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PPI環比雙降節后期市或延續跌勢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外貿增速大幅回落的同時,5月CPI和PPI的環比雙降再度釋放出中國經濟疲軟信號。有分析認為,在外需不振、內需疲軟的背景下,當前我國工業企業產能過剩形勢嚴峻。預計節后工業品期貨或延…
在外貿增速大幅回落的同時,5月CPI和PPI的環比雙降再度釋放出中國經濟疲軟信號。有分析認為,在外需不振、內需疲軟的背景下,當前我國工業企業產能過剩形勢嚴峻。預計節后工業品期貨或延續跌勢,農產品期貨受天氣影響有望走出獨立行情。
去產能化過程超預期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數據顯示,5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總水平同比上漲2.1%,環比由上月的上漲轉為下降0.6%;5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9%,環比下降0.6%,創8個月新低。
“蔬菜價格的下跌是5月份CPI同比漲幅縮減的主要原因。”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分析,下半年推高物價的因素較少,豬肉價格目前也趨于穩定,未來CPI回升的可能性不大。
同CPI的相對溫和相比,PPI創8個月新低則引發市場對經濟回升乏力的擔憂。進入2013年以來,中國PPI數據分別為-1.6%、-1.6%、-1.9%、-2.6%、-2.9%,呈現跌幅逐月擴大的態勢。
PPI的持續回落被認為是企業產能過剩、盈利壓力逐漸增大的標志。中期研究院宏觀策略分析師李莉表示,5月PPI創8個月新低表明總需求擴張仍然不足,且企業產業過剩狀況還十分嚴峻,部分工業品供過于求,中國經濟去產能化過程的緩慢一再超出人們的預期。
交通銀行(601328)金融研究中心王宇雯分析稱,中國經濟當前面臨著嚴峻的結構失衡局面,主要體現為行業間的供需錯配。在采掘、鋼鐵、水泥、玻璃、煤化工等中上游行業,產能過剩、庫存高企現象在經濟弱勢環境下越發突出,行業供給亟待調整;在可選消費領域,如房地產、汽車等的消費需求持續旺盛,但在供給限制、中上游產能過剩下的向上傳導效果有限;而必需消費品如教育、醫療存在供給不足,食品、交通等又存在消費被動升級、壟斷等問題,而這些領域的需求對供應鏈上端很難有提振作用。
節后工業品期貨仍承壓
安信期貨研究所所長馬春陽認為,大宗商品目前正處于熊市階段,在中國經濟增速主動放緩的背景下,除了要素價格仍然上漲外,生產和流通環節實際上面臨著通縮壓力,若貨幣政策不進一步放松,近期股票和商品市場或仍延續跌勢。
馬春陽認為,美國QE退出、中國經濟放緩將使貴金屬、有色金屬以及產能明顯過剩的鋼鐵、煤炭等工業品期貨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承受壓力。A股已經在底部運行,近期走勢將主要受新股發行改革、IPO重啟時間等因素影響。農產品如豆類由于受美國種植進度、天氣的影響,有望走出獨立行情。
格林期貨研發培訓中心高級總監李永民則認為,CPI分項指標顯示,5月豬肉價格同比下降4.9、環比下降1.4,這將影響到養殖行業的生產積極性,從這個角度看,飼料價格上漲阻力較大。
李永民表示,CPI、PPI回落總體將對國內期貨價格產生抑制作用。雖然數據下降為央行放寬貨幣政策提供空間,但一邊是疲軟的工業生產,一邊是有可能抬頭的物價,貨幣調控仍處兩難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