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貿易保護作祟 中國鋼鐵行業受排擠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年來,全球經濟復蘇乏力,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國際貿易保護加劇,我國鋼鐵企業貿易摩擦增多。近期已陸續有歐盟和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部分東盟國家等對我國鋼鐵產品出口發起反傾銷和反…
近年來,全球經濟復蘇乏力,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國際貿易保護加劇,我國鋼鐵企業貿易摩擦增多。近期已陸續有歐盟和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部分東盟國家等對我國鋼鐵產品出口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鋼鐵產品的貿易摩擦事件越來越多,下半年我國鋼鐵產品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貿易實體和第一大出口國,難以獨善其身。從上圖來看,在全球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我國鋼材出口仍然呈現出震蕩小幅增長的態勢。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中國和歐洲作為最為產能過剩最為突出的兩個地區,歐盟之所以密集發難中國出口,實際上是為了保護國內產業,而發展迅速的中國也就被視作威脅歐盟產業競爭力的對手,成了歐盟貿易政策發難的對象。
據統計,2012年,我國累計出口鋼材5573.21萬噸,與2011年相比增長14.02%。但主要品種都卷入了“雙反”漩渦。針對我國鋼鐵產品的貿易救濟案件有9起,呈爆發式增長態勢。
歐盟為了解決近年來困擾歐洲鋼鐵業發展的產能過剩問題,于今年6月份出臺的“歐洲鋼鐵行動計劃”,但其計劃對如何化解產能過剩的問題基本沒有涉及,由于歐洲經濟難以出現強勁復蘇勢頭,需求將長期保持疲軟,歐洲鋼鐵聯盟關閉過剩產能又因為涉及到經濟、政治和社會層面而變得任務艱巨。因此,歐盟選擇從外部入手,增加高額稅率、發起貿易調查等手段,來減少鋼材進口,以保證國內的產能被消耗。而中國作為歐盟重要的貿易伙伴,屢屢遭受“不公平”待遇。導致鋼鐵行業在內需不旺的情況下還要遭受來自國外的刁難和阻礙,行業利潤大幅下降,企業基本處于虧損邊緣。
受價格和成本的雙重擠壓,加上貿易摩擦增多,鋼材出口難度加大,鋼鐵行業高成本、低盈利的狀況依舊持續,鋼鐵企業效益難以根本好轉。
從外部環境來看,全球經濟下行,貿易摩擦頻發,我國鋼材出口還將受到一定的阻力。隨著貿易摩擦常態化,但我國相應的應對機制、人才儲備等尚不完善。難以適應未來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政府要對重點行業、重點出口商品和重點國家和地區進行實時監控,完善反傾銷、反補貼以及技術性貿易壁壘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中國貿易摩擦救濟體系。
企業自身也應該努力建立適應市場的生產組織運營和市場營銷模式,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經營模式創新,企業深化改革、轉型升級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此外,國家有關部門也應該加大了對淘汰落后和環保核查的力度,減少因為企業盲目生產、出口秩序混亂以及各項技術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程度不高而引發的貿易摩擦。
整體來看,國內下游需求沒有出現明顯的回暖信號。同時,在世界經濟下行壓力下,貿易保護主義再度抬頭,貿易摩擦頻繁發生,鋼材出口阻力增大。在鋼鐵行業供求失衡并未改善的情況下,鋼企扭虧盈利顯得那么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