在市場環境、工業裝備、技術水平、環境治理方面的競爭優勢和差異。準確把握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趨勢,堅定不移地把中國鋼鐵工業做強。中國具有明顯的市場優勢,中國每年能消費6億噸鋼,生產7億噸鋼,全世界哪個國家都做不到。我們對中國鋼鐵工業的基礎性作用和發展空間不可低估。
同時,我們必須清楚與國外先進企業的差距:
一是化解產能壓力大,企業數量多,組成良莠不齊,規范程度不高。
二是研發能力,創新能力還不強,設備先進,但還沒有做到用最好的設備生產最好的產品。一些核心關鍵技術還沒有完全掌握,高檔品種質量與穩定性有待提高。
三是節能環保水平參差不齊,部分企業節能環保水平差距還比較大。
四是對進口礦依存度太大,價格受制于人。
五是行業自律能力不如發達國家,產業集中度低,控制產能產量能力欠缺。
六是服務能力有待提高,基本上還是鋼材生產商。在轉變服務方式,延伸產業鏈,由生產商向集成服務商轉變,還有一段路要走。
第三,要理性研判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趨勢,中國離不開鋼鐵,少了又不夠用,需要多少鋼,需要什么樣的鋼,中國鋼鐵工業要服務和適應中國經濟的發展。奉行依托和滿足國內需求為主的方針,要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中國對鋼的消費將仍處于高位上,不少人預測,鋼材需求將很快達到峰值,然后進入平緩期,我們現在從產量上基本能夠支撐峰值的需求,所以不能再在增加量上下工夫,必須維持合理的規模。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化解當前面臨的產能過剩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政治局會議上很嚴肅的已經講了三次,國務院10月15日印發了《關于化解產能過剩的指導意見》,明確三目標,八項任務,九項措施,全面清理已經建成的違規產能。從控制增量,優化存量的角度,積極推進化解產能過剩工作,明確了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這項工作黨中央、國務院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措施之有力,前所未有,是最有力的調結構,轉方向,也是中國鋼鐵工業由大變強的根本性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