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通過減負助煤企“過冬”
來源:科學時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隨著近日浙江長廣集團公司七礦的關閉,浙江省煤炭生產正式畫上了句號,從此全省告別多年的產煤史。今后省內每年消耗的1.4億多噸煤炭,將全部靠從省外和境外調入。 為了降低省內空氣污…
隨著近日浙江長廣集團公司七礦的關閉,浙江省煤炭生產正式畫上了句號,從此全省告別多年的產煤史。今后省內每年消耗的1.4億多噸煤炭,將全部靠從省外和境外調入。
為了降低省內空氣污染與提高安全系數,結束產煤自然是最佳選擇。但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的煤炭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低谷:煤價節節下跌,進口煤不斷帶來沖擊以及節能減排對產業提出諸多新要求。
日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43.3%,大型煤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40.8%,其中24家企業虧損。
黑龍江、吉林、重慶、四川、云南、安徽、江西等7個省份出現煤炭全行業虧損的情況,部分老礦區的困難企業甚至已經出現貸款發工資或推遲發工資的現象。
產能過剩、火電對煤炭需求的減弱與進口煤的沖擊等,造成目前煤炭價格的持續下跌。
告別“黃金十年”的煤炭產業,如何才能完成自我救贖?顯然,煤企盡快擺脫當前的困境已成當務之急。
由于前些年煤炭價格居高不下,當前的煤炭增值稅稅率已提高至17%。與此同時,涉及煤炭的稅費還包括25種資源環境類、4種經濟建設類、6種行業管理類、6種市場行為類、2種企業發展類、35種交通運輸類等。
此外,不少地方政府都存在違規的收費行為。雖然早在2011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已下發299號文件,在提出限制煤炭最高售價的同時,要求全面清理整頓涉煤基金和收費,取消一切地方政府違規的收費。但是,一些地方政府違規收費的行為并未就此打住。
據統計,目前煤企需要負擔的各項稅費占煤價20%以上,各種稅費不少于109項。
不過,煤企的難處早已被政府所覺察。在近日出臺的山西“煤炭20條”新政中,暫停提取兩項煤炭資金、減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務費、妥善解決煤炭企業參與高速公路建設投入資金問題等幾項新政,就是為煤企減負的具體措施。
在山西省的示范作用下,陜西、內蒙古等產煤省份也正在醞釀煤炭扶持政策。據悉,除煤電互助外,各省份還要加快清理煤炭產、運、銷環節的不合理收費等。
但在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增速放緩之際,今年下半年煤炭市場前景依舊不被看好,企業經營也將面臨更大的困境。只有各地政府繼續積極為煤企減負,才能有可能助其“過冬”。撐過這漫長“冬季”的煤企們,未來必須堅持走高碳資源低碳發展的可持續之路,才有可能在節能減排的大環境之下占據市場的一席之地。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動力煤期貨獲批煤價波動避風港成型 下一篇:太原煤炭交易價格指數首次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