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調整過剩產能花了20年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用一組數據,揭示了中國鋼鐵業“產能過剩”到底有多么嚴重。“在2004年~2012年間,因大規模基本建設而激增近4億噸/年,目前因經濟增長速度平穩著陸,鋼鐵過剩產能將達2億~3億…
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用一組數據,揭示了中國鋼鐵業“產能過剩”到底有多么嚴重。“在2004年~2012年間,因大規模基本建設而激增近4億噸/年,目前因經濟增長速度平穩著陸,鋼鐵過剩產能將達2億~3億噸。”
更讓人焦慮的是,目前鋼鐵企業擴張產能的沖動還在持續。“2013年已開工項目510個,在建投資規模2699億,如果上述在建、設計、規劃項目全部投產,中國煉鐵能力將達到9.15億噸,煉鋼能力將達10.2億噸。” 徐匡迪指出。
如何化解“產能過剩”危機?徐匡迪介紹了歐洲的經驗。
“歐盟的產能過剩調整花了20年,第一步是通過限制各國對鋼鐵業補助,減少銀行對鋼鐵業的貸款,同時對降低產能的企業進行資助并安排員工再就業,用十年的時間降低產能3000萬噸。”徐匡迪指出,第二步則是提出鋼鐵工業重建計劃,三年內再減2000萬到3000萬噸,德、西、意、葡四國政府向6家國有鋼企提供77億美元來削減產能。
而與中國同在亞洲的日本,主要通過優化流程、減量重組消化產能過剩。日本最大的鋼鐵企業新日鐵住金株式會社副社長Keisuke Kurok介紹,新日鐵也曾經歷過鋼鐵需求從高速增長向穩定增長到停滯期的過渡,當時下了很大決心解決過剩產能,要化解產能過剩最難的不是關閉設備,而是削減勞工,“我當時在一個小鋼廠時,一共400人要減掉120人,我們的做法是實施了很多再就業的培訓,并介紹新工作給員工。”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煤炭大省”山西遭遇轉型陣痛 下一篇:同煤集團的轉型綜改之路