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企三季度業績盈利終究還是一場財務游戲
來源:網絡|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對于陷入寒冬的鋼鐵行業來說,三季報的業績整體提升給行業吹來了陣陣暖風。日前,各大鋼企上市公司已經全部交出了自己在三季度的成績單,其中扭虧為盈、減虧成為了此輪業績公布中的主旋律,近…
對于陷入寒冬的鋼鐵行業來說,三季報的業績整體提升給行業吹來了陣陣暖風。日前,各大鋼企上市公司已經全部交出了自己在三季度的成績單,其中扭虧為盈、減虧成為了此輪業績公布中的主旋律,近七成鋼鐵企業實現盈利,同時兩家“披星戴帽”的鋼鐵公司*ST鞍鋼、*ST韶鋼也同樣實現了盈利。
然而,多位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雖然三季報有所好轉,但是對于整個鋼鐵行業來說,受困于產能過剩等問題的影響,全年扭轉頹勢的局面仍然不容樂觀。
三季報集體向好
就在整個鋼鐵行業陷入年度性虧損難以自拔的時候,三季報的復蘇似乎讓整個行業看到了一線轉機。
截至記者發稿前為止,上市34家鋼鐵企業已經全部公布了自己的三季報,其中33家上市鋼企中有23家實現了盈利,且這23家鋼企中僅9家凈利潤同比下滑;而11家報虧的上市鋼企中除了首鋼股份和重慶鋼鐵外,其余均為同比減虧,且減虧總額達105億元。其中,寶鋼股份雖然凈利潤下滑57%,但是依然實現凈利最多,達到48.47億元;另一方面,重慶鋼鐵目前成為新的虧損大戶,公司前三季度共虧損16.98億元。包括重慶鋼鐵在內,前三季度有7家鋼企虧損過億,較去年同期已有所好轉。
除此之外,去年蟬聯虧損王的*ST鞍鋼,今年三季報同樣也實現了扭虧為盈,數據顯示,*ST鞍鋼三季報實現盈利7.65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額達31.7億元;而同樣“披星戴帽”的*ST韶鋼三季報盈利凈利為1.08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額為15億元。
“今年鋼企三季報表現不錯,主要和7、8月份鋼價迎來反彈有著密切的關系。”我的鋼鐵網分析師沈一冰告訴記者。“價格回升,再加上去年效益太差,今年利潤同比增長就會顯得非常明顯,不過總體還是處于微利。”
據了解,在今年前期鋼價持續下跌之后,鋼企開始紛紛減產,另一方面,三季度國內經濟企穩回升。受這些因素的影響,鋼材需求得到了一定拉動,而今年8月中旬國內螺紋價格在部分市場一度達到3650元/噸的年內最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23個申萬一級行業前三季度利潤總額中,鋼鐵行業以816.52%的同比增長率獨占鰲頭,而在去年同期,整個行業利潤總額為負數。
數據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鋼鐵全行業虧損額達37.87億元,是同期23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唯一一個虧損的行業。而今年的前三季度,全行業的盈利總額已經達到60.71億元,因此出現了高達816.52%的同比增長率。
而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也于近期公開表示,上半年累計虧損企業35家,虧損面高達40.7%,而7、8月份鋼企盈利局面有所改觀,截至8月底,大中型鋼企利潤總額為80.87億元,同比增長287.11%。如果后幾個月能維持7、8月份的盈利水平,今年全年重點鋼鐵企業有望實現利潤200億元。
“行業新增產能見頂,將迎來利潤率上行周期。中國鋼鐵企業的利潤率已經在去年下半年見底,預計今年四季度和2014年利潤率、盈利將持續復蘇。”高華證券張富盛表示。
復蘇背后的真相
盡管全行業三季報迎來好轉,但是業績拐點是否能夠真的成為轉機,從目前來看并不明朗。
仔細翻看鋼鐵企業的三季報不難發現,盡管大部分企業的利潤的確有所好轉,但是主業對于業績的提升效果并不明顯,相反,財務手段就成了提升業績的最常見、最直接的手段。
其中,首鋼股份8月份公告稱,從2013年8月24日起將固定資產分類中的機械設備、冶金專用設備的折舊年限由2014年、2015年調整到2019年,由此影響2013年度所有者權益及凈利潤增加不超過1777萬元。
除此之外,8月22日,馬鋼股份宣布已與大股東馬鋼集團簽訂協議,擬以38.43億元向馬鋼集團出售部分非鋼資產,包括馬鋼國際經濟貿易總公司在內的12家公司35%至100%不等的股權、重型機械設備制造公司等8項資產及27處土地。
而在更早些時候,柳鋼股份、山東鋼鐵、南鋼股份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財務手段來扮靚自己的業績。
另一方面,除了利用會計手段以外,政府直接補貼也成為鋼企提升業績的手段之一。其中凌鋼股份今年6月從遼寧省朝陽市財政局獲得財政補助資金3.5億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一位長年從事鋼鐵經營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會計手段就像一面哈哈鏡,可能從這面鏡子里看到的企業業績很漂亮、很飽滿,但是終歸不是它本來的樣子。相反的,這更凸顯了當下鋼鐵行業的頹勢,如果情況都還不錯的話,又何必費盡心思去裝飾自己的業績呢?”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鋼鐵企業三季報回暖程度明顯,但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困境依然沒有好轉。“由于鋼鐵供給壓力加大,金九銀十期間鋼價震蕩下行,而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易漲難跌,鋼企盈利能力再度弱化,預計四季度利潤低于三季度。”沈一冰告訴記者,“盡管目前來看各大公司的利潤都有所好轉,但是財務手段仍然是扮靚財報最有效的捷徑。”
事實上,如果刨去通過財務手段獲取的利潤,不少鋼鐵企業的利潤率并沒有實際的好轉。以去年的虧損王*ST鞍鋼為例,公司通過資產置換所帶來的近7億元的利潤,占據了公司在三季報中的全部利潤。
據了解,形成當前局面的重要因素就是產能過剩,雖然國家前不久剛剛下文要求嚴控鋼鐵產能,但是問題并不會在短期內得到最顯著的改善。“目前鋼鐵行業產能過剩較嚴重,雖然政府出臺政策嚴控新增產能,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不過在建及規劃的鋼鐵規模依然有1億噸以上,化解產能過剩需要幾年時間,鋼鐵行業的復蘇還未到來,復蘇的道路也注定一波三折。”沈一冰說。
延伸閱讀
- 上一篇:丹東港即將建成北黃海首座大型礦石碼頭 下一篇:鋼市入冬 穩定心態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