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鋼鐵研發鋼渣輥壓破碎—余熱有壓熱燜技術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0月9日上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在濟源世紀酒店多媒體會議室組織召開了鋼渣輥壓破碎—余熱有壓熱燜技術與裝備科技成果評價(鑒定)會。評價(鑒定)委員會成員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中國金屬…
10月9日上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在濟源世紀酒店多媒體會議室組織召開了鋼渣輥壓破碎—余熱有壓熱燜技術與裝備科技成果評價(鑒定)會。評價(鑒定)委員會成員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中國金屬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天義、國家環保部污防司原巡視員李新民、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韓偉、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釩業分會秘書長蘭德年、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潘國友、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蒼大強、包鋼西創冶金渣公司總經理崔玉元、首鋼總公司環保事業部總工程師廖洪強等,評價(鑒定)會由中鋼鐵協會發展與科技環保部副主任黃導主持。
鑒定委員會專家們首先對該科技成果現場進行了考察,隨后在世紀酒店會議室,分別聽取了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環保事業部經理范永平、濟源鋼鐵常務副總經理梁超關于成果研發和工程應用情況的匯報。經過專家質詢,申請單位答辯,評價(鑒定)委員會專家評議,該科技成果順利通過了鑒定委員會的評價(鑒定)。
鑒定會上,濟源市副市長孔祥智、濟源鋼鐵董事長李玉田、中冶建研院副院長劉景鳳先后致詞。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玉田在致詞中,代表濟源鋼鐵向各位領導、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多年來給予濟源鋼鐵大力支持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金屬協會、中國環保部門的領導、專家和同行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李總在鑒定會上對企業基本情況、項目概況以及循環經濟的利用情況等作了簡要介紹。最后,他希望與會的各位領導和專家能對濟鋼的發展提出寶貴的意見,表示濟鋼愿意和大家開展合作,實現共贏。
鋼渣輥壓破碎—余熱有壓熱燜技術與裝備科技成果由濟源鋼鐵和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中冶建筑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完成。該科技成果主要創新點:一是發明了鋼渣輥壓破碎—余熱有壓熱燜技術新工藝,實現了鋼渣處理過程的高效化、裝備化和潔凈化,屬國內外首創;二是自主開發了國內外首創的“鋼渣輥壓破碎—余熱有壓熱燜”成套設備及工藝包,其中鋼渣余熱有壓熱燜裝置、鋼渣輥壓破碎裝置、鋼渣渣罐傾翻車,為多相態并存鋼渣有壓熱燜工藝奠定了基礎。形成了工藝設計規程規范、工藝自控系統、工藝說明書及操作規程、設備功能說明及使用維護手冊、安全操作規范等工藝包,具備了工程推廣的一切條件;三是鋼渣余熱有壓熱燜蒸汽溫度達到120℃,壓力為0.2~0.4Mpa(可調),為鋼渣余熱回收利用創造了條件。
濟源鋼鐵的鋼渣輥壓破碎—余熱有壓熱燜鋼渣處理生產線投資約5000萬元,于2011年10月動工建設,2012年8月投運。投運以來,生產線運行順暢,鋼渣處理率達到99%以上。磁選后的尾渣被周邊水泥廠使用,解決了原有工藝處理后大量尾渣堆存的問題。單位鋼渣處理成本折合噸鋼僅約2.4元,降低了單位能耗。與原有工藝相比,分選后尾渣金屬鐵含量由3.0%降到了1.2%左右,每年可多回收金屬鐵7000余噸。自動化水平的提高,使勞動定員由50人減少到15人,實現了流水線式的生產作業模式。一年多來,該生產線創造營業收入1.2億元,創造利潤3000余萬元。
參加評價(鑒定)會的濟源鋼鐵領導還有周為民、劉建新、王俊鋒等。
10月10日上午,由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環境保護分會、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冶金渣開發工作委員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工程分會聯合舉辦的“冶金固廢循環經濟論壇”也在市世紀酒店召開。會議由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環保事業部副總經理、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環境保護分會秘書長楊景玲主持。來自全國各鋼鐵企業循環經濟領域的代表約60余人參加了論壇。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院長、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環境保護分會主任錢雷在會上致辭,濟源鋼鐵副總經理周為民作了題為《濟源鋼鐵發展循環經濟的實踐》的專題報告。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玉田,常務副總經理梁超、副總經理周為民以及濟源鋼鐵總調環保科、動力廠、微粉公司、實業公司等單位的領導也參加了論壇。
論壇結束后,與會代表們參觀了濟源鋼鐵大棒材生產線和鋼渣熱燜生產線(濟源)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長鋼入圍山西省工業企業30強 下一篇:本鋼前三季度共研發新品種4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